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新形态: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明的中国实践
摘要: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下,突破西方以资本为逻辑的狭隘利益叙事逻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两种制度并存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破解资本利益至上逻辑,为全人类和谐共生的世界文明观,为寻求人类文明有序推进的中国样态。

人类文明新形态概念的提出,是对资本主义“冷战思维”的超越,从文明的视角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发展道路新开拓的最新的概括,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发展的新文明形态。它从本质上有别于现存的单向度的资本文明,从道义与真理上揭开了西方唯一论的迷雾,以杜绝依附的、全新的形态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维空间。

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意蕴

(一)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开辟了全新的社会生产时代,是文明产生的先决条件。但资本的本质是肮脏的,它以侵略弱者实现扩张,载入人类编年史。西方在给人类带来生产力变革时,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血与火的苦难,这源于西方资本文明出了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发展过程中更侧重对弱者的呵护,本质是对资本文明的超越。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总量跃至世界第二位,但中国对人类发展的贡献远不在此,在于使促使了一种新的文明形式的诞生,它终结了西方文明优越论。中国人民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但正确地回答和破解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人类文明究竟如何构建的问题。有西方学者指出,自21 世纪初以来,西方的声望日渐衰微。西方的政治模式不再是世界羡慕的对象。西方民主受到质疑的同时,它的全球实力也处在同样的境遇……与此同时,世界的重心正在不可逆转地转向东方,更多的是转向了中国。中国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它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

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动态,从表面上看与资本主义文明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本质却有所不同。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明采取辩证态度,一则肯定资本主义利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革发展,一则揭示资本的野蛮剥削的文明悖论,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扬弃与超越。另外,当今的中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的时候,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不仅是一个强大的政治共同体、经济共同体、更是一个伟大的人类文明体!

(二)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激活与更新

人类文明新形态扎根于传统的中华文明,二者有着高度的契合性。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中华传统文明的奠基中,站在历史进步一端,以中华传统文明为体,向未来开放,借鉴人类发展的一切文明成果;同时又注重发展的创新型,焕发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巨大的创造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将之汇成推动社会进步的洪流。

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稳步推进治国理政的体系建构,赋予中华文明新形态基本形态。如果基于“体”“用”之说来解释中国文明新形态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意义,中国是本体,道路和办法只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就足以证明在中国大地上确立了适合自己的道路和方法,即在中国之体上有机结合了中国之用。中华文明新形态就是这种体、用合一的现实呈现。当今我们正在构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正是对中华文明进行再创造,也为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三)对传统社会主义文明的丰富和拓展

纵观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形态文明的发展显示,一种新生的社会形态的发展往往呈现迂回式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出现了拐点,世界社会主义面临一个关乎本质的问题即社会主义何去何从、社会主义文明如何建构。在社会主义面临逆转的考验时刻,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胆略,坚守科学社会主义原则,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21世纪。可以说,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的形成,是中国这些年在社会主义领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

人类文明新形态一方面是中国在社会主义制度运行下,追求“五位一体”自身文明发展的积极作为;另一方面是统筹国际共同利益下,倡导摆脱资本依赖,践行和谐与共的高阶的利益共同体。这种既发展自我又普惠人类的局面,在其它社会主义那里难以看到。我们正在构建人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与中国前期尤其是改革开放初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相比较,也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由现有文明孕育、在实践中发展直至成熟。

从社会发展轨迹显示,人类发展从注重激活发展的动力到兼顾发展的平衡变化,赋予社会主义文明的状态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新特质。在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矛盾中,实现了地理空间、情感空间、规范空间的和谐。这在以私利为首的资本主义文明中是不可能的,就是在传统的社会主义文明中也凤毛麟角,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却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理路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本质上就是文明形态演进的历史,并非玄奥空洞的概念,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技术变革和社会制度变迁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生而来,其中既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理论实践,还有中华文明的传统积淀,以及包含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交流互鉴。

(一)对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文明指向的继承

“文明是实践的事情,是社会的素质。”自然,文明不是一个固守的、静态的范畴,而随各国生产的具体实践呈现具有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发展态势。其中,马克思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的描绘,逐渐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带领人民奋斗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奋斗,中国已经大大向前推进了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国如何在国内、国外矛盾冲击下取得成功呢?首先,党的坚定领导与执行能力是根本;其次,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是第一原则;再次,中国元素应贯彻始终。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就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只要中国的航船还是由中国共产党掌舵,它就只能驶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共产主义,三者同时存在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中,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理论与实践根基。

(二)凝定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

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标识,映射着民族发展的兴衰。质言之,中华民族的复兴内含文化的复兴,二者是相得益彰。自然,传统文明是中国发展的根脉。在百年变局中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一要政治上自主、经济上独立;二要传递中国的文明话语。政治、经济、话语建设均是文化范畴内的形象建构。文化的发展动向承应国家的发展叙事状态。中国从被奴役被边缘化的客体,逐渐变为文明的引领主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华,以文化的智慧滋养文明的延展。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摒弃西方“个人主义”的思维逻辑,统筹中国——世界——人类,为后发展国家文明发展提供选择。如今,我们建成了传统文化中的小康社会,倡导两种制度下人类和谐与共的价值共同体,都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纲,在中国社会架构中运行的文明结果,显然将会使我们进入一种人类文明的新形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大幅度推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其本质就是打破了昔日文明壁垒、文明优越论,创建出一种有别于“一枝独秀”的文明形态。我们在优秀文化的激励下,向复兴中华民族征途上迈进的每一步,就是向人类新文明靠近一步,勾勒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面相与框架。

