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法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和研究
DOI: 10.12721/ccn.2023.157003, PDF, 下载: 245  浏览: 2784 
作者: 李琼
作者单位: 曲靖市麒麟区第二幼儿园,655000
关键词: 体验法;社会领域;应用
摘要: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学习的需求不断提高,幼儿园由原来的父母寄养儿童的地方发展到了今天的儿童启蒙学校,幼儿园的教育与教学活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重视儿童经验的学习方法,它能促进儿童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愉快的学习,并通过亲身经历来提高他们的社会认识。在这一背景下,笔者对体验法的特点进行了简单概括,并对其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前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幼儿的经历,尊重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和学业特征,以游戏作为基础,使其在与周围的互动中获得发展。”在实施“以人为中心,以全方位地促进素质”的思想指导下,开展社会领域的主题活动,在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与教学方式,针对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科学的教学活动,促进儿童通过亲身感受、亲身尝试的方式获得更多的知识。基于此,本文笔者对体验法在社会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期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

一、体验式教学的概况和特点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体验”指的是在自己的亲身经验中,对身边的事情进行了解,并在自己的经验中得到感觉和认知。体验式学习的关键就是“体验”,这就是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既要重视儿童的知识和技巧传授,又要重视他们的经验培养,通过实际的经验来增强他们对环境的认知,特别是幼儿园的社会领域活动,强调运用体验学习,帮助他们从认知的层次上获取对知识的理解,在提升幼儿社会性发展能力的同时,还有利于获得积极的情感经验,以此来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巧[2]

体验法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亲历性。从理论上来说,“亲历性”就是“体验性”,强调幼儿的身体力行,亲历性是儿童体验性学习的关键因素,通过体验性的社会性活动,儿童的人生体验会增加,使儿童的身心发展都能得到充分的提高。第二,主观能动性。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造成了师生关系的不平衡状态,这种不平衡的师生关系使得儿童处在一种消极的状态,缺少一个能够展现自己的舞台,而体验法教学模式的应用实现了“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目标,提升了幼儿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第三,感悟性。幼儿园儿童处在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期,心理发育还未完全发育,他们的思想模式大多还停留在情感的层次,体验式教学强调儿童的感性认知而不是理性认知,而亲身经历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方法,通过实践来指导幼儿在体验式的社会领域主题教育中将教育内化为自身品质,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促使幼儿园的社会教育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二、体验法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策略

(一)营造体验情景,培养幼儿的参与热情

通过创造情景,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积极参加各种社会领域主题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要以儿童为中心,进行体验式的教学和实践,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参与,并在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品格[3]。例如,在“世界水日”来临时,老师可以将全球的水状况告诉小朋友,并主动告诉他们水的意义,让他们能够更深入的感受到缺水的影响,养成幼儿节水的社会情怀,幼儿教师则可以创设一个体验干旱的真实环境,在活动通知后的第二天,幼儿园会停水一天,孩子们相互讨论着没有了水该怎么办。在“无水”的体验场景完成后,老师要让孩子们讲述没水洗手、没水冲厕所、没水喝等问题,促使儿童们亲身体验到干旱带来的不便与痛苦,在激发幼儿参与体验式社会领域主题教学活动的同时,培养幼儿节水的社会情感。

(二)组织游戏活动,体验社会交往

陈鹤琴说:“游戏是孩子与生俱来的乐趣,也可以说,孩子的生活就是游戏。”幼儿阶段是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幼儿的社交技能在幼儿心理、思维发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要善于针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合理安排儿童的各种游戏,使他们能够体会到语言交际的快乐,从而提高他们的交际技能。比如,幼儿园的老师可以安排《三只小猪》的儿童互动体验,由幼儿园的老师指导他们扮演“小黑猪”、“小白猪”、“小花猪”等,让“小花猪”在“小黑猪”、“小白猪”的指导下进行各种表演,在多次的演出后,再由他们互换身份,让他们扮演各种人物,去感受各种人物的语言特征[4]

(三)通过传统节日,体验社会情感

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经过漫长的发展历程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思想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财富。在我国的传统节庆中,存在着许多需要儿童亲自参与和体会的项目,体验教学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幼儿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种结合发展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加深其对周边环境的了解[5]。比如,在端午的时候,幼儿园要举办一些社会领域主题体验活动,制作粽子、赛龙舟等,让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端午民俗文化的表现形式与深厚内涵,幼儿教师要在园内和教室内营造出浓厚的端午节环境氛围,并组织粽子制作主题活动,引导幼儿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来感悟端午的民俗文化,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端午节的由来,并且指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在互相打招呼时要说“端午安康”,而不是“端午快乐”。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社会素养

在幼儿园开展的社会领域主题教育中,开展实践性的教育活动,既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了重新的回顾和总结,同时也是一种将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手段。幼儿园教师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充分考虑儿童的身体发育特点,结合教育教学的内容,适时地安排各种形式的实习体验活动,比如幼儿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幼儿园教师可以针对这种状况开展“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体验活动,通过多媒体教学器材播放帮助他人、收获快乐的视频,促使幼儿亲身体验帮助他人会获得光荣与快乐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懂得谦让,快乐玩耍”的方式来进行实践,让幼儿自己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实践中,幼儿懂得帮助,懂得谦让的社会素质,促进其社交发展。

结语

总之,体验法的运用既教给了孩子们更多的知识,又要让他们具备一定的实际生活技能。所以,幼儿园教师要正确理解和掌握体验法的基本内涵,要善于发现和掌握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开展社会领域教学。提高幼儿们的综合素养,为提升学前教育教学质量和保障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萱.谈幼儿园社会领域活动中体验式学习方法的运用[J].才智,2019(6):101.

[2] 王晓丹,任秀华,杨韬,韩雪梅,柏琳.现代信息技术对接“体验式”教学在幼儿园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9(25):99.

[3] 樊志红.追随童梦体验成长———紧贴园本实际,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方案[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10-11.

[4] 徐晓梅,伦秋风.幼儿园社会领域“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20):60-62.

[5] 杨丽霜.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20(11):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