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检验结果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参考价值研究
摘要: 探讨尿常规检验结果对尿路感染诊断所具备的参考价值。方法:以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本组主要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常规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尿沉渣法检测、单独尿干化学法检测及联合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观察组患者检查后白细胞个数是(26.72±2.31)g/uL,尿沉渣法检测、单独尿干化学法检测及联合检测的准确率对比有一定差异,其中,尿沉渣法和单独尿干化学法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法、单独尿干化学法和联合检查法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受检者细菌培养情况,对照组的计数结果均为阴性,观察组的疾病类型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尿常规检验,可以更好观察到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变情况,可以作为尿路感染的一个评价标准,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参考。

尿路感染是一种高发的疾病类型,会给患者泌尿系统功能正常带来极大的影响,使患者生活质量大大降低。临床对尿路感染的发病机制进行探究,认为是因尿管留置或者护理不当所导致,之后可能引发成慢性疾病,所以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非常有必要[1]。若没有及时发现患者尿路感染和及时干预,很可能会引发严重后果。临床对尿路感染的诊断方式比较多,尿常规检查包含尿沉渣检查、尿干化学法等,其中,尿沉渣检查可能会受细菌的菌体大小影响,造成检查结果不够准确。单独采取尿干化学法可能会发生假阴性情况[2]。而尿沉渣法和尿干化学法联合使用可以发挥各自优势,避免单一检查的劣势,提高检查准确性,但是成本和患者负担相对较高[3]。但从总体上看,尿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诊断方法,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在许多情况下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意义参考,且操作简单,有利于医师尽快掌握病情,了解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从而评估治疗效果。对此,本研究对尿常规检验结果对尿路感染诊断所具备的参考价值进行了探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以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尿路感染患者作为本组主要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其中,男性有69例,女性有51例;年龄在29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56.71±3.48)岁。同时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常规体检的12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性有63例,女性与57例;年龄27岁至74岁,平均(55.93±3.19)岁。两组研究对象均在本人和家属知情的前提下进行,且对本研究操作均了解,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之后开展。

入选和排除标准:(1)所有的检验操作均为同一组检验人员进行;(2)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清晰完整,本人已成年或有监护人陪护签字;(3)排除无法与医务人员进行正常沟通和精神状态欠佳的研究对象;(4)排除有其他脏器明显功能异常可能对检验结果带来影响的研究对象;(5)排除中途退出本研究或死亡的研究对象。

1.2方法

对所有入选对象实施尿常规检测,选择仪器是优利特U-500B型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以及龙鑫科技LX-50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首先做好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检测仪器、耗材以及试剂质量。接着取受检者10ml早晨空腹新鲜尿液,在混匀之后把试纸浸入尿液当中,并将残留尿液即刻拭去,再经过检测仪器来自动检测试纸,取检查结果。若有必要可通过尿沉渣镜检法对尿液进行二次检测,同样取受检者早晨空腹10ml新鲜尿液,将其混匀之后进行离心处理,处理时间为5min,离心转速设为1500r/min,在离心之后把下层的尿沉渣冲进1滴,滴入定量计数板之后经低倍镜观察,再用高倍镜对1µL计数区白细胞的数量进行观察。

尿沉渣镜检:取受检者的尿液样本实施尿沉渣镜检,对其白细胞水平进行密切观察,一般情况下进行尿沉渣镜检的白细胞正常参考值范围是0~5个/HPF,若样本检验>5个/HPF即为镜下脓尿。

尿干化学法检验:通过全自动尿分析仪取受检者尿液样本实施尿分析检验,检测其尿糖水平、尿蛋白水平以及pH值,同时对受检者白细胞数值进行仔细观察。

1.3观察指标

对受检者的尿常规加以观察,本组试验通过定量尿培养进行检测,即用1µL定量接种环取受检者1环尿液,接种于血琼脂培养皿中,并均匀涂布,之后放置在37摄氏度的培育箱中孵育18~24h,计算生长菌落数,以此结果作为依据,对比单一检查和联合检查对尿路感染检测的准确性。

1.4统计学处理

研究统计使用SPSS23.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率(%)表示,分别使用t、X2检验,差异性对比以P<0.05表示有同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检查结果分析

观察组患者检查后白细胞个数是(26.72±2.31)g/uL,尿沉渣法检测、单独尿干化学法检测及联合检测的准确率对比有一定差异,其中,尿沉渣法和单独尿干化学法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法、单独尿干化学法和联合检查法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观察组检查结果分析(n=120) (n,%)1.png2.2对比两组检查数据

观察两组受检者细菌培养情况,对照组的计数结果均为阴性,观察组的疾病类型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其中,尿道炎和膀胱炎的阳性率差异性对比数据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肾盂肾炎阳性率比尿道炎、膀胱炎明显耕地,数据具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对比两组检查数据2.png3.讨论

