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体温波动及并发症分析
摘要: 分析在新生儿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体温波动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的新生儿,入院时间段在2021年2月~2022年6月,入选患者共50例。将其按照随机编号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25例。将常规护理措施应用到对照组内,观察组以常规护理措施为基础实施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体温波动情况等各项指标以及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皮肤溃疡、呕吐、口腔感染以及黄疸]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9天内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体重增长幅度、安静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排便次数、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84.00%,观察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干预的作用价值突出,可控制新生儿体温波动,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获得了新生儿家长的满意认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中将日龄没有超过28天的婴儿称之为新生儿,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细菌以及病菌的影响而出现睡眠质量差、感染以及哭闹等多种问题。就新生儿而言,因为各项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器官发育不完整,极易导致各种新生儿疾病,不仅对新生儿成长发育产生了不利影响,而且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安全[1-2]。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的,不仅增加了新生儿护理工作量,而且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护理期间不仅需密切观察新生儿生长状态和生命体征,还需积极结合新生儿状态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从而规避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不利因素,最终提升新生儿生存质量,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3-5]。本文以2021年2月~2022年6月为研究时间区间,从我院选取新生儿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鸟巢式护理干预对新生儿体温波动及并发症的影响,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段2021年2月~2022年6月,入选患者共50例。将其按照随机编号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有患者25例。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日龄在1~14天,平均日龄为(6.34±0.19)天,体重介于2.52kg~4.32kg,体重均值为(3.44±0.66)kg。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日龄在2~15天,平均年龄为(6.88±0.25)天,体重介于2.43kg~4.51kg,体重均值为(3.46±0.62)kg。两组患者之间的上述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备可比性。

纳入标准:(1)所有新生儿均为单胎妊娠;Apgar评分(10 min)为8~10分[6];(2)所有新生儿为无先天性疾病;(3)所有新生儿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并签字确认;(4)所有新生儿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

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重症脏器功能不全者;(2)临床资料不全;(3)并发艾滋病和梅毒新生儿;(4)存在家族精神遗传史。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对新生儿的各项生命体征予以密切监测,在各项指标不稳定时将新生儿放入保温箱中,按时喂养,鼓励产妇让新生儿吮吸乳房,预防感染并对新生儿的各项身体指标予以密切监测和记录。

观察组才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鸟巢式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筑巢护理。在新生儿四周时,在新生儿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对保温箱予以预热,促使其达到33摄氏度。采用已消毒的棉布在新生儿周围围绕成圈,形状和椭圆形的鸟巢相似,此后将新生儿轻轻放在保温箱中,调整新生儿随之呈侧卧位,让棉布紧贴新生儿身体,微微弯曲新生儿四肢,模拟新生儿在子宫中的姿态。与此同时,调整箱中光线,定期消毒并定期更换尿布和衣服,采用乙醇消毒处理脐带和腋窝,在接触新生儿时,应消毒洗手,避免新生儿发生感染,及时更换鸟巢式毛巾,避免发生褥疮。(2)脐部周围护理。积极强化脐部周围护理工作,应用酒精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进行定期消毒并观察脐周皮肤情况,维持干燥以避免发生皮肤溃疡, 并积极强化包扎新生儿脐带绷带消毒干预,预防消毒不到位而诱发感染的情况发生。(3)喂奶护理干预。新生儿回家后,积极结合新生儿对奶的需求量定时进行喂奶,母亲有母乳的情况下采集母乳置于奶瓶中,此后送至新生儿进行喂养。针对不能喂养的情况,则积极强化新生儿非营养吸吮干预,1天8次,从而改善新生儿胃肠功能和呼吸工,喂养之前积极做好新生儿口腔清洁工作,及时清理呼吸道或口腔中的分泌物,维持畅通状态,降低口腔感染发生可能性的,对新生儿面色和行为予以判断,确定新生儿是否存在吐奶问题,及时干预预防发生呕吐,在发生呕吐时头向一侧偏,及时清理并维持呼吸畅通,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完成喂奶后对新生儿进行抚触,维持动作轻柔,并以亲切的话语对新生儿的直觉功能和听觉予以刺激,促进新生儿适应外界环境。(4)强化新生儿鸟巢基础护理。对新生儿鸟巢中光线是否对新生儿正常睡眠进行判断,及时调整光线,避免的光线过强对新生儿巩膜产生损害,结合新生儿日龄、体温及时调整保温箱温度,定期消毒。与此同时,积极结合新生儿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可以离箱接触母体,尽快适应外界环境,利于新生儿生长发育。(5)强化监测患儿各项生命体征,比如呼吸、脉搏以及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预防意外情况出现。此外,积极强化新生儿排便排尿情况观察,同时给予详细记录,从而为及时发现异常提供便利。

