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病人是一名53岁的女性,被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已经2年多了,开始,她在外面接受了三个月的传统针灸和有关的药物治疗,后因效果不明显,加上工作忙碌,就停了下来。在2022年5月10日来我院,病人的左侧脸部口眼歪斜,并伴随着脸部的僵硬,偶尔有眼睑的抽搐,左眼不能紧紧地闭上,经常会有眼泪、鼓颊漏气、左耳后疼痛,消化正常,二便调节,睡得很沉。查体:左边的前额皱纹基本没有,只有一小部分聚集在左边的眉头上,眼皮紧闭,鼻、唇、嘴、舌在中间,肢体肌肉力量一般;在左边的示牙试验中,有明显的左颊部和左耳部的乳突感;舌黑,苔色淡黄,脉细而无力。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HBGS)得分为IV级,头部CT扫描无显著的畸形.
1.2治疗经过
取穴:取左“阳”、“聚”、“顶”、“丝竹”、“天仓”、“面庞”、“下关”、“翳”、“四白”、“颧骨”、“风池”进行常规针刺,配合刺激性手法,快速小幅度捻转。得气候接通电针仪进行治疗,20分钟后取针;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病人进行轻灸、拔火罐、穴位注射、耳穴贴压等四种中药护理技术。一星期内2-3次,1个疗程10次,中间休息1个星期。
1.3治疗结果
经过2个多月20次的治疗,患者的左右额纹基本对称,患者的左眼帘能够正常闭合,不会再流泪,只是在用力闭眼时,左眼帘较右侧稍微松弛,同时面部的板滞感明显减轻,当用力示齿时,左口角低于右侧3 mm,House-Brackmann量表评分II级,患者的面瘫症状明显好转,几乎完全康复,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2护理
2.1一般护理
①心理护理:对病人的病史、治疗过程进行详细的了解,并针对病人的个性特征,对病人进行解释、安慰、疏导、鼓励,使病人增强信心,保持乐观。②饮食护理:要注意饮食方面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不能吃肥甘、厚味、辛辣、生冷的食物。③面部、眼部护理:嘱咐病人要做好脸部的保暖工作,在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比较高的时候要戴上口罩,在没有针刺的当天可以用鸡蛋来热敷。注意眼睛的清洁,在睡眠和外出的时候要戴上眼罩,避免眼睛受到强烈光线的刺激;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左氧氟沙星或玻璃酸钠滴眼液进行滴眼,起到抗感染及预防干眼的作用。④健康宣教:叮嘱患者平时要特别留意,少在公共场所走动,饭后要及时的刷牙,同时要保持好的口腔清洁,防止患有口疮;在此期间,尽量不要看手机、电视和电脑,要有充足的休息,不熬夜,不要洗澡后不吹干就上床,不在乘车时打开窗户,不要让空气直接进入室内。指导患者每日坚持进行自我表情肌功能训练,包括:抬眉训练、闭眼训练、耸鼻训练、示齿训练、努嘴训练、鼓腮训练等,一日二次,当面部肌肤感到温热时即可。
2.2中医护理技术
2.2.1温和灸
在患侧部选择翳风、颧骨、地仓、颊车、阳白、迎香等穴,再选择足三里、气海,视具体情况而定,一次可以选择3-4个。将“百笑灸”(重庆百笑医用器材有限公司)的艾灸盖子打开,并将艾柱放入其中;将生姜切片0.5厘米左右,用粗大的针头在上面刺几个小孔,然后将小孔粘在百笑灸底部的过滤器上;在点燃艾柱后,将艾柱盖上,将艾柱的基座紧贴被灸点的皮肤,每个被灸点3-5分钟,共15-20分钟;在做艾灸的时候,可以左右转动灸盖,调整气孔的大小,保持适当的温度,直到皮肤有红色为止。
2.2.2穴位注射
按医嘱取穴,前额淡薄取阳;面瘫取下关,颊车,四白,颧骨;迎香点选在鼻唇沟浅处,一次选2-3个穴位。病人取坐位,按穴问诊,以明确针位,并用碘伏进行二次消毒;用一次性针筒抽取1 mL的甲钴胺注射液(卫材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0.5 mg/瓶),将针筒抽干,然后重新检查处方;一只手拉住皮肤,另外一只手拿着注射器,迅速将针头扎进皮下,用针灸的方法,慢慢地、缓慢地往下拔,直到病人出现“得气”的感觉,没有血液回流,才能慢慢地将药剂注入,每个穴位0.3-0.5毫升。注射后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签将针头按在针眼上一会儿。
2.2.3耳穴贴压
