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探析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力系统的规模也在不断壮大。电力系统中的输电线路较为复杂,在施工时需要打好输电线路的基础部分,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进而方便用户的使用,为我国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对电力工程输电线路施工各方面的具体技术作了详细的探讨。

输电线路作为组成电力系统的关键部分,其进步和发展将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及生产。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它的施工效率及效果,探究高效完善的基础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对于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现阶段的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仍然有待完善,需要做进一步探析来不断健全。

1电力工程输电线路包含的重要施工内容

一般情况下人们经常提到的输电线路基础主要指被埋于地下的杆塔部分,其基础作用在于防止外力作用下杆塔出现变形或倾倒现象,也可避免杆塔在运行期间下沉。整个输电线路运行安全程度跟基础施工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杆塔主要被用于支撑输电线,按照它的受力特点人们常将它分为耐张力和直线型。施工人员一定要选好杆塔,这不仅有利于输电线路施工速度的稳定性,降低施工成本,还可以确保维修的方便和供电的便利,因而选择合适的塔结构式形式非常重要。

2输电线路基础施工

输电线路基础施工质量的优劣不但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及安全产生影响,还会影响整个电力工程的发展。所以,必须要重视输电线路基础施工,结合实际情况来选择科学的施工工艺和型式,来确保施工的高质量。比如,钢筋混凝基础对于解决由于转角塔上拔力大而引起的基础抗体稳固性差比较有效。岩石基础施工,应该先调研塔位周围的岩石,分析和设计的情况是否存在差异,若有比较明显的差异,要与设计单位及时进行沟通并做必要调整。在已经打好的岩石孔内注入砂浆,和钢筋浇筑在一块形成承台。开挖岩石的前提是保岩石的整体性能,安装钢筋时要核查其位置和尺寸,确保没有错误之后再开始浇筑,后期的养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2.1阶梯型基础施工

阶梯型基础施工是一种相对传统的施工类型,它的主要方法是从大开挖,然后进行模板的浇筑,成型的回填等中获得一定的抗拔能力,及时在缺少钢筋的情况下,也有着相对很好的抗压性能。但是因为其自身的特点以及施工的过程,在阶梯型基础施工中混凝土的用量相对较大,而且埋入的深度较大,因此这类施工容易出现塌方的事故,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2.2大板基础施工

在设计大板基础时,需要把握其设计的埋深较浅、底板大、较薄的特点,底板两个方向的配筋承担一般由铁塔的水平力和上拨、下压而产生的剪力与弯矩,主柱在计算时和阶梯基础一样。相比于阶梯基础,大板基础具有容易开挖、埋深浅且能降低混凝土的使用量,但会增加钢筋的使用量。相比于灌注桩,大板基础普遍应用于地基较软的地方。特别是在粉土、粘性土等存在不易成型的基坑塔位,具有施工方便的特点。再设计阶段,应该进一步的控制底板的高厚比,当比例不够时,可以适当的增加台阶的数量,从而减少底板厚度与悬臂长度,为了使混凝土的使用量减少,在底板中心和主柱中心设置偏心,从而使水平弯矩抵消,进而使配筋和底板的用量减少。在基础设计阶段,对不均匀沉降进行控制,进行直线塔和转角塔的地基沉降变形验算工作,在施工阶段,应该做到地基的安全性,对浮土进行防护。

2.3岩石嵌固基础施工

岩石嵌固基础施工主要应用于在对输电线路进行施工时,发现所处的地基是强风化的岩石地基,并且没有覆盖层或者是覆盖层相对较浅的时候。岩石嵌固基础施工的主要特点是,它的基坑是一种属于空心的状态,并且不需要额外使用过多的钢筋进行支撑,这说明了它本身需要具有很强的稳定抗拔承载能力。在具体的实施中主要步骤为分坑测量和基坑的开挖,在进行基坑开挖时,应该注意先挖直筒然后再挖扩大头,而在辅助撞桩和坠陀的使用,三角尺的运用等方面的流程也都需要注意。在掏挖时要经常对孔径大小、立柱的偏移和直筒的深浅利用辅助桩和坠陀进行检查,而在挖扩大头部分时要利用专业三角板进行调整。因为这种岩石嵌固基础施工的方法充分使用了岩石自身的材质,能够省去一定的钢筋和混凝土,所以它的施工费用相对较低。