1.3观察指标

以并发症发生情况、新生儿体温波动情况等各项指标以及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作为观察指标。

各项指标包括9天内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体重增长幅度、安静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排便次数、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7]

并发症包括皮肤溃疡、呕吐、口腔感染以及黄疸等。

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以自制满意度评价量表评估,总分100分,80~100分表示非常满意;60~79分表示满意;<60分表示不满意。(x̄±s)*100%=护理满意度[8]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获得的所有相关数据处理分析,均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符合正态分布,以“[例(%)]”表示计数数据,以“χ2”检验差异,以“(x̄±s)”表示计量数据,以“t”检验差异,P<0.05,代表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9天内体温波动和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比较

9天内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体重增长幅度、安静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排便次数、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数据如表1介绍。

表1:比较两组新生儿9天内体温波动和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x̄±s)

截图1741935890.png2.2两组并发症发生比较

皮肤溃疡、呕吐、口腔感染以及黄疸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数据如表2介绍。

表2: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差异对比分析[n(%)]

截图1741936118.png2.3两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72.00%,观察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数据如表3介绍。

表3:并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组间差异对比分析[n(%)]

截图1741936098.png3 讨论

人生整个过程中,新生儿时期属于最为重要的时期,该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起步阶段,也是各个器官初次与外界接触的阶段,由于该时期人体免疫力较差,所以极易并发产生多种并发症,往往较为轻微的并发症则可能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9]。与此同时,并发症的发生还可能对新生儿的睡眠质量、肠道功能以及体温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如何预防并发症发生,确保新生儿稳定发育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10]。因此,在新生儿时期积极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价值。

此次研究所得结果提示,9天内体温波动、血氧饱和度、体重增长幅度、安静睡眠时间、进奶量增加、排便次数、胎便转黄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皮肤溃疡、呕吐、口腔感染以及黄疸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72.00%,观察组新生儿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6.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干预的作用价值突出,可控制新生儿体温波动,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获得了新生儿家长的满意认可,分析原因:鸟巢式护理干预是的一种针对新生儿特殊群体而制定的护理模式,通过建立鸟巢式保护圈环境,模拟鸟巢中安心发育和成长过程,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模拟子宫环境,让新生儿在出生后可以维持母体中的体位和姿势,不仅可减少外界刺激,而且可贵外界不良因素对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保证了新生儿的安全,促进了新生儿的发育[11]。以暖箱作为基础为新生儿提供类似鸟巢环境,并通过抚触和体位固定,最大程度让新生儿适应母体意外的环境,提升了新生儿舒适性,日语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12]

综上所述,在新生儿护理中,应用鸟巢式护理干预的作用价值突出,可控制新生儿体温波动,减少各类并发症的发生可能性,获得了新生儿家长的满意认可,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兰剑.鸟巢式护理在蓝光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应用及对患儿依从性和黄疸指数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7):107-110.

[2]石敏珠,孙怡汶.防撞鸟巢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2,20(13):94-97.

[3]邓云珍,许清华,林惠香.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及生理机能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疗,2022,41(13):159-163+177.

[4]孙廖娜.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睡眠质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4):689-692.

[5]亢小叙.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02):189-190.

[6]戴宝琴.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蓝光治疗中的应用及对出暖箱时间、睡眠时间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3):462-464.

[7]王述晶,于晓.鸟巢式护理用于新生儿护理服务中的效果[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2,37(02):25-27.

[8]邓海英,林丽珍,郑艳芳,黄丽琴.基于PDCA的改良鸟巢式护理在新生儿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2,29(02):115-118.

[9]陈明.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4):4074-4076.

[10]邓素芬.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体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11):1990-1992.

[11]黄永梅,印娟.鸟巢式护理在足月新生儿护理中应用的meta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31):168-171+184.

[12]肖芳,陈芳,杜红娥.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血氧饱和度、胃肠功能及出暖箱时间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3):123-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