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辽阔,地质情况复杂,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而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都造成很大的损害,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死亡的人数以千计,尤其是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海啸等等灾害的发生,对人类来说都是不可抗的因素。而我国则以滑坡、泥石流、崩塌最为常见。
1. 地质灾害的成因
1.1不合理不规范发开采
不少开采人员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安全意识淡薄,综合素养低下,开采的专业知识不够,导致他们在开采过程中,为追求利益最大化,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过度的开采,造成采空区坍塌、山体开裂,从而导致山体滑坡崩塌。
1.2大量修建水利工程、水库、拦水坝
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及其我国工程建设越来越多。人们开始在河流断面上修建大量的水利工程、水库、拦水坝,导致河段下游水体发生变化,由于某种因素导致堤坝决堤时,就会发生地质灾害,如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等。
1.3开挖边坡开路建房,过度开山采石
受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人们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土地越来越稀缺,人们通过开挖边坡和开路建房,导致人工高坡切坡,当应力失稳时,极易诱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同时,受利益驱使,人们大量砍伐、肆意采石、破坏生态环境,破坏人类与自然的和谐,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耕地沙漠化,为地质灾害的发生埋下了导火线。
2. 地质灾害的类型
2.1滑坡
滑坡是由于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或者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斜坡土体在作用力下整体或分散向下滑动的现象。滑坡的形成条件受地形、气候条件、地质构造、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对此类的地质灾害监测技术较为成熟,在监测过程中遇到异常及时发出警报,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
2.2泥石流
泥石流是因暴雨或其他自然灾害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引起的山体滑坡并携带大量泥沙及其石块的特殊洪流。它具有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破坏力强等特点,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带来不可预估的破坏性。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条件有:地势陡峭、坡度高差较大;植被覆盖少;突发性降水或大量冰融水集中。目前泥石流自动监测预警系统也比较成熟,保证了预警信息准确,防灾技术也相应提高了。
2.3崩塌
崩塌是指较陡的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的地质现象。临灾前兆特征表现为掉块、小崩塌经常出现;新增裂缝;动植物异常。
3.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3.1对滑坡的防治措施
滑坡是严重的地质灾害,它的发生会导致交通中断、河道被堵、破坏房屋和耕地,根据滑坡灾害成因等因素,结合防治工程客观和实际因素,滑坡治理的措施有:
1)建引水、排水工程:及时将地下水或地表水引离滑坡区,挖排水和截水沟,为了避免滑坡的再次发生,对于滑坡中裂缝及时填好或封堵。
2)改变滑坡体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没抗滑地段的滑体进行削坡减重;因失去支撑而引起的滑坡进行修筑支挡工程。通过修筑支挡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体迅速恢复稳定。
3)加强监测:职能部门要运用科学先进技术,加强预测,并做好预报,在滑坡未发生时,及时疏散人员离开和财产进行安全转移。
总而言之,滑坡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办法要综合运用,综合治理,才能达到防治滑坡的目的。
3.2对泥石流的防治措施
泥石流常发生在山区小溪沟,它形成的过程复杂、爆发突然、来势凶猛、破坏力大,泥石流的发生具有季节性、周期性。其中诱导原因是自然原因、滥发乱砍、不合理的开发等。要预防泥石流,首先要对它形成原因和条件进行分析、入手。
用钻探勘察地下水,地质条件,探清楚泥石流形成机制,大力发展该方面的科学技术,作出新型的有效的监测预测系统,并在有记录的泥石流的发生区域的指导下,和中国气象局交流联系,以确保泥石流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得到有效的完善。还应该对容易发生地震引发泥石流的地区做好泥石流来时的逃生救援演习,以保证,当泥石流来之前,发出预警后,群众能懂得逃生,从而达到增加人民生命安全的保障和人民和国家的经济损失降到最小。
3.3崩塌的防治措施
1)排水:有水的地段,做好排水系统,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
2)锚固:通过遮挡、拦截、支挡、打桩、护墙护坡等方法,来防治崩塌的发生。
4.结束语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关乎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做好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是重中之重。相关职能部门要根据“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意效益”的管理方针,加强勘察地质和结合气候条件,采取综合治理方案,认真排除灾害隐患,完善管理制度,全面落实责任,有效防治地质灾害。减少损失。
参考文献:
[1]曲研.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J]. 住宅与房地产, 2018, No.490(05):201.
[2]郭阳.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分析及灾害预防治理建议[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8, 000(010):50-51.
[3]李杰.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中边坡稳定问题及滑坡治理方法的应用研究[J]. 中国金属通报, 2019, 000(004):273,275.
[4]丁理. 地质灾害治理中预应力锚索施工的技术难点探究[J]. 工程技术研究, 2019(9):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