2.4岩石锚杆基础施工

岩石锚杆基础施工的使用前提是它的岩石地基是特点良好或者是中等风华的硬质岩。岩石锚杆技术进行施工可以有效地应对这种情况,因为岩石较硬的缘故,所以在实际施工的时候需要使用将岩石钻孔,然后把锚杆插入所钻好的岩石孔里面,接着灌浆,让它们融合成一个整体。在岩石锚杆的基础施工中,这种方法可以让岩石的强度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同样节省了混凝土和钢筋,节约了成本。它和岩石嵌固基础施工都是作用于岩石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岩石的等级不同,在具体施工时还要据此来进行判断。岩石锚杆基础的开挖及钻孔要满足三个要求,即岩石构造整体性不被破坏;孔洞中浮土、石粉清理干净;岩石程控之后要马上安装地脚螺栓,浇筑混凝土,防止风化。在实际施工中它的成孔深度要高于或等于设计值,孔径偏差为20mm。

2.5掏挖基础

掏挖基型包括半掏挖和全掏挖两种,在没有地下水的硬塑粘性土的地基上比较常用。基坑施工能够成型的情况下,在不扰动原状土的基础上开挖基坑,避免大开挖之后再进行填土。基础在承受上拔荷载时,原状土的凝聚力及内摩擦角起到重要作用。该基型还体现出来较好的环境及经济效益,以往的统计显示,由于各线路不同的地质条件等原因,选择全掏挖基础与选择阶梯型基础相比,可以节省3~7%的钢材以及8~20%的混凝土。掏挖基础分为斜插式和直柱式两种,斜插式设置主柱的坡度与塔腿主材相同的坡度,降低了基础水平力引起的偏心弯矩,还能够省去地脚螺栓。

3输电线路软弱地基问题的技术处理措施

输电线路杆塔所受的各种荷重力作用于基础,并通过基础传递给周围的地基,地基的地质情况直接影响输电线路工程的基础形式、造价、质量、工期、安全运行等等。在各种地基中,软弱地基对输电线路的影响是最明显的,稍不注意往往造成基础下沉、杆塔倾斜、甚至倒塔等事故,因此在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都必须高度重视软弱地基的问题。软弱地基杆塔基础的施工,关键是要做好基坑开挖和混凝土浇制过程的排水措施,尽量避免基底原状土受到扰动。

对于软弱地基处的基础采用加石块充填加固的措施,即在最后一层土挖至设计深度时,抛入预先准备的石块,将石块夯入土中,至密实为止,并清理被挤出表面的软土,再铺上碎石;铺好混凝土垫层。

开挖底面低于地下水位的基坑时,地下水会不断渗入坑内。如果流入坑内的水不及时排出,土被水泡软后,会造成坑壁坍塌,地基承载力下降。因此,做好基础施工过程的排水工作,是软弱地基基础施工的基本要求。基坑排水的方法很多,施工时可根据基坑的排水量以及自身的排水设备等情况,确定采用的排水方法。对于泥、水流沙坑,为防止坑壁坍塌,减少流入坑底的水量,可以采用挡土板或沉箱等措施后再行开挖。

在基坑的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注意现场实际地质与设计所提供的地质资料是否相符。如不相符,要及时向设计、监理部门反映,要求地质代表到现场鉴定处理,不要盲目进行基础施工。虽然软弱地基基础是输电线路建设的难点,但只要勘测设计、施工、监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感,密切配合,科学管理,就一定能使软弱地基的线路投资得到控制,质量得到保证,并能安全可靠运行。

4总结

综上所述,在电力系统输电线路的基础施工技术当中,存在着多种施工方法,在施工方法的选择上,需要通过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根据客观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条件,选择最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方法。

参考文献

[1]穆生山.浅谈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4:123.

[2]董珅.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中的问题和应对策略研究[J].南方农机,2017,48(8):144+161.

[3]倪万鑫.浅谈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基础施工技术措施[J].电子世界,2014,(1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