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全面发展。民间体育游戏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然而,在当前的幼儿教育中,民间体育游戏的应用相对较少,课程设计和实施也存在诸多问题。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具体的课程设计和实施策略,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5-6 岁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
(一)身体发展特点
5-6 岁的幼儿经过前期的发展,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有了显著进步。他们能够较为熟练地完成跳绳、踢毽子等需要一定技巧的动作。例如,在跳绳时,他们可以较好地控制跳跃的节奏和绳子的摆动,手脚配合更加协调。在踢毽子时,能够准确地用脚接住毽子并再次踢起,展现出较好的身体控制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幼儿大肌肉群发展迅速,具备了一定的奔跑、跳跃能力。他们可以在较长的距离内快速奔跑,并且能够跳上一定高度的台阶或障碍物。在户外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他们充满活力地奔跑嬉戏,展示出较强的运动能力。
(二)心理发展特点
5-6 岁的幼儿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总是渴望去发现和了解新的事物。他们会主动询问各种问题,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鸟儿会飞?”并且愿意通过自己的尝试和实践去寻找答案。比如,在玩拼图游戏时,他们会不断尝试不同的拼法,以探索如何才能完成拼图。他们开始懂得与同伴合作完成任务,在小组活动中能够分工协作,共同达成目标。同时,也会在游戏中表现出竞争意识,希望自己能够做得比别人好。
二、5-6 岁幼儿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设计策略
(一)明确课程目标
明确课程目标对于 5 - 6 岁幼儿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设计至关重要。这个阶段的幼儿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课程目标需要全面且有针对性。在身体动作锻炼方面,“跳皮筋”是个很好的选择。幼儿通过有节奏的跳跃,不仅能增强腿部力量,还能提升身体的协调性,使他们的动作更加灵活和准确。认知能力的提升也不容忽视,像“猜灯谜”这样的游戏,需要幼儿仔细观察灯谜的谜面,运用思维进行分析和推理,从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而“拔河”这类游戏,在增强幼儿体质的同时,更能让他们在团队协作中明白合作的力量。每个队员都要发挥自己的力量,共同为团队的胜利努力。同时,竞争的存在也能激发幼儿的斗志,让他们学会在竞争中保持积极的心态,理解输赢的意义,从而促进其社会情感的发展,实现全面成长。
(二)精选游戏内容
为 5 - 6 岁幼儿精选游戏内容时,必须紧密契合他们的特点。“丢手绢”之所以深受幼儿喜爱,是因为其充满趣味性和互动性。小朋友们在追逐和躲避的过程中,充满了欢声笑语,能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热情。“踢毽子”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幼儿来说,是锻炼身体协调的有效方式。在踢毽子时,幼儿需要眼、脚、身体协同动作,准确地控制毽子的起落,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适应其发展阶段的需求。“舞龙舞狮”这类游戏不仅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热闹的氛围,更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幼儿在参与过程中,能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其中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在玩耍中实现文化的传承和熏陶。
(三)合理改编创新
对传统民间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创新对于 5 - 6 岁幼儿的课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斗鸡”游戏原本规则可能较为复杂,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通过简化规则,比如减少一些限制动作或降低平衡的要求,幼儿就能更容易参与其中,享受游戏的乐趣。“跳房子”是经典的游戏,通过增加新元素,如融入颜色认知,幼儿在跳跃的同时还能学习和辨认不同颜色。这不仅丰富了游戏的体验,还能在游戏中进行知识的启蒙。“滚铁环”的难度调整也很关键。比如改变滚动路线,从直线变为曲线,或者设置一些障碍,这能逐步提升幼儿的控制能力和应对挑战的能力。让幼儿在不断尝试和突破中,保持对游戏的兴趣和热情,从而实现能力的逐步提升。
三、5-6 岁幼儿民间体育游戏课程实施策略
(一)教师的指导策略
教师要引导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和玩法,例如在开展“打陀螺”游戏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讲解,让幼儿了解如何用鞭子抽打陀螺使其旋转,以及游戏的得分规则。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并结合动作示范,确保幼儿能够轻松理解。在“跳竹竿”游戏中,教师要密切观察幼儿的跳跃动作、节奏感和与同伴的配合情况。如果发现有的幼儿动作不规范或者跟不上节奏,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游戏技巧。当幼儿在“扔沙包”游戏中提出可以增加多个沙包或者改变投掷目标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幼儿一起尝试新的玩法,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游戏材料的准备策略
教师要选择安全、环保的材料,在准备“竹马”游戏的材料时,要选择质地柔软、无尖锐边角的材料制作竹马,避免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受伤。同时,要确保材料无毒、无害,符合环保标准,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游戏环境。为了满足不同游戏的需求,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例如,在“放风筝”游戏中,准备各种形状、大小和图案的风筝,以及不同材质和长度的风筝线;在“踩高跷”游戏中,提供高度和稳定性不同的高跷,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进行选择。
(三)家园合作策略
教师可以向家长宣传民间体育游戏的价值,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介绍民间体育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意义。比如,讲解“斗鸡”游戏如何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和腿部力量,“跳大绳”游戏如何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家长认识到这些游戏不仅有趣,还对幼儿的成长有益。还可以定期组织亲子民间体育游戏活动,如“亲子拔河比赛”“家庭接力赛跑”等。在活动中,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游戏,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也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促进家园共育。
四、结语
通过对 5 - 6 岁幼儿民间体育游戏课程设计与实施策略的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精心设计的民间体育游戏课程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够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还能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未来的幼儿教育中,我们应更加重视民间体育游戏的价值,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幼儿创造更加丰富、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游戏环境,助力他们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师建东.幼儿体育教学中的民间体育游戏运用策略[J].求知导刊,2024,(16):131-133.DOI:10.14161/j.cnki.qzdk.2024.16.045.
[2]周曼曼.借助民间游戏促进身心发展[J].家教世界,2024,(1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