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年来,中国钢铁行业整体进入以减量调结构为主要特征的下行周期,生产经营面临巨大挑战。炼钢产线作为钢铁行业的重要环节,面临着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和确保产品质量等多重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凭借其高效、稳定和智能化的特点,逐渐成为炼钢企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测温取样机器人、巡检机器人、连铸喷号机器人等设备在炼钢产线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然而,工业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技术、成本和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战,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
1. 工业机器人在炼钢企业的应用
1.1机器人的类型和应用范围
在现代炼钢企业中,工业机器人的种类繁多,应用范围也是愈发广泛。例如,测温取样机器人主要应用于预处理、转炉、LF炉、连铸等产线,负责在炼钢过程中的实时温度监测与钢水取样,其可以通过精确的传感器与自动化系统,能够快速而准确地获取冶炼过程中的数据。这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也为后续的生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巡检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上料皮带巡检,实时监测皮带有无跑偏、划伤、堵料等异常状况;巡检机器人还应用于高压变电站所的高压柜巡检,通过视觉监测、记录、传输测量表具的数据,监测高压柜有无异常等情况。连铸喷号机器人主要用于铸坯的标识喷涂,它通过高效的喷涂技术,能够在铸坯表面快速而清晰地喷涂标识,确保后续加工环节的准确性。
除了上述三种工业机器人外,其他类型的工业机器人也在炼钢企业中也得到应用,如搬运机器人、捞渣机器人、连铸结晶器加渣机器人、连铸大包滑板油缸拆装机器人等,它们共同构建了智能化的炼钢生产线。
1.2工业机器人的优势
(1)提高生产效率
以LF炉测温取样机器人为例,传统的人工测温与取样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因炼钢工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数据偏差。通过引入测温取样机器人系统,使该项作业脱离人工干预。机器人根据测温、取样需求,通过程序指令控制,实现自动安装探头,并根据激光传感器检测的钢水液面高度位置信号精确定位探头插入钢水深度,确保测温、取样成功率。这一过程大幅度缩短了测温取样时间,进而提升了LF炉的生产效率。
(2)降低劳动强度
众所周知,炼钢工人需要长期处在高温、高危、高粉尘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存在较大风险,而机器人能够在这样的条件下稳定工作,减少了工人因长时间在恶劣环境中作业而导致的职业病风险,以及高温灼烫伤等意外伤害风险。此外,机器人能够在高强度的生产线上持续作业,降低了对人工的依赖,确保了生产的连续性。
(3)保证产品质量
在炼钢企业中,工业机器人在确保产品质量方面表现突出。例如,测温取样机器人依靠激光传感器、雷达传感器、视觉分析等,能够获取更为准确的冶炼数据,实现精准测温、取样,防止人为因素的干预,帮助企业在质量控制上做出更科学的判断。
(4)提高安全性
在炼钢企业,危险因素较多,机器人可以替代人工完成危险操作,降低了灼烫伤事故发生的概率。这种安全性不仅保护了工人的生命安全,也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生产安全管理水平。
2. 工业机器人在炼钢企业的应用挑战
2.1技术难题
在炼钢企业中,想要充分展现工业机器人的作用需要面临诸多技术挑战,如高温、粉尘和腐蚀性环境等。具体地说,炼钢过程中的高温环境对机器人的材料和设计提出了苛刻要求,传统的金属材料可能无法承受持续的高温,导致机器人寿命缩短或损坏。此外,钢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金属粉尘会对机器人的运动部件和传感器造成污染,影响其工作效率和精度。长期在粉尘和高温环境中工作,可能导致机器人在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出现问题,从而影响整体生产效率。另外,炼钢产线生产环境复杂多变,极易发生机器人与钢包、钢渣碰撞,造成机器人本体受损,甚至出现钢水灼烧等意外受损情况,这也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机器人的使用寿命。
2.2成本问题
尽管工业机器人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其在炼钢企业中的应用仍面临高昂的成本问题。一方面,机器人的购置成本通常较高,尤其是对于高性能、高精度的工业机器人,初始投资往往令企业望而却步。另一方面,机器人的维护和运行成本也不可忽视,定期的维护、零部件更换和电力消耗都需要企业投入相应的资金。
2.3人才短缺
工业机器人在炼钢企业的成功应用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然而,当前行业普遍面临机器人操作、维护和编程等方面的人才短缺问题。这一方面源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速度快,相关教育和培训未能及时跟上;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激增,使得现有人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3. 工业机器人在炼钢企业的应用解决方案
3.1技术创新
