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引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策略与实践
摘要: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必须从整体上改变观念,深入挖掘小学音乐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实现跨学科融合。既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又可以丰富课程内容,从而使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最大化。将汉语古诗词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充分利用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为此,文章对小学音乐课中古诗词的运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前言

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祖先留下的一笔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广大师生学习古典的最好的启蒙教科书。可以说,每一首古诗都是一部作品,都有无法抵挡的吸引力。而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与音乐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呈现着“诗中有乐”、“乐中有诗”的和谐状态。将中国古典诗歌融入到音乐教学中,是加强学生的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

一 、古诗词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古诗词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需要我们传承和发扬。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个性、形成三观的初始阶段,在此期间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的精神和爱国情怀,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心灵境界,树立崇高的理想。所以,将古典诗词引入到音乐课堂中,可以加深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对传统文化产生一种亲近感和认同感。

(二)有助于拓展课堂教学维度

小学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关键时期,而音乐课堂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辅导、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得到全面的艺术体验,并激发他们的审美愿望和艺术愿望。将古典诗歌渗入到音乐课中,是课程内容拓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艺术是高度兼容的,它可以在不同的艺术中建立起一种超越时空的联系。通过这种体验,学生可以跨越数千年的时间,与古人的心灵相通,与他们的思维同步。在学习音乐时,将不同时期、不同空间、不同作者的作品放在一起,并对它们的进行比较,从而得到不一样的理解。

(三)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个人的成长和他的整体素质密不可分,学生的性格主要表现在临场应变和情绪上。将传统文化和古诗词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增强其随机应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品德,是全面素质的有效体现,对其今后的发展也是有益的。

(四)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趣味

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音乐课程,可以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一种特殊的审美感受,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不管是什么年龄段的学生,都会对流行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小学的学生,他们的思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框架,很容易被流行音乐所左右,而那些比较优雅的歌曲,他们都不太喜欢。通过融合传统古诗词,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让喜欢流行音乐的学生们,慢慢地喜欢上了高雅音乐,开始体会这些音乐中的独特之美,在欣赏的同时,也会学习如何创造美,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观。

二、古诗词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渗透方式

(一)结合当前教学内容,优选合适诗歌类型

在实践中,要想达到“古诗新唱”的效果,必须要确保所使用的古诗与目前的教学内容相适应,并且能够产生很好的吟诵效果。有些诗词太深奥,不适合小学生朗诵,因为