尿路感染属于泌尿系统感染,属于一类常见的感染疾病。广义上的尿路感染是因微生物在尿路上繁殖使尿路系统发生炎症所致。若合并真性细菌感染但无尿路感染,可称为无症状菌脲[4]。若有真性菌脲,并伴有尿路感染情况,则为症状明显的尿路感染。一般情况下,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后会伴有明显的炎性反应,按感染位置可以分成上尿路感染及下尿路感染,而根据感染关系还可将其分成复杂性感染和发散性感染[5]。随着当前微生物检验技术不断进步,通过科学的检测可以明确诊断出尿路感染,从而为后期临床诊治提供重要的参考[6]

临床对尿液样本检查主要是检测尿11项情况,尿常规检测具有明显的操作优势,其可以在30s内完成检测,但要注意尿液中代谢产物可能会影响尿液颜色和性状,进而影响检查结果。临床对尿路感染患者判断时不能只依赖于临床表现,还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的结果加以综合性分析[7]。有研究指出,对尿路感染患者采取尿常规检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对尿常规检验水平及其质量加以不断优化是临床工作的重要追求,而要想提高尿常规检验的准确性,首先是要确保检验过程规范性[8]。临床常用的尿常规检验方法主要有尿沉渣全自动分析、干化学分析、显微镜检查等,当前临床常用的尿常规检验方法有尿沉渣法及干化学法两种,且两种应用均比较广泛,有研究指出,这两种方法单独应用效果并不够理想,在有一定优势的同时也有一定弊端,而尿常规检查包含尿液颜色、酸碱度、透明度、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蛋白质、尿糖及比重等,其检查的项目较为复杂,检验的说短也比较多样化[9]。尿常规检验中白细胞计数与红细胞计数是常用指标,若患者发生尿道感染或是肾功能受损,就会出现白细胞数量增加的情况,且和机体的感染程度是成正比的。当患者的红细胞数量大量减少时,轻者可能出现尿潜血,严重可出现血尿[10]。由此可见,这两个指标可以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发生尿路感染的重要因素,但要注意,在对尿路感染进行尿常规检验时需要选择清晨晨尿中段为宜,将尿液放置在干净容器中,但要注意放置时间不能太长,以免尿液中有细菌滋生。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尿液成分也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如分解成小分子,导致检验结果发生偏差等[11]。此外,在检验前晚要提醒患者需禁饮禁食8h,如女性处于经期则不宜进行尿常规检验。

在尿常规检验中能够判断尿路感染位置,而尿路感染位置不同,其细菌培养检出的阳性率也会有一定差异[12]。所以在诊断期间必须了解患者有无抗生素使用史,以提高检出率。值得注意的是,在尿液检验中还要减少操作者的不规范操作,要求必须按照相关流程进行规范操作,避免结果因操作不当而出现偏差,从而提高尿常规检验准确性。尿沉渣检查属于传统的检查方法,其检查流程相对来说比较复杂,检验所需时间也比较长,能够发现样本结晶,检出率相对理想[13]。而在全自动尿液分析仪加持下,简化操作流程和快速出具结果是其加大应用前景的关键。虽然尿液检查的便利性较好,但方法也会受到明显限制,只发挥出定量及半定量作用,所以容易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情况,影响的因素也比较多,很难全面排除[14]。所以需要重视每个操作环节,以提高检验准确性。干化学法主要通过全自动尿干化学分析仪加以检验,其操作流程相对简单,但检验结果也会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细菌感染及肌红蛋白水平波动等[15]。由此可见,无论是尿沉渣法还是尿干化学法,在单独使用时都会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临床通过联合这两种方法进行检验,发现其优点众多,在本研究中,对两组进行尿沉渣法检测、单独尿干化学法检测及联合检测,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检查后白细胞个数是(26.72±2.31)g/uL,尿沉渣法检测、单独尿干化学法检测及联合检测的准确率对比有一定差异,其中,尿沉渣法和单独尿干化学法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沉渣法、单独尿干化学法和联合检查法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受检者细菌培养情况,对照组的计数结果均为阴性,观察组的疾病类型阳性率均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尿常规联合检验,可以更好观察到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变情况,可以作为尿路感染的一个评价标准,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参考,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金益. 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6):165,168.

[2]郭华山.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意义与结果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8,(41):51.

[3]吕金鹤.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与结果分析[J].当代医学,2021,27(23):178-179.

[4]彭可,汪闯.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评估[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S1):77-78.

[5]陈黎黎,李俊华,王发龙.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有效性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1,12(11):29-31.

[6]王盈.评估尿常规检验诊断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14):54-56.

[7]田翠萍,王文渊,郭芳芳.尿常规检测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21,48(09):75-77.

[8]张宣丽.尿常规检验中联合应用干化学法与尿沉渣的价值和检出率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2021,42(01):143-145.

[9]吴楠.女性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应用价值分析[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32):129-130.

[10]马小阳.不同尿检时间对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规检验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08):76-77.

[11]高辛露.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09):152-153.

[12]金益.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研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6):165+168.

[13]张良忠.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应用分析[J].系统医学,2020,5(06):38-40.

[14]尚玉燕.尿路感染患者尿常规检验的价值及结果[J].家庭生活指南,2020,(01):143.

[15]姜玲.尿路感染诊断中尿常规检验的临床价值与结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9,(14):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