在炼钢企业中,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创新是推动其应用的重要驱动力。因此,针对炼钢过程中的高温和腐蚀性环境,机器人制造商应研发耐高温、耐腐蚀的材料。例如,采用特种合金或涂层技术,可以显著提升机器人的耐用性和可靠性。测温取样机器人在高温冶炼过程中,需要精确测量金属温度,而其部件若能有效抵御高温,便能在长期使用中保持稳定性能,从而提升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此外,基于炼钢作业时对工业机器人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在设计工业机器人集成系统时可以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精密的伺服系统,以及视觉分析系统,提高机器人作业的精度。另外,基于先进的二级炼钢控制模型,转炉、AOD炉、RH精炼炉等关键生产环节具备了全自动冶炼条件。机器人集成系统通过研发实现与炼钢控制模型的数据对接,可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一键炼钢”。
3.2成本控制
在工业机器人应用的成本控制方面,企业需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购置成本和运营成本。因此,炼钢企业应根据实际的生产需求,合理选择机器人的型号与配置,避免因盲目追求高性能而导致的高成本。例如,在选择巡检机器人时,可以优先考虑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设备,降低初始投资。而在此基础上,其还可以通过建立系统的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所用的工业机器人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其在高效状态下运行。
除此之外,炼钢企业还可以通过与机器人制造商的合作,争取优惠的购置和维护条件。例如,许多机器人制造商提供分期付款和租赁服务,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流动情况选择适合的付款方式,从而有效减轻财务压力。
3.3人才培养
在工业机器人应用中,机器人操作维护人才的培养是确保机器人高效应用的重要环节。因此,炼钢企业一方面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参与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增强学生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理解和动手能力,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可以开展机器人操作、维护和编程等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培训班,邀请行业专家或机器人制造商的专家进行授课,并提供实践操作机会,帮助员工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引导员工加强自主学习。例如,借助在线学习平台,学习机器人相关知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此外,企业应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如提供优厚的薪资和职业发展机会,吸引机器人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加盟。通过构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留住人才并激励其持续发展。
4. 炼钢企业在应用工业机器人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4.1环境适应性
由于炼钢过程涉及高温、腐蚀性气体和粉尘等恶劣工作条件,因此,炼钢企业所用的工业机器人必须具备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性。正因如此,企业在选择机器人时,应优先考虑使用特殊材料和密封设计,以防止外部环境对机器人的影响。
4.2技术兼容性
企业在引入机器人集成系统时,应确保其与现有设备和系统的兼容性。避免因不同厂商的系统软硬件不兼容或通讯不畅而产生的停机,确保生产的连续性和效率。
4.3安全性
工业机器人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因程序错误,线路短路等原因而存在碰撞或误操作的风险。因此,使用工业机器人的炼钢企业应同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在机器人程序设计时,应具备确保安全的联锁程序,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4.4维护与管理的规范性
定期的点检和维护可以预防潜在故障,降低生产中断的风险。因此,企业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点检维护标准和定检、年检计划,培训相关人员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和应急处置技能,确保机器人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机器人在炼钢企业中的应用实践为传统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人才培养,企业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能实现智能化转型,增强市场竞争力。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仍需关注环境适应性、技术兼容性和安全性等问题,以确保机器人系统的高效运行。未来,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钢铁行业有望迎来更加智能和高效的生产模式。
参考文献:
[1]戴建.工业机器人在LF精炼炉测温取样中的应用[J]冶金与材料.2021(01):104-106.
[2]颜伟.智能测温取样多功能机器人系统研发与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21(06):102-103.
[3]张益沛.炼钢厂测温取样机器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分析[J]冶金与材料.2021(12):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