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瘙痒属肛肠科常见疾病,是一种肛周神经功能受损,常可由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腹泻、便秘、肾炎生殖器疣及尿毒症等疾病引起,另外还可继发于原发病刺激,常见于肛门不洁净、直肠脱垂、直肠炎等等所引起的皮肤疾患。一般只限于肛门周围,严重者可蔓延到其它位置,比如会阴,外阴或阴囊。肛周局部常有的皮肤损害表现为皮肤抓痕、糜烂、渗液、结痂,患处皮肤常变厚变粗糙,甚至病程长者皮肤可出现苔藓样变,伴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西医认为,该病是一种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和不良的饮食习惯,肛周瘙痒症多见于20-40岁青中年,且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出现肛周瘙痒【1】,尤其体型重的人多见。因其部位特殊和剧烈瘙痒,困扰了很多患者。
肛周瘙痒症中医病名为肛门痒,中医的的病因病机可分为外因与内因两种,外因为风、湿、热、毒侵袭机体,导致内生湿热;内因为血虚风燥、湿热下注。故近代医家治疗肛周瘙痒重在养血祛风,清热祛湿,体现了“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法。彭作英教授认为,本病多因为脾失健运,气血受损,血虚生风,风邪挟湿蕴热阻滞。从西医病因病机角度将肛周瘙痒分为继发性与原发性两种,继发性瘙痒症产生于原发性疾病及各种皮肤病,伴有明显的特异性皮肤损害和原发病变,继发性瘙痒较易治疗;而原发性瘙痒不伴有原发性皮肤损害,以瘙痒为主要表现,多原因不明且不易治愈,临床多容易反复发作。肛门瘙痒的治疗应找到致病原因,解除和避免致病原为主要措施,不能只治疗止痒。对于原因不明的瘙痒,不易治愈,且易复发。目前临床上治疗肛周瘙痒症有很多治疗方法,比如外用的中药坐浴、高锰酸钾坐浴、灌肠、西药乳膏,中药内服法,针灸疗法,手术疗法,注射疗法,但外用药物一般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派瑞松乳膏为激素用药,复发率高,如果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皮肤色素沉重甚至继发感染。随着中西医治疗的发展进步,生成出很多效果相对显著的中药制剂,如肤痔清软膏等。
我院名老中医彭作英教授从医四十余载,临床上对肛周瘙痒的诊治有着颇为丰富的经验,笔者在跟师彭作英教授多年学习过程中,总结彭作英教授临床经验,选择肛周瘙痒患者应用自拟方苦蛇中药洗剂坐浴,临床效果显著,且不易复发,患者满意度较高。因此收集我院门诊诊断为肛周瘙痒的患者,进行坐浴治疗,并与应用高锰酸钾洗剂的患者作为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肛周瘙痒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男24例, 女16例;年龄2l岁~50岁,平均(30.4±9.3)岁;病程3 a~ 45 a,平均(31.7±6.5)a。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19岁一50岁,平均(31.4±12.4)岁;病程2 a~50 a,平均 (32.8±6.9)a。经统计学处理两组之间性别、年龄、治疗前病程程度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改变饮食习惯:饮食以大米饭为主,忌辛辣油腻,治疗期间忌饮酒、海鲜食品,多吃水果蔬菜等清淡饮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体内形成湿热之邪;情志疗法:多听欢乐的音乐,使患者改善焦虑不安、郁郁寡欢的不良情绪,严重者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睡眠疗法: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睡眠质量欠佳者,应用甜梦胶囊口服液,必要时口服艾司唑仑片;卫生习惯:注意个人卫生,不穿他人衣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肛周干燥。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与观察时间禁止使用非本研究所需药物及理疗,出现不适及时沟通,必要时退出临床观察。
观察组:患者采用苦蛇中药洗剂,苦蛇中药洗剂由16种中药组成:蒲公英、紫花地丁、苦参、黄芩片、黄柏、白矾、艾叶、红花、荆芥、地肤子、蛇床子、百部、白术、白鲜皮、炒蒺藜、白花蛇舌草。蛇柏洗剂坐浴方法:水温32℃左右,便后坐浴15-20min,每次用2袋(200ml)加温水配成2000ml液体,一天二次。
对照组:患者应用高锰酸钾洗剂坐浴,0.3g高锰酸钾粉根据1:5000加温水配置成1000ml液体,温度为35℃左右,每次15-20min,一天二次。
1.3纳入标准
(1) 参照2017年4月出版《中国临床皮肤病学》中有关肛周瘙痒诊断标准。
(2) 18岁-50岁并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
(3) 自愿实验,签署知情同意书,登记患者联系方式。
(4) 半月内未使用与本病相关用药,如类固醇激素、抗组胺等
1.4排除标准
(1) 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2) 局部伴微生物感染者,如细菌、真菌等;
(3) 服从性差,不能按照要求遵循医嘱者;
(4) 肝肾功能损害者;
(5) 血液性疾病者;
(6) 妊娠、哺乳期、月经期期间者;
(7) 有其他肛周疾病者,如痔疮、肠炎等。
2. 疗效观察
2.1评估各指标时用 0 ~ 3 级评分法,肛周瘙痒病情程度积分【3】。
疗效指数 = ( 治疗前总分 - 治疗后总分) ÷治疗前总分 × 100 % 。
2.2疗效评判标准。
疗效标准 痊愈: 瘙痒全部消失,疗效指数为100 % ; 显效: 瘙痒大部分缓解,疗效指数≥60 % ; 有效: 瘙痒部分缓解,疗效指数 30 % ~ 59 % ; 无效: 瘙痒基本无好转,疗效指数小于30 % 。总有效率 = ( 痊愈例数 + 显效病例 + 有效病例) ÷总例数 × 100 % 。
3.结果
采用SPSS 2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比较各组数据差异,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比较患者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两周后临床疗效,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两周后临床疗效比较
经非参数独立样本检验结果: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
说明:治疗前两组患者肛周瘙痒程度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肛周瘙痒程度存在显著差异,中药苦蛇坐浴比高锰酸钾坐浴相比较具有显著疗效。
4.讨论
肛周瘙痒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发病因素相对复杂,通常与患者的多食辛辣等不良饮食习惯,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和不良的卫生习惯有一定的关系,瘙痒会令人不能入睡,坐卧不安,无法忍受,患者痛苦感升高,在过去传统的治疗中,关于治疗肛周瘙痒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口服中药、外用中药熏洗坐浴、外涂药膏、药物注射、手术治疗等诸多方法,在临床观察中,治疗肛周瘙痒症既有单独应用,又有联合应用,并没有统一的方法,西医认为引起瘙痒的原因为组胺H1、激肽和蛋白酶等化学物质,肛周局部汗液、肠道消化液渗出、女性阴道分泌物等所产生的刺激性东西均可导致瘙痒的发生,因此西医治疗肛周瘙痒也较与这些有关,比如抗组胺药物、钙剂、激素及外涂抗菌药膏、局部点状注射药物封闭、物理疗法等治疗。临床上西医治疗肛周瘙痒并无特殊手段,较常采用外用激素类药物治疗,但激素类软膏过多、过量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皮肤屏障受损、免疫能力低下、增加感染率、愈合减缓。
中药坐浴可以使药物成分,直接作用于肛周皮损,减少药物的消耗,效果更直接【4】。坐浴时药液中水蒸气会促进肛周局部血液循环,促使局部炎症吸收。高锰酸钾坐浴药虽然有一定效果,但是长时间坐浴,可能会导致局部出现丘疹、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能会出现化学烧灼;长时间坐浴可能会出现肛周局部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苦蛇中药洗剂是彭作英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进行总结而来,其方药物功效,黄柏、黄芩二者为君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配伍共奏清解下焦热毒、祛风燥湿、活血祛瘀、杀虫止痒等功效【5】,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柏、黄芩中有化学物质小檗碱、黄柏碱、木兰花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抗炎、镇痛、抗微生物、抗氧化、收敛的作用【6】,【7】蒲公英可以清泄下焦之湿热,其有效成分为总黄酮,药理研究蒲公英抑菌、抑病毒,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都起作用;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功效,对于创面具有抑制细菌生长繁衍之效,诸药合用,其治疗的原则同现代临床中的抗炎、免疫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处。【8】地肤子其富含皂苷类化学成分,其主要功能为清湿热、治疗小便不利、风疹、疮毒、阴部湿痒等,并且具有抗真菌和利尿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实验显示地肤子中药熬制能抑制皮肤真菌;苦参苦寒清热力强,常被用来外治热毒痒疮;蛇床子主要具有抗滴虫作用,其止痛止痒效果显著。地肤子、蛇床子、苦参、黄柏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治疗下焦湿热,对于消痛散结、祛瘀燥湿等疗效良好,同时苦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具有较强的抗菌效果【9】;红花功效具有活血通经、消肿止痛作用;白矾即能燥湿止痒又能止血;荆芥入血分,清解血分郁热,引邪外出;地肤子、白鲜皮、苦参清热除湿止痒。红花活血,白矾止血共同起到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作用,同时白矾具有燥湿止痒、杀虫解毒作用;蒺藜作用为活血驱风、止痒,加强祛风能力;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祛湿;白术功效可以燥湿健脾、抗氧化等作用;诸药合用,共同起到清解热毒止痒消炎之功效。观察组采用早晚各一次苦蛇中药洗剂坐浴,对照组采用早晚各一次高锰酸钾洗剂坐浴,坐浴完均保持肛周干燥,两周后观察组肛周瘙痒缓解率为9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苦蛇中药洗剂坐浴治疗肛周瘙痒疗效满意,具有安全、方便、经济等优点,具有可持续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 芳. 川百止痒洗剂治疗肛周瘙痒症疗效观察[M]. 医 药论坛杂志,2013,34( 7) : 114 - 115.
【2】赵景文,左进.硝硼散坐浴治疗肛周瘙痒症35【J】.中外杂志,2012,21(1):14-15
【3】江志峰,李建平,王宝光.湿热毒清汤联合西医治疗对肛周湿疹湿热下注证患者临床症状、炎症反应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22(09),941-945.
【4】张坤,丁克,张晓杰. 复方黄柏液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 合的疗效观察[J]. 山东中医杂志,2014,33( 4) : 277 - 279.
【5】 李 卫 民. 黄芩利胆汤加减治疗湿热型急性湿疹的疗效 观 察[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6):550-551.
【6】 齐 蕴 清. 黄芩的药理研究进展[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08,30(4):298.
【7】蒋喜巧,苗明三,蒲公英现代研究特点及分析【J】. 中医学报,2015,30( 7) :
1024 - 1026.
【8】王丽波.分析比较地肤子、蛇床子等在治疗会阴侧切口皮肤硬肿的临床疗效[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7(16).183.
【9】乔东红,应用院内制剂“肛洗I号”熏洗坐浴治疗痔术后水肿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北京结直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暨卢克捷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2012: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