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数字化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在这一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模式和培养目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对于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更是成为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如何在教育数字化的背景下,有效地提升职业本科院校学生的“双创能力”,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1.职业本科院校学生“双创能力”培养价值
职业本科院校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具有深远价值,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更具优势。在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更能适应市场需求,抓住机遇,实现个人价值。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业则是实现创新的重要途径。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可以激发社会创新活力,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因此,职业本科院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
2.教育数字化对职业本科院校“双创能力”培养的影响
2.1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教育数字化通过构建数字化教育平台,整合了海量的在线课程、电子图书、虚拟实验室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这些资源不仅涵盖了专业知识,还包含了创新创业案例、市场趋势分析等内容,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其创新思维。
2.2 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个性化学习
数字化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随时随地访问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这种灵活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2.3 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创业技能
教育数字化为职业本科院校提供了虚拟仿真、在线实训等实践平台,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创业实践。这些实践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业技能,还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2]。
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学生“双创能力”培养的策略
3.1 构建数字化教育平台,整合优质资源
教育数字化为职业本科院校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通过构建数字化教育平台,学校可以整合并优化国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选择。这一策略的实施,需要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打造一个集教学、学习、交流、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教育平台。
在构建数字化教育平台的过程中,学校应注重平台的易用性和互动性,确保学生能够方便快捷地访问和使用平台上的各种资源。同时,平台应支持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兴趣偏好和实际需求,为其推荐合适的学习内容和路径。此外,平台还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资源整合方面,学校应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的在线课程资源,如MOOCs、SPOCs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同时,学校还应自建一批具有本校特色的在线课程,特别是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学校还应建立创新创业案例库、市场趋势分析数据库等资源库,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变化,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业灵感。
3.2 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是职业本科院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关键。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学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生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创新。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这类课程应涵盖创新创业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以及实践技巧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创新创业的思维框架和知识体系。
学校应结合专业特色开设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或工作坊,如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商业模式设计等。这类课程应更加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通过项目驱动、问题导向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学校还应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从新生入学开始,学校就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整体教学计划中,并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通过不同阶段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安排,逐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
3.3 加强实践环节,提升创业技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培养学生创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应更加注重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平台。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项目、创业竞赛等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市场需求,同时也可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业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校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这类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同时,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也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等创新创业所需的软技能。学校还应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学生提供政策咨询、资金支持、法律援助等全方位的服务保障。这一服务体系的建立需要学校与政府、企业、社会机构等多方进行合作和资源共享。通过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创新创业服务支持,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策略性的改革和创新。通过构建数字化教育平台、优化课程体系以及加强实践环节等策略的实施,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选择和实践机会,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素质[3]。
结论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构建数字化教育平台、整合优质资源、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双创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学校、企业、政府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支持。因此,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更加有效的培养方法和途径,为职业本科院校的“双创”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晓宇,赵永来,王新,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提升学生的数字化“双创”能力[J].时代汽车,2024,(08):87-89.
[2]巫富明.数字经济时代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的价值、问题及路径[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3,32(05):100-105.
[3]陈骏兵.数字化背景下茶文化与高校“双创”教育的结合分析[J].福建茶叶,2022,44(01):160-162.
作者简介:张鑫(1995—),性别:女,籍贯:辽宁锦州,民族:汉族,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统计与会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