(三)对西方发展成果的反思超越

西方发展对中国的最大影响就是“灌输”了现代化,中国道路所承继和发展了的现代西方文明的首要传统,就是始终不渝的现代化取向,更把实现中国独立自主的现代化作为发展目标。十九届六中全会再次重申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取向与战略目标。中国的前进目标总离不开对现代化的追求这一目标。用实现现代化作为前进的目标,一个好处就是与世界的发展路径相一致。但中国的现代化在本质上有别于西方,尤其是在资本是否有序发展、发展为了谁等问题上,中国打破了利益一家独享的格局。正如英国学者马丁·雅克所指,20世纪由西方发达国家塑造主导,21世纪的发展动向将由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来定型。戴维·麦克莱伦也持相似观点,现在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二者仍会平行发展,但资本主义严重撕裂、本质的破坏性,决定了人类社会最终将由社会主义引领。弗朗西斯·福山就“历史终结论”反思,西方式民主并非人类历史的唯一选择,内源于西方资本文明出现了问题。人类文明思想库也由中国的崛起变得多样。中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双重矛盾的交织下,相较于西方撕裂式的社会躺平,中国站在人类发展一面,以人类共同利益为价值指标,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充分证明了发展并非西方一家独尊,文明也将随着中国的倡议发展。这意味着为中国在沿着现代化道路发展时,内生出一种新发展新文明类型的可能。

(四)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生动实践

中国共产党在文明蒙尘的困境中,依旧积极传播人类先进文明思想,并在中国大地上确立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人民政权,丰富了世界政党的文明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稳定、人民生活的改善,大力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飞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提供了制度准备。自然,党在社会主义新形态建设中并非一蹴而就,也历经曲折使中国的社会文明、政治文明乃至人性文明遭受了空前破坏。中国何去何从?中国文明何以可能?这是对党的现实的拷问。中国共产党以巨大政治勇气展现了使命自觉,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走出了中国特色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文明道路。在实现中国社会经济突飞中,贡献了惠及人类的“一带一路”倡议;在解决中国贫困问题中,奉献了中国以人民至上的减贫方案;在后现代化时代世界如何发展问题上,中国提供打破政治博弈和经济冷战的文明方案,为世界上后发展国家提供了参考。

放眼世界,展望古今,普世价值不等于价值共识,前者否定了事物的联系、发展性;后者以人类各民族实际创造的多元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为根基,随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具有普遍性与先导性。中国共产党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西方发展的经验、中国发展实际为依据,在以尊重人类整体性发展为自身的价值规范,妥善处理中华民族、社会主义、人类问题,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奠定了基础。

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指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导论越走越宽广,将更好发展自身、造福世界。”人类文明新形态则是全体中国人民在现代化道路上奋斗的硕果,作为新生事物其发展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确保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设的科学性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但“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成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成不同的内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产物。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在揭示人类发展规律过程中,一面使无产阶级找到自身解放的道路;一面照亮了中国探索独特发展的方向。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其科学性体现在化中国上;其实践性与真理性体现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上。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样态,不是生硬的马克思主义实践、不是西方文明套路的改版,而是在坚守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础上,在中国共时与历时中将马克思主义真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发展实践三者融合中的文明呈现。在变与不变中,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设新征途上,我们必须秉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充分运用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成果,为后期文明发展样态提供科学信仰。

(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强劲力量

中国共产党作为掌舵者,是中国发展的根本性力量。换言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生的现代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面临百年变局,中国共产党明确宣言“大党的责任不仅仅体现在对于国内事务的关注上,也体现在对国际事务的关注上,要对世界、对人类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要敢于对世界和人类负起责任,要能够对世界和人类负起责任。”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难题时,做出为“人民—民族—世界—人类”事业而奋斗的结构性诠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中国共产党自身优势的彰显。在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水平深层次发展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具备履行此职责,即党具备调动和凝聚人民群众的向心性,统筹世界政党政策,集聚人类文明新形态发展的积极因素,为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注入强劲力量。

(三)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正向道路

中国历经站起来及富起来等几十年的奋斗实践,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逐渐成熟。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劲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仍面临着西方乃至自身发展的挑战。在东西制度、发展、文明等多重关系矛盾的不一致性中,我们必须以党为核心、以人民为队伍,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是在两种制度共存下我们一方面要强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自信和自觉,发挥中华文明的浸润作用;其次不能淡化对西方价值演变的斗争意识的培养。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和中国人民是最有权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形态将并存发展,如何确保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持续发展,答案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道上,在全人类共同价值指引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向引领,确保人类文明新形态开启人类文明共同进步的光明道路。

总之,人类文明呈现了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落后到先进的漫长的演进与更替并存的图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辟,人类文明终于又进入到一种崭新的形态。自然,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的意义比开创人类新的文明的意义更深远了,使我们对中国独特的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及意义的认识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境界,为人类文明重构提供中国叙事样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 陈学明.走向人类文明新形态[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2.

[5] 程美东,刘炳香.新时代大党形象[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6] 谷棣、谢戎彬.我们误判了中国——西方政要智囊重构对华认知[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