引言: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和交际的一种手段。《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规定,小班阶段的幼儿必须具备“愿意用文字来表述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乐于与他人沟通,懂得在他人说话时,要轮番开口,用简短的句子描述事件,使他人理解”。心理学者相信,幼儿的语言发育是其智能发展的一个主要指标。所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是幼儿的一项重大的工作。小班幼儿初入幼儿园,面临着全新的学习和生活,与身边的同学进行沟通与表达,幼儿的学习和表达都处于最快速、敏感的阶段,因此,应重视幼儿的口头表达和学习。
一、针对幼儿的特点来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听是说的先决条件,要学习倾听,才能做到完全地说。所以,老师要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听力情境。例如:多给孩子讲讲故事;与孩子们多交流,彼此聆听;让孩子多听天由命、音乐等。听完之后,请他们讲述一下他们所听到的一切。《纲要》中的语言目标明确提出:“让孩子多听,培养他们的聆听习惯,有利于他们的语言理解。”针对小班幼儿的不同年龄段,老师要充分利用.视觉化的教学工具,比如生动的画面,夸张的表情,动作,以引起孩子的注意。根据幼儿的特征,选取符合幼儿学习兴趣的话题,从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常用的词语,如动物、形状、交通工具、生活用品等。在选定了题目之后,按照题目选取相应的图画作为教科书,然后从图画书中选取重点词汇。在课堂上,把重点词语放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突出重点,使孩子清楚地辨别和掌握。通过营造相似的情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另外,教育孩子要成为一个好的聆听者,在他人讲话的同时,不要随意插嘴,这样不但可以使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礼仪,而且在不知不觉中也会形成一个好的聆听习惯。
二、创设自由的语言环境来激励幼儿之间多交流
《纲要》提出:"要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沟通环境,鼓励和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交谈,感受语言交际的快乐。"小班的孩子因为刚刚进入幼儿园,对环境还很不熟悉,容易产生哭声和焦急的情绪,孩子们常常会哭,或者一言不发。同时,孩子们彼此的沟通,也能减轻他们的焦躁,使他们在沟通中互相学习,增进友谊。所以老师可以利用晨间、餐前、离园前的机会,挑选孩子们喜欢的、熟悉的话题,与幼儿进行交流。例如,在小班生中,孩子们非常喜爱母亲,而在课堂上进行一次“我的好妈妈”的对话,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的交谈的热情。如果碰到不懂如何表述的孩子,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指导,使其能够清晰地表述出来。比如:孩子们描述妈妈的头发,总是说:“妈妈的头发……”孩子们听到之后肯定会很高兴,因为孩子们以为老师们都会知道母亲的头发。接着,指导孩子们说:“我母亲的卷发。”另外,还可以在活动中心的醒目位置,放置一些适合幼儿的绘本、图片、手偶、娃娃等,让孩子们成为自己的“伙伴”,让自己的想象和沟通的技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使孩子能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幼儿语言学习
幼儿的语言学习是通过生活和交流发展而形成的,因此,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和教学,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在小班阶段,孩子们的生活体验相对较低,词汇量相对较低,语言表达水平相对较低。在各种形式的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来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例如,有固定的童谣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等。父母作为幼儿园的一个主要的合作对象,可以让父母在班组中进行“打卡”:将孩子所朗诵的儿歌、讲故事传至班组,供同学及父母赏识,老师对孩子进行归纳、激励,使孩子讲故事的兴致得到提升,进而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在指导孩子们漫步时,老师可以指导他们去观赏花园中的植物,进行诸如“春日的花朵”、“夏天的树”、“不同的叶子”等对话,通过观看和表达来增强他们的表达能力。在与孩子一起做完室外活动后,可以让孩子讲讲自己在玩的是哪种类型的,和哪种类型的人一起玩耍,以及他们的情绪。另外,要充分运用各种生活机遇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例如当孩子与同学有冲突时,要让孩子用一句完整的语言把整个事件说清楚;在孩子们遇到有趣的事情时,可以让他们勇敢地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让他们体会到胜利和信心。因此,要把握好这一优势,适时地引导,并适时加以改善,以提高其语言水平。
四、培养幼儿的全面语言表达
小班的孩子很难做到精确而又全面的表述,也很难做到一针见血。然而,孩子们具有强烈的模拟性,因此老师在与他们谈话时要尽可能地把他们的话说得很清楚。在幼儿对一个故事较为熟悉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模拟”的形式进行对话,并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沟通,引导孩子进行勇敢的语言表达。例如,在《三只小猪》中,可以向孩子提问:“三个猪仔藏在哪个屋子里?”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引导孩子说出完全的话语,老师要仔细聆听孩子们的答案和话语,并激发他们充分的语言能力。例如,当孩子们被问及“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小动物”时,他们通常会用“小白兔”来表达,然后老师要让孩子们说:我很爱兔子,是因为它们很萌!
五、差异幼儿,必须区别培育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老师与孩子的互动很多,然而,我却注意到,在目前的教育中,绝大多数的幼儿教育都还处于老师的主导地位,孩子们只能够扮演一个听话的角色,“只听”给了孩子很少的表现空间,让他们无法“说话”。所谓龙生九子,子女各不相同,虽然年纪差不多,但说话的技巧却是一目了然,有些人性格开朗,爱说话,有些人腼腆,不善于表达。在教室里,让孩子们“听”,不让他们自己“说”,老师就不能及时地察觉到孩子的问题,也不能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来进行因材施教。幼儿园老师要区别对待不同的孩子,不要搞“大锅菜”。老师要让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同时也要放低自己的地位,和同学们进行公平的交流,让他们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于不善于表现的孩子,老师要做到的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有些同学,不管老师如何调遣,都不愿意开口,老师也不能着急,也不能大喊大叫,要耐心地指导,慢慢地说服他们,慢慢地让他们学会说话,让他们勇敢地开口。
结语: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文字。小班阶段是幼儿的最佳学习阶段,应针对其年龄段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时机来提高其语言的表达水平,为其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正确有效地引导幼儿使用语言进行交际,使其真正地说、敢说、会说,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根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EB/OL].(2012-10-09)[2021 -05一22]. htt://w moe. gov. cn/srcsite/A06/53327/201 210/t20121009_ .143254.htm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 (2001 -07-02) [2021 -05一22]. ht:t:wwmoe.gow.cn/jyb_ sjz/moe_ 364/moe_ 302/moe. 309/tnu1. _1506.htm1.
[3]亢莉.浅议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教育革新,2019(02).
[4]赵劲辉.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5(13).
[5]李萍. 幼儿教育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