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管理安全育人——安全文化视野下的幼儿园网格化管理实践
摘要: 在当今社会,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其安全问题更是备受关注。近年来,各种幼儿园安全事件不断发生,如校园暴力、虐童、安全事故等,给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因此,如何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提高幼儿园安全文化水平,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为幼儿园管理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提升和创新,为儿童提供更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成长和玩耍的地方,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安全文化视野下,幼儿园网格化管理实践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是将安全管理工作细分为不同的管理区域,明确每个网格的责任人,并将安全管理任务分解到每个责任人和岗位职责中,以达到更加精细化和高效化的安全管理效果。本文将研究和分析幼儿园网格化管理的实践,提高幼儿园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一、安全文化视野下的幼儿园网格化管理实践的意义

首先,提升安全管理效能。幼儿园网格化管理实践可以将安全管理分解成具体的任务及责任,明确每个网格的管理区域和负责人,从而更加精细化地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的效能。其次,加强整体团队的安全意识。幼儿园网格化管理实践将安全责任明确到每个幼儿园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中,强化了团队成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和参与度,提高了整体团队的安全意识和危机意识,减少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然后,完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幼儿园网格化管理实践,可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标准,规范管理程序和流程,建立安全管理的档案和记录,为安全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提供有效的依据和数据,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1]。最后,保障幼儿安全与健康。幼儿园网格化管理实践可以全面、细致地管理和监控幼儿的安全与健康状况,有效预防和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保障幼儿的安全,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和健康成长的条件。

二、安全文化视野下的幼儿园网格化管理实践策略

(一)制定网格化管理体系

制定网格化管理体系可以明确每个网格的管理职责与权限,确保每个网格在安全管理中承担明确的责任。这有助于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下责任不明确、推脱责任等问题,提高管理效能。同时,每个网格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和目标,从而更加高效地推进安全管理工作。首先,确定网格划分标准。根据幼儿园的规模、布局和特点,制定合理的网格划分标准。可以考虑按照功能区域、幼儿年龄段或教育组织形式来划分网格,确保每个网格的管理对象明确[2]。其次,设定网格管理职责。明确每个网格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程序。要求每个网格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本网格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得到有效推进。最后,制定网格工作计划和目标。根据幼儿园的安全管理需求和目标,制定每个网格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要求每个网格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并定期进行目标达成的评估和反馈。

(二)强化安全监管排查

强化安全监管排查是保障幼儿安全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幼儿园各个区域进行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同时,通过排查整改,可以消除幼儿园内部的安全隐患,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首先,制定排查计划和标准。制定详细的安全排查计划和标准是强化安全监管排查的第一步。幼儿园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规和标准的排查计划和操作流程。同时,应明确排查的具体内容、时间、方式和方法,确保排查工作的全面、细致和科学。其次,建立排查档案。建立排查档案是强化安全监管排查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应对每个区域、每个设施设备和每个安全隐患进行建档管理,记录排查的时间、内容、整改情况等信息。通过建立排查档案,可以更好地跟踪和监督安全隐患的整改情况,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能。最后,加强隐患整改。加强隐患整改是强化安全监管排查的核心。幼儿园应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进行及时整改,采取有效的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对于一些难以整改的问题,应制定整改方案和计划,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时间表,确保整改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三)开展家校共育策略

家校共育可以共同促进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通过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幼儿可以更好地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行为。这有助于减少幼儿在园内外的安全事故和风险[3]。同时,通过家校共育,幼儿园可以更好地了解家长对安全管理的需求和意见,从而针对性地优化安全管理环境。这包括加强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等,以创造更加安全、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首先,建立家校共育机制。幼儿园应与家长共同建立家校共育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角色。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座谈会等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家长的需求和意见,共同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和措施。其次,强化家庭安全教育。幼儿园应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幼儿安全知识和技能,例如定期发放安全教育资料、开展安全讲座、分享安全案例等。同时,幼儿园还可以组织亲子活动,加强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让家长成为网格管理一员。

三、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和人们对儿童安全意识的提高,幼儿园管理方式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网格化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并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安全文化视野下的幼儿园网格化管理实践提出了相应的观点,相信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可以促进当代幼儿园管理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田志鹏, 王全. 幼儿园安全管理研究与探索[J]. 中国校外教育, 2020(25):3-4.

[2]丁玉. 幼儿园网格化管理实践与探索[J]. 中国教育报, 2019(9):10-11.

[3]周云. 幼儿园安全管理现状及建议[J]. 教育研究, 2021(5):89-90.

作者简介:

黄帅(1989—),男,汉,山东滕州人,本科,初级职称,研究方向:幼儿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