选取面颊、额头、眼睛、嘴巴、肝脏、肾脏、皮层下、上耳根、下耳根等穴位,用探针在耳廓上探压,找出阳性反应部位(疼痛部位),然后用75%酒精消毒1-2次,用粘性较强、质地较硬的”胶带,一次取5-6个穴位,依据病人的体质和病情,选择不同的刺激力度,并进行间断揉搓,用大拇指与食指分别放在病人的耳廓前后(反向按压),直到病人出现发热、发麻、胀、痛或有经脉辐射的感觉为止,就是“得气”。每天要让病人自己按3-5次,每次1-2分钟,2-3个月,两只耳朵轮流按。
3讨论
3.1面瘫后遗症的发生与影响
目前,对于导致面部瘫痪的病因尚无定论。多数被认为是因为长时间没有得到合理的治疗,导致了面神经的缺血、缺氧和长时间的失用。另一些研究者认为,这与脊髓损伤后的炎性改变有关。一些专业人士认为,对于面瘫的患者,如果在长时间接受针灸的话,可能会引起脸部的神经退化,出现不应期等症状。面部瘫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外观,还会影响患者的饮食、语言等,还会引起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国外有报道表明,面部瘫痪可引起患者情绪低落,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尤其在妇女中更为明显。所以,在面部瘫痪的治疗中,应该注重身体和精神的双重调节,并对病人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从而减少病人的负面情绪,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当面瘫发展为后遗症时,就已经进入到了慢性疾病的进程中,在传统的治疗之外,如何建立和实施面瘫后遗症的“中医-西医”一体化的慢性疾病管理模式,是未来的研究热点。
3.2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治疗面瘫后遗症中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穴位注射的时候,可以选择1-2 mL、针头4.5-5.5号的注射器,在进行穴位注射的时候,如果有触电感应要马上退出,不要盲目的重复提插,必须在回抽无血后,才可将药物注入到关节腔或血管中。在进行穴位注射后,如果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症状,可以选择用艾条温和灸、神灯照射等方法。在进行闪罐的时候,要注意动作轻、快、准,为了避免罐口过烫烫伤脸部,应该准备2-3个同样口径的火罐,轮流使用,引火棒不能摄入过多的酒精,以酒精不会滴落为好,如果发生烫伤,应该马上用清水冲洗,然后用冰袋进行冷敷,并按照外科烧烫伤的常规处理方法进行。面部瘫痪的病人,在脸部和眼睛等敏感的地方,都会有很大的知觉障碍,所以在施灸时,要注意温度和时间的掌握。在使用艾条灸的时候,可以将食指、中二指放在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手指来判断病人的局部受热情况,避免被烫伤。在进行耳穴贴压时,避免出现皮肤损伤,以免引起感染。所以在使用的时候要提醒病人,要选择光滑质硬的胶带,要避免揉搓和重按,在使用的时候要及时更换胶带。
4小结
单一针灸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联合多种中医药护理方法对面瘫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极大地提高了患者面神经功能的康复几率。《护理人员中医技术使用手册》将为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开辟一个更加广阔的空间。在中医护理技术运用中,辨证分型和施护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效果的好坏,因此,在提高护士对中医护理技术运用能力的前提下,如何提高护士的中医药知识水平,是今后护理管理工作必须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炎综合护理干预临床效果评价[J].心理月刊,2020(16):118-118.
[2]周英,宋丰军,李灵浙,张超男.不同针灸方法早期介入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20,0(1):56-59.
[3杨伟伟,李焕芹.贺氏三通法治疗面瘫急性期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22,41(6):1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