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 土地利用规划为指导性、纲领性文件,是土地管理的重要依据。土地利用规划是对未来一段时间内,一定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筹规划,合理的设计土地用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实现土地的有效管理,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通过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管理中作用的分析,明确土地利用规划对社会经济、城市建设,以及土地资源配置、公共利益中的重要作用,以促进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管理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土地利用规划对土地进行提前的利用规划设计,实现土地资源合理科学的利用,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发挥出土地的最大价值。需要通过土地利用规划作用的分析,突显其在土地管理中的地位,为其作用的发挥制定有效的对策,实现区域内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的利用,保障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是保护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结构,从土地利用的全局出发,以土地系统性、整体性发展为原则,按照生态效益的要求,保障区域内土地的可持续供应。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借助土地的利用规划,对土地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科学的管理,实现农业耕地的有效保护,防止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对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1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通过土地管理各项措施的落实,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土地最大化的利用价值,可直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重要依据,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现有的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调整区域内的土地利用结构,为社会经济发展及时、准确的供应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1.2助力于城市建设

城市要想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需要不断的拓宽城市空间,而调整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可缓解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局面。在城市土地管理中,对城市建设用地进行统筹规划,形成对城市建设成本的有效控制,避免了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的合理规划与设计,使城市每一寸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为城市建设提供最优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现土地管理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1.3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我国国土面积广阔,但是人均土地占有量较低,使得土地资源相对匮乏,需要通过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最大程度上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以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满足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土地管理中合理的运用土地规划手段,将闲置土地进行规划设计,促使土地创造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例如,城市边缘的荒地,对其进行利用规划,可以将其规划为耕地、林地、建设用地等,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

1.4保障公共利益

人是第一生产力,区域发展的核心是人,而区域内人口的大量聚集形成了共同的利益诉求,也就是对公共服务、公共基础设施的基本要求。在土地利用规划中,会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规划设计,比如,根据区域内人口的分布情况,进行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设施的建设规划,设定其具体的位置,以为群众提供方便的公共服务,保障了群众的公共利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2.强化土地利用规划在土地管理中作用发挥的对策

2.1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

土地利用规划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文件,编写规划要综合考虑到区域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社会发展等众多事项,使土地利用规划兼具超前性、生态性、协调性,以确保土地利用规划与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一致。土地利用规划事关区域经济建设,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以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为原则,在规划设计之前,应做好实地调研工作,并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编制出适度超前的规划,为区域未来发展留有余地,使群众可以接受土地规划的同时,积极配合规划的执行工作,为土地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夯实基础。

2.2重视土地集约化利用规划

通过供地机制变革与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乱占滥用耕地和粗放利用土地的问题,进而推动建设用地的挖潜和集约利用。应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搞清城市化建设(规模、速度)、耕地、经济承载力、人口等之间的关系。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土地集约化利用指标体系。必须将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起来,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基本方针。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形态总体设计,在指标体系中体现城市人均用地标准、城市容积率、城市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等,并通过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来落实。杜绝“规划跟着项目走,土地任由投资者圈占”的现象,使所建指标体系,既有利于城市化建设,又有利于集约利用土地,既达到发展建设的目的,又起到最大限度地节约用地的作用,缓解建设用地和保护耕地的矛盾。

2.3深度开发存量土地

区域的发展建设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更多地通过实施旧城改造,充分挖掘区域存量土地的潜力,坚持区域建设不求最大,只求最佳的原则,在符合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下,合理调整利用“已批未供”、“已供未用”存量土地和农转用土地指标。据统计,全国城市的平均整体容积率不到0.3,而专家认为合理容积率应为0.5以上。说明我国城镇土地至少还有40%的潜力。从当前企业用地的实际情况看,盘活企业存量土地更显迫切。如果集约利用,实施“平改楼”和盘活“城中村”、“城中厂”用地,利用存量土地进行“二次招商”,引导企业嫁接改造、合营合资,将会盘活大量建设用地,最大限度实现建设用地的扩张。对投资额小于最低行业投资规模的建设项目,应通过租赁存量厂房解决,从本质上说,也是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土地利用效率。

2.4加强工业布局规划

合理配置产业布局,实施园区整合,实现产业集聚。使土地粗放型开发逐步转向集约型利用。采取“谁招商、谁受益”的政策,解决乱上工业项目的利益驱动问题。各地积极引导工业项目向工业集中区集中,设立企业用地准入门槛,引进占地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和企业,可以改变原来项目用地分散、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倡导厂房向高空发展,对建筑高度、容积率没有特别限制的区域,在不破坏城市天际线和城市景观的前提下,适度放宽建筑容积率和建筑高度,严格控制建筑密度,提高土地投资建设的标准,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最直接方式,这也是“寸土必尽其用”的必然趋势。

结语:土地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通过土地科学合理的利用规划,明确土地利用的方向,为土地管理提供依据与指导,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化的利用,以此夯实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为区域内经济的可持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土地。基于此,在土地管理中需充分发挥土地利用规划的作用,统筹管理、科学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获取最大化的土地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杰.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土地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应用[J].中国民商,2020,(7):2.

[2]王敏.论城市土地管理中土地利用规划[J].地产,20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