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的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在农村地区的防灾设施较为稀缺的情况下,创新突发性地质灾害应对方案,可以有效的维护凉山州农村地区的地质灾害处理质量。因此,探索政企协同治理机制的建设路径,是很多凉山州地质灾害应对管理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凉山州农村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政企协同治理机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危机管理能力建设存在不足
部分凉山州农村地区的企业虽然具备参与政企协同治理机制建设的愿望,但对于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控的相关需求缺乏足够重视,未能对公共危机管理相关专业经验进行全面分析,导致灾害性突发事件的应对管理措施很难得到优化,无法在企业危机管理核心工作得到调整的同时,促进政企协同机制的成熟构建。部分企业在参与突发性地质灾害应对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情况的重视,未能结合实践经验提高企业员工防灾救灾意识的树立水平,导致企业的现场安全作业管理方案很难得到创新,无法为企业强化危机管理能力提供帮助。一些企业在探索危机管理能力建设的具体路径过程中,缺乏对安全文化宣传活动的有效组织,未能结合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相关影响,创新安全标语的张贴方案,部分企业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的组织存在不足,导致企业无法借此强化危机管理能力,难以满足政企协同治理机制的建设需要。
(二)政企协同管理方法缺乏合理性
目前,一些政企协同管理方法在探索构建的过程中,对于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应对效果考察不够详细,未能结合政府和企业双方的力量特点,制定资源协调管理策略,导致应急管理性质工作的实施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维护,难以充分发挥政府对企业的指导作用,无法为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措施的调节提供帮助。部分政企协同管理方法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各社会主体的角色定位情况缺乏有效关注,未能明确政府与企业的职责范围,政策法规的应用不够充分,导致政企协同管理方法的创新很难拥有理想的基础条件,无法适应凉山州农村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具体应对需要。
(三)政企协同决策机制的构建质量较差
决策机制的建设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突发性地质灾害政企协同质量机制的建设与运行质量。但是,一些政企协同机制在建设的过程中,缺乏对决策制定情况的关注,未能结合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实际危害,对决策指定的必要性进行总结,导致决策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很难得到调整优化,无法满足灾害应急救援管理措施的实施需要,也使得政企协同决策机制的构建很难拥有理想的基础条件。
二、凉山州农村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政企协同治理机制建设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建设水平
凉山州的企业在参与政企协同治理机制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农村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特点及相关危害,制定企业危机管理能力建设的具体方案,尤其要对影响突发事故应对效果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总结,使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普及防灾救灾意识,并保证在现场安全作业管理方案得到调整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各类硬件资源的配置合理性,在企业的各项经营行为获得严格监控的情况下,实现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创新,以此满足危机管理能力建设的具体需要。企业还需要根据政企协同治理机制的建设需要,对各类违反规定的问题进行有效应对,保证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的错误行为得到规避,以此实现对员工思想的调整,并保证在安全价值观得到高水平构建的基础上,实现对安全知识技能培训活动的调整优化,进而提升企业的危机管理能力建设质量。在企业制定危机管理能力建设的具体策略过程中,需要根据政企协同治理机制的建设需要,对安全标语的张贴管理方案进行调整创新,并对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进行高水平的组织,在有效树立员工安全管理意识的基础上,促进政企协同治理机制的改良,并使地质灾害得到更加有效的应对。
(二)提高政企协同管理方法的合理性
要结合凉山州农村地区政企协同管理机制建设的实际需要,对政企协同管理方法进行有效的创新,根据地质灾害防控的效果,制定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全面参与方案,并保证在各类社会资源得到充分整合的基础上,增强地质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效率。要结合政企协同机制建设的总体需要,制定政府对企业的具体引导方案,尤其要对地质灾害防控管理参与机制的建设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地质灾害管理的实际需要,对政企协同管理规则进行合理构建,使政企合作有关各方的职责范围可以得到科学划定,并在政策法规的有效应用之下,更好的提升政企协同管理方法的运行质量。
(三)提高政企协同决策机制的构建质量
在构建政企协同机制机制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突发性地质灾害应对管理的相关需要,对政企协同决策机制进行更加成熟的构建,尤其要对决策者的素质影响因素加以研究,使决策者的知识广度得到延展,以便能够在决策信息实现合理处置的基础上,促进政企协同决策机制的改良。
结论
突发性地质灾害是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实现对政企协同治理机制的有效构建,可以使凉山州农村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得到有效应对。因此,对当前凉山州农村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政企协同治理机制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对提高凉山州农村地区居民的安全保证水平,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亚亚,刘传胜,杨瑞霞,王心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突发性地质灾害全球尺度危险性评价[J].自然灾害学报,2020,29(02):87-96.
[2]马士伟,梅志荣,张军伟.长大隧道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信息系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05):103-108+180+179.
[3]李伟,王卫红.基于WebGIS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设计与实现[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37(06):602-606.
[4]许兆军,邹蒲,贺秋华.湖南省突发性地质灾害遥感应急监测数据库建设[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5,26(01):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