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 混凝土的后浇带施工项目属于一种临时性的工程建设项目,这种项目主要是在混凝土结构中留有的变形缝隙,通常情况下,在选择现浇混凝土结构方式的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比例相对较高,也是施工过程中预先设置的防变形预留项目。其最终的施工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避免在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过程中留下永久性的变形缝,具有临时性的应用特征。目前,随着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的规模持续的扩大,混凝土的后浇带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应用的比例也在不断的提升。因此,进一步探究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更显得意义重大。本篇文章主要是针对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且就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不断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在城市区域不断的涌现,而这些大规模的房屋建筑工程内部的空间结构也更加的复杂多变。其中,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房屋建筑中最常应用的结构材料,但考虑到钢混结构的材料特性,极容易由于在施工现场出现温度变化或外力影响因素引发的有害裂缝问题,严重的影响了房屋结构的稳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施工设计的要求需要施工方在墙体结构或梁板结构处设置临时的施工缝,当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已经完成收缩变化或位移变化之后,再通过浇筑和振捣填平施工缝,从而让建筑结构构成较为连续的整体,也能够确保建筑外观的美观性。本篇文章就是针对房屋建筑中后浇带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同类型的建筑项目提供借鉴。

一、房屋建筑中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的作用

(一)避免了建筑结构的沉降差

目前,绝大多数的城市房屋建筑都属于典型的高层建筑,而高层建筑还分为主楼与裙楼,由于主楼与裙楼之间的高度差异较大,二者之间极容易产生沉降差。但通过在钢混施工中设置后浇带,就可以短暂的将两大部分暂时隔离开来,直到主楼的主体结构全部完成施工之后,在通过混凝土浇筑将二者之间衔接。通过这样的施工方式,可以在预设主楼与裙楼何在立的前提条件下,预留一定的沉降差,从而确保二者在施工结束之后能够达到一致的标高,同时也不会影响二者之间的衔接紧密性。

(二)减小温度应力带来的影响

考虑到现代的房屋建筑工程大多数选择的都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而这种材料由于其本身的材料特性,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当天气较热时温度较高容易出现膨胀缝,天气较冷时材料收缩又容易出现收缩缝,严重的影响了整体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长此以往,甚至还会导致建筑结构出现变形和裂缝的问题。为了避免钢筋混凝土材料受到外界温度应力影响出现裂缝现象,也可以在施工过程中预留后浇带,通过这样的方式为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变化提供一定的收缩空间,从而有效的提升混凝土材料的整体抗拉强度,即使在遇到温度骤变所带来的应力变化时,也能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二、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的后浇带施工技术探究

(一)模板施工

第一,考虑到大型的高层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必定会预留一定的残渣,为了确保方便清理,在模板施工之前,可以将垫层面的标高适当的下移一定的空间,这样就可以将建筑产生的残渣滞留在后浇带的底部,随后再利用水泥砂浆材料抹平覆盖,确保建筑整体的美观性。第二,为了保障混凝土浇筑振捣时不受外力影响,在浇筑工程的前期,就可以结合框架梁结构处的施工缝利用挡板进行封堵,并采用钢管材料,对封堵区域提供一定的支撑力。第三,在墙面间距下,预留后浇带区域。并保证后浇带处的施工缝两侧模板的衔接稳固性,考虑到这部分区域属于预留区域,在施工完成之后还需要进行拆除,因此,在衔接时也要考虑到后续的拆除是否便捷。第四,后浇带施工完成后模板的拆除应当按照自上而下的顺序,尤其是在后浇带的二次浇筑之后,还需要现场测验二次混凝土浇筑的强度与预期标准值是否相符,达标率超过75%后才能拆除模板。

(二)后浇带混凝土材料的选择

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考虑到不同施工所在区域的温度条件以及湿度条件是随时发生变化的,而现场的砂石材料、材料含水量也会随着外界温湿度条件的变化出现波动。因此,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灌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采用无收缩性质的混凝土。可以在材料制备时,通过在其中添加一定量的膨胀水泥或参加膨胀添加剂,在确保混凝土强度的同时,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收缩量。为确保后浇带施工技术的效果,不仅要注重对于浇筑材料的选择和控制,同时,在浇筑时还要注重时间方面的选择。先观察到凝土收缩完成所需要应用的时间,预先施工完成后,等到建筑群的整体成交量控制在稳定范围内,再进行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三)施工缝的处理

第一,施工缝位置的预留和设置。所谓施工缝,主要是指在混凝土分段浇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先后浇筑的顺序具有差异,而导致不同浇筑模块之间形成的接缝。在施工缝处理时,首先要考虑到施工缝所在的位置,其次,要关注施工缝两端结构的受力部位,在受力较小的一端预留位置。第二,针对施工缝进行清洁处理。在正式浇筑之前,需要提前针对施工缝中存在的一些杂质彻底的清除干净,确保施工缝区域预留的钢筋抗力和稳定性。除此之外,还要在施工现场安排专业的管理人员,掌握混凝土浇筑后的初凝以及最终凝结时间,选择最佳的施工时间针对施工缝进行冲洗和清洁。第三,在混凝土已经出现凝结现象之后,人员可以通过用手指按压的方式判断混凝土是否达到了初凝状态,当按压时混凝土表面呈现出指纹,就证明混凝土表面已经达到了初凝状态,时就可以通过采用压力水,对于钢丝网模板预留的垂直施工缝直接进行冲洗,直到冲洗露出骨料的位置即可结束,在全部冲洗完成之后就可以进行封板。

(四)混凝土后浇带的养护

考虑到混凝土材料本身就容易受到外界温湿度影响所带来的变化,如果不注重对于混凝土材料的养护,极容易由于天气温度的骤变而出现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坑槽、混凝土麻面等多方面的问题。因此,在施工现场为了确保后浇带区域的整体使用性能,通常情况下,在施工现场会采用蓄水保养的方式,针对后浇带区域进行养护工作。具体的操作方法主要是在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在浇筑面之上覆盖一定的保护膜,并持续通过喷洒雾面水的方式针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养护。在大多数情况下,混凝土养护的周期都需要超过两周以上,养护的时间不能过短。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在后浇带区域的两侧和施工区域周边,设置栏杆或标语等障碍物提示施工人员避免误入现场,直到后浇带区域的混凝土强度已经完全达到设计标准之后才能拆除模板。

结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的后浇带施工在整个房屋建筑中占据的比例相对较小,但却是非常关键的施工项目和模块,对于避免房屋建筑沉降差、防止温度应力收缩影响意义重大。因此,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更需要做好对于材料的选择、注重混凝土浇筑的时间、提前预留施工缝、控制后浇带施工养护质量等多措并举的方式,保障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军厂, 时航. 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分析[J]. 低碳世界, 2017, (11): 160-161.

[2] 张文鹏, 张驿军. 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4, (08): 131-132.

[3] 刘洋, 黄帅, 刘鑫, 韩立勋, 李雯艳. 建筑工程地下室顶板后浇带预封闭施工技术研究[J]. 安徽建筑, 2023, 30 (02): 65-66.

[4] 查丽香. 浅谈房屋建筑地下室后浇带混凝土防水施工技术[J]. 建材发展导向, 2022, 20 (20): 121-123.

[5] 陈生, 赵鹏彪, 张照程, 张海雯, 崔红玉. 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后浇带施工技术研究[J]. 城市建筑空间, 2022, 29 (S1): 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