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历程研究
DOI: 10.12721/ccn.2022.157030, PDF, 下载: 312  浏览: 2983 
作者: 张艺轩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河北保定,071000
关键词: 民国时期;精神病院;精神健康
摘要: 近年来,因为中国实力的快速崛起,导致人民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加之国际之间的竞争也频繁发生,伴随着社会多重压力,人们不堪重负,精神健康问题也悄然地浮出水面,并且各类精神疾病的人群基数也再不断扩大,精神健康问题己成为一个日益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问题。无可非议的是,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会有精神健康问题的出现。那么如何更好的解决预防精神健康疾病成为了我们关注的重点。在民国时期,北平精神病院,南京精神病防治院,成都儿童行为指导所都涉及了精神健康疾病的治疗,为我们展现出了精神社会工作的研究历程。

一、研究背景

从当前现状来看,生活强度与工作强度逐年递增,在长时间的压迫下,使得人们的精神健康也出现了问题。根据中国一些地区精神疾病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十五岁以上人口中,患有精神疾病的数量达到了1亿左右,其中还有众多的重度精神疾病人员。种种迹象表明,这些精神健康疾病患者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帮助。经过社会工作者对他们的救助,大大降低精神健康疾病的患病率,努力使他们回归到普通人的生存状态,进而发掘自己的潜能,成就自我。于是,我们不妨回忆一下在民国时期如果出现精神健康疾病患者,他们的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是如何创办和发展的,并为我国未来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建议。

二、研究的意义

深入剖析民国时期的北平精神病院,成都儿童行为指导所,南京精神病防治院,充分了解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研究状况,深入了解在发展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时面临的困惑和难题,在中国未来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该方法理论上进一步本土化,并总结出了一个有利于我国精神社工发展的新理论和实践。并且如果想要成为一个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必须要了解精神健康工作的发展历史,不断充实自己理论知识,提高职业素养,在精神健康社会工作领域发挥自己最大作用。

三、北平市精神病院社会服务部

北平协和医院的神经精神科和社会服务部两个科室的充分合作,促进了北平市精神病院社会服务部的建立。在长时间的工作学习中,他们发现一些病患不仅有精神健康疾病,并且随之而来的还有心理方面的精神健康疾病,因此社会工作的长处显现出来,为以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打下了基础。该院医师师魏毓麟、许英魁先后任北平市精神病院的院长,他们二人都十分重视院里社会工作机构的建设,为我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1933年,疯人院改名为北平市精神病院,并且放置了几百张床位,它当成北平协和医学院神经精神科的受教基地。另一方面,该院的社会服务部也随之成立,社会工作者都来自北平协和医院的社会服务部。

四、成都儿童行为指导所

二十世纪初,精神疾病治疗逐渐得到了系统的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如果不想患有精神疾病,最好的方式便是预防,在这个前提下,心理健康学也浮出了水面。1909年,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成立,它的目的是建立国家性质的机构来治疗人们的疾病,从而增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在世界范围内的心理健康活动中,幼儿和青少年是主要关注对象,世界部分地区引起了成立儿童指导所的风潮,无论聘请医师或者心理学家再者社会工作者都积极加入这些组织中来纠正治疗孩子们的不良行为。在发达国家的带领下,1933年中国进行了儿童行为指导,北平医院,上海红十字会医院,重庆中央卫生实验院都参与了对幼儿问题行为的矫治工作。在这个社会环境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汤铭新在成都创办了“儿童行为纠正所”,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

汤铭新留学于美国,在校期间主修社会学,在美国期间他看到了发达国家对于儿童的关照,因此儿童问题的研究在他心里埋下了种子。抗战期间,人们饱受战争的残酷,居无定所,妻离子散的现象随处可见,这更加重了困难儿童的数量,回国后的汤铭新成立了指导所,并且对他予以帮助的还有程玉麐,他曾经在北平精神病院任职,他充分知晓这种疾病的危害,也深刻知道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于是两人一同协作,推进儿童行为指导所的创办进度。

在创办期间,汤铭新在进行调查时,发现孩子们多多少少都存在行为问题,例如多动,自卑,自闭等,这更加加重了汤铭新想要成功创办儿童行为指导所的信心。发现孩子们的问题后,儿科医生,心理医生加之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帮助,逐步使她们恢复到正常生活状态。

五、南京精神病防治院

抗战结束后,曾帮助汤铭新创建了成都儿童行为指导所的程玉麐转到了南京中央医院就职,并成立了新的神经精神科。他首先在中央医院后面的一排平房成立专门病区收治精神病人,共设床位五十张,挂牌为“卫生部南京神经精神病院”,也称“14病区”,由程玉麐担任第一位院长。

“14病区”十分重视心理健康与社会工作,因此特意开设了心理健康科室和社会工作科室。社会工作者负责提供病患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医生负责汇报病患的病因,病状。两种科室相互配合与协调,共同探究出符合病患的最好治疗方案。不仅在身体上对其进行治疗,更在心理上对其援助。

六、总结

民国时期的精神健康工作给我们现在的精神健康工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树立了成功的榜样。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借鉴优秀的经验,不断充实我们的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春霞.民国时期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研究——以北平、成都、南京三地的实践为中心[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6,16(01):33-38+47.

[2]. 陈一鸣.北京现代精神医学早期的追索——先辈伍兹、雷曼、魏毓麟、许英魁的光辉历程[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02):142-143.

[3]. 宋思明.精神病之社会的因素与防治[M].北京:中华书局,1944.

[4]. QUEENSA.Socialworkinlightofhistory[M].London:PhiladelphiaandLondonJ.B.LippincottCompany,1922:52.

[5]. 王春霞,彭秀良.汤铭新与儿童行为指导工作[J].中国社会工作,2018(31):57-58.

[6]. 陈一鸣.缅怀精神医学的先行者程玉麐先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0,20(1):70.

[7]. 陈学诗.初期的南京脑科医院[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7,7(5):304-305.

[8]. 唐培根,王春芳.回忆往事开拓未来——南京脑科医院建院前后[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6,6(6):374-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