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激光扫描在运营期地铁安全监测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高精度和实时数据采集能力,应用于地铁运营期的安全监测,通过构建地铁结构的三维数字模型,对隧道形变、位移及结构裂缝等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该方法通过非接触式测量实现高效、无中断的数据收集,能够识别并分析地铁结构的潜在隐患,保障乘客安全。同时,通过周期性扫描与数据比对,有助于实现地铁运营期的长期健康监测,提升地铁基础设施的维保效率和准确性。

引言:

随着城市地铁交通网络的快速扩展,地铁运营期间的安全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地铁结构因长期运营面临形变、裂缝等隐患,亟需一种高效、精确的监测方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凭借其非接触式、高精度的特点,为地铁结构安全监测提供了新思路。相比传统监测手段,三维激光扫描不仅能够实时、全面地捕捉地铁结构的动态变化,还支持数据的长期积累和对比分析,从而为地铁安全保障及基础设施的维护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结构监测中的原理与优势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测量手段,在地铁结构监测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该技术通过激光发射和回波接收的原理,利用激光扫描仪向目标物体发射激光束,接收从物体表面反射回来的激光信号,根据激光的飞行时间和相位差精确计算目标物体的三维坐标信息。这种方式使其具备了高分辨率、广覆盖、非接触的测量特性,能够在复杂地铁环境中高效捕捉到详细的结构数据,为结构状态的实时监测和变化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比传统的地铁结构监测方法,如全站仪测量、应变计等,三维激光扫描具备显著的技术优势。其非接触式测量方式避免了对地铁正常运营的干扰,尤其在高人流量和高震动环境下,能够保持稳定、持续的测量性能。此外,其高精度扫描能力可以达到毫米级,能够有效识别地铁结构中细微的形变和裂缝,为及时发现潜在风险提供依据。通过全覆盖扫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还可以形成结构的完整三维模型,支持全面分析与长期趋势监测。

在地铁运营期间,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实现对隧道、车站、桥梁等关键结构的快速全景扫描,并将多次扫描数据进行对比,从而识别并量化结构变化。这一过程不仅适用于日常监测,也在地铁发生应急事件时发挥关键作用,快速判断是否存在结构损伤或变形,确保地铁结构的安全运行。此外,该技术支持数据的长期存储和后期分析,帮助维护团队进行预判与诊断,为地铁结构的维护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地铁运营期形变与裂缝监测的三维激光扫描应用流程

在地铁运营期间,应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形变与裂缝监测的流程包含多个步骤,确保监测数据的精准性和稳定性。首先是扫描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地铁结构关键部位的预先勘测和监测点的合理布设。通常选择结构较易出现形变的部位如隧道拱顶、站台结构、连接处等,建立扫描基准点和参考坐标系,以确保后续数据的可比性和一致性。此外,根据地铁运营的时间安排和环境因素选择扫描时机,以最大限度减少对地铁运营和乘客的干扰。

接下来是三维激光扫描的执行过程。激光扫描仪会被设置在预定的监测点位置,通过自动旋转扫描实现对地铁结构的全方位捕捉。扫描仪器发出的激光在与结构表面接触后,传感器记录回波信号,通过计算飞行时间获取精确的三维坐标数据。这一过程中,数据的分辨率和扫描速度可以根据需求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监测部位的需求。完成扫描后,数据会立即通过无线或有线传输至中央处理系统,进行实时的初步分析和储存。

数据处理和分析是流程的核心环节。对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清洗和处理,去除噪声和冗余数据,生成结构的高精度三维模型。随后,通过多次扫描数据的叠加比对,识别结构的形变和裂缝,精确计算其变化量。形变分析包括局部位移、倾斜度变化等多个参数,裂缝检测则通过对比扫描数据变化发现裂缝的扩展趋势和位置。这种基于多次扫描的对比分析能够提供地铁结构状态的全面视图,帮助识别潜在的隐患。

最后是监测报告的生成和后续维护决策。通过分析结果生成监测报告,详细记录地铁结构的形变和裂缝情况,并针对异常情况提供预警。此报告不仅可用于日常维护,也可为后续的修复和加固方案提供科学依据,确保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地铁结构安全评估与隐患预警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数据的地铁结构安全评估与隐患预警主要通过高精度的点云数据分析,对地铁结构的健康状态进行综合判断,从而实现风险预测与早期预警。首先,对多次扫描获得的点云数据进行整合和叠加处理,生成地铁结构的时间序列模型。通过分析不同时段的扫描数据,系统可以量化结构形变趋势、位移增幅以及裂缝扩展速率等指标,为地铁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利用专用算法提取形变和裂缝特征,将地铁结构的变化情况转化为可量化的安全评估参数,如局部位移量、倾斜角度、裂缝宽度和长度变化等。基于这些参数,系统可以对地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估。例如,当裂缝的扩展速率达到某一临界值,或当形变超出设定的安全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判定该区域可能存在结构性隐患,并发出预警信号。这种数据驱动的评估方法不仅提高了隐患检测的精准性,也能在事故发生前及时预防,减少结构损伤对地铁运营的潜在影响。

为了进一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还可结合历史数据和地铁结构的施工设计参数,对当前扫描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在实际操作中,系统会将实时数据与既有模型进行对比,并采用多次扫描累积的数据来预测可能的风险发展趋势。例如,若某一特定结构的形变速度显著加快,系统会生成趋势报告,分析其潜在的结构性问题和未来风险。

最终的隐患预警机制依托自动化报告生成系统,将分析结果直观地呈现为图表和文字,使维护人员能够迅速理解数据内容并采取适当措施。该系统不仅支持实时的数据可视化,还可以按照轻微、一般、严重等不同风险等级进行预警分级,帮助维护团队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处理方案。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安全评估与隐患预警,系统能够精准捕捉地铁结构的健康状态,实现动态监控。这种方式确保了潜在风险的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显著提升了地铁系统运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乘客的出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同时,自动化预警功能有效降低了维护成本和人力消耗,推动了地铁系统的智能化管理。

结语: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运营期的安全监测中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精准的三维建模、形变监测及裂缝分析,技术人员能够高效识别结构隐患,实时掌控地铁结构的动态变化。基于多次扫描数据的安全评估和隐患预警,不仅提高了风险预测的准确性,也为地铁结构维护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此项技术为地铁系统的日常监测和应急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地铁运营期安全监控的智能化发展,有助于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的可靠性和长效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董建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地铁安全监测中的应用[J].矿山测量,2019,47(05):75-77+81.

[2]查天宇.基于移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地铁隊道安全检测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20.

[3]葛山运.地铁安全监测中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隧道形变分析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20,23(05):68-71.DOI:10.16037/j.1007-869x.2020.05.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