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思考
DOI: 10.12721/ccn.2023.157295, PDF, 下载: 91  浏览: 960 
作者: 李乐
作者单位: 西安市经开第一学校 710018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创新
摘要: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既面临着教学重心回归的机遇,也面临着如何平衡“减负”与“增效”的挑战。在作业设计紧扣教学目标、进行系统思考以及创新内容形式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要从多方面入手,切实推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成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积累丰富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学习成果,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双减”背景下,作业的创新设计得到广泛关注,教师应秉持“减负增效”的原则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一、“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教师必须按照规定设计相应的课堂流程,包括语言技巧的应用、识字写字能力的强化、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的培养、思维品质的锻炼、审美意识的挖掘,等等,都是主要的培育目标。这就表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需要按照具体的标准组织实践活动,作业的设计也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发展需求制定出针对性的内容,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提高知识的应用技能,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只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成长,在组织课堂活动、设计课后作业时应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积极调整授课模式,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在设计作业时同样如此。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在夯实基础的同时布置生活化作业,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必要性,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于解决问题中,将知识转化为实践,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注重趣味性作业的设计,根据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设置具体的任务,吸引他们主动投入到作业中,无需旁人的督促也会高质量完成。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度研究,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在不断的摸索中生成全新的认知,以此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二、“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有效策略

(一)巧设趣味性作业

趣味化作业顺应了小学生的天性与学习偏好,能够在愉快轻松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的掌握,还有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编排不仅具有科学性,而其所涵盖的寓言故事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为学生提供了想象和发挥的空间。紧密结合教材延伸的趣味化作业,是落实“双减”政策的有效形式。小学语文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与之相符的趣味化作业,以教材内容为核,以趣味形式为辅,挖掘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潜能,拓展知识范围,让学生在作业中玩出兴趣、玩出智慧、玩出素养,促使学生享受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

(二)设计层次性作业

“双减”政策要求作业的设计更具有针对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根据个人特点设计相应的作业内容。那么,如何在课程标准与个性化发展之间保持平衡就成为教师重点研究的课题,衍生出层次性作业。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不尽相同,他们的字词积累和理解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对新课知识的接受程度也就不同,因此,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合理把控整体难度,给各个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任务,让每个人都在能力范围内展开练习,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取得进步。对于学困生应以夯实基础为主,作业内容以课本知识为主,练习重点字词的读写,分析句子结构,在趣味性的设计中提高语文基础水平;对于中等生和优等生来说,可以布置课外阅读类的任务,在积累本中摘抄好词好句,并额外设置附加题,让有能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做,在层次性作业设计中切实提高语文综合水平。

(三)设计生活化作业

语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语文作业同样也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作业。将作业与生活相联系,也是将语文与生活联系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要巧妙衔接课堂内外,打通语文课本与现实生活的路径,让学生产生语文就在身边的感觉,对语文充满亲切感。“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语文布置生活化作业,有助于让学生在更开放、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语文、应用语文,进而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与语文素养。同时,在引导学生完成生活化作业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保持清晰的作业思路与端正的作业态度,做到“减负”与“增效”并重。

例如,《大自然的声音》就运用人格化的写法,以活泼的语言展示了大自然中的风声、水声、小动物的各种声音,让人读起来意犹未尽,是对学生向往大自然的初步引导。因而,该课的作业布置可以延伸课文主题,同样以“大自然的声音”为作业主题,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或周末时间,去收集大自然的声音,可以用手机录音,也可以用语言描述,不限形式,重在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在作业中感受大自然,感受语文语言的魅力;此外,考虑到作业形式的多样性,教师也可借助在线作业平台来完成作业音频、视频或书面作业的提交,同时也便于分享与展示。在生活化作业完成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创造的快乐,使其在作业中读懂生活、热爱生活。

三、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业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积累丰富知识,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们的学习成果,有利于教师进行针对性辅导,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双减”背景下,作业的创新设计得到广泛关注,教师应秉持“减负增效”的原则设计多元化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陆爱华.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分析[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6):92,91.

[2]李兴兰.“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研究[J].科幻画报,2022(5):306-308.

[3]马瑾瑜,张海安.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创新设计探讨[J].新课程,2021(24):3.

[4]高纳琛.小学语文有效作业设计策略之我见[J].新课程,202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