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教育部出台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在学校教育中全面提升学习者的核心素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从实践出发,结合具体内容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其中,思维导图是帮助提升学习者核心素养的重要方法。
一、思维导图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联系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多维思考工具,有助于学习者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方法。
(一)思维导图的含义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是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概念。具体来说,思维导图是利用发散性思维将属于左脑的文字表述、逻辑顺序等功能与属于右脑的图像颜色、空间想象等功能相结合,促进思维与记忆的一种工具。这种独特的思维与记忆方式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通过“头脑风暴”将与某个中心词相关的关键词及重要与次要信息以放射状呈现,并将关键词与特定图像或专门的颜色建立对应关系,使得各个信息的排列呈现清晰的顺序。通常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是:(1)准备绘制导图所需纸张和彩色笔,在纸的正中间写出关键词;(2)采用“头脑风暴”写出与关键词相关的主要和次要信息,以放射状排列在关键词周围;(3)利用自己的想象和习惯将关键词及相关信息与特定图形或颜色相对应;(4)进一步思考与关键信息相关的其他内容并与特定图案或颜色对应;(5)将各个信息用彩色曲线自然连接成一个树状结构。
(二)思维导图与高中英语教学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传统的知识传递模式和能力培养方法都是以教育者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整个过程中,学习者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缺乏对于新知识的思考,一般学习兴趣不强、学习动机不高。高中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思维以命题的方式开展且具有一定的归纳与推理能力,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法的使用,符合高中学生所处发展阶段的特点,既保证了学生能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观念转变为重视能力的培养。此外,构建思维导图的过程比较轻松有趣,不仅发挥了学习者的想象力也激发了其创造力,还可以强化其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高中英语教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知识内容针对性地使用思维导图这一教学方法。
(一)词汇教学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石,高中阶段学生的词汇量较之前有明显的提升,词汇难度显著加强,因此,学好高中英语词汇对于学生打下英语学习基础、提升英语教学效果都尤为重要。在高中阶段的英语词汇学习中,一个单词往往具有多种词性与含义,而学习者的记忆通常只局限于一种词性和词义,这影响了学生对具体句子或语篇的理解。此外,单词词形转化是高中英语的重要考点,学生在进行词性转化与反义词变形时经常遇到困难。思维导图的使用对于高中学子克服在词汇学习中所遇困难的作用明显。例如,在词性与词义的记忆环节,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绘制“脑图”来总结该单词的所有词性,并将相应词性下的所有词义进行总结整理;在进行词形转化时,教师可以利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总结常见的词根、前缀与后缀来帮助学生记忆单词的变形方式;在区分单词的同义词与近义词时,教师可以将单词与整个词汇系统相结合,方便学生利用信息加工的方式来加深记忆。
(二)语法教学
语法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上包括词法与句法,是一种解释及研究语言规律或学习语言的重要方法。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和使用非母语语言的机会较少,不易把握用词和用句的准确性,因此,语法的教学在较大范围内可帮助英语使用者提升语言使用正确性。高中生通常认为从句及时态语态学习难度较大。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在语法教学中遇到的难点并帮助学生掌握易错语法知识。例如,在讲解定语从句时,教育者可以让高中生在课前查找相关知识,预习关系词的适用规律以及定语从句关系词的特殊用法等知识点,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与引导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绘制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示定语从句的相关内容。在教授动词时态时,教师在给学生提供大量例句的基础上引导其总结出英语中的十六种时态及具体适用情况,并绘制思维导图,以“动词时态”为关键词置于导图中心,再依次总结出“一般类”“进行类”“完成类”与“完成进行类”四大类时态及其各自包含的四种具体时态。
(三)写作教学
英语写作是高考英语全国卷的二卷部分所占分值较高的题目类型,也是高中英语教学必须培养的能力之一。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兴趣不高、写作方法的缺失以及写作思路的混乱都是阻碍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因素。思维导图作为特殊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学生在写作时激发学习兴趣、厘清行文思路、覆盖文章要点、丰富段落用词。具体来说,教师在写作教学中,首先应该通过绘制“脑图”来引导学生总结出高中英语作文的文体类型以及相应文体的结构、要素等。其次,学生针对具体文体结合思维导图拟定写作提纲,提纲应包括文章的具体分段、每段包含的句子数量。接着学生根据文章的提纲,进一步拓展思维导图,列出每个句子中与主题有关的词汇及短语表达、句间衔接词等。最后,在完成具体写作之后,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来分类整理且记忆写作素材,不仅轻松有趣还有助于加深记忆,提高写作能力。
三、高中教学运用思维导图的意义
结合教学实践合理使用思维导图有助于教育者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并达成教学目的。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借助这一教学法使教学与学习效果最大化。
(一)培养学习兴趣
在以往高中英语教学中,固有的“填鸭式”教学给学习者留下了教条与刻板的印象,加之高中英语涉及大量的单词以及词法、句法规则,学生难免会感觉枯燥,对于该学科的兴趣降低。引入思维导图的教学法对于培养高中学生的兴趣效果明显。思维导图并不是生硬的文字和机械的记忆,而是通过色彩鲜明的图片和线条将思维过程与具体知识连接,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学习者可以简单地分辨信息之间的关联与区别并巩固记忆,此外,参与绘制导图更利于提升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体验感,从而增强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二)强化记忆力
著名心理学家加涅提出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指出,信息在进入感受器进行感觉登记时,若不经过复述、编码、检索及提取,只会成为短时记忆被较快遗忘。因此,信息加工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思维导图的绘制不仅是对已掌握知识的检索与提取,更是对于新知识的编码和加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在刺激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将已学知识与新知识以逻辑清晰的方式统一在一起,不仅可以方便学习者识别重点知识,而且可以使知识的记忆得到强化。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也是普鲁纳“认知—发现学说”与结构教学观的良好体现。
四、结语
总之,思维导读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教学的具体实践中,既可以解决英语教学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杜富珍.基础教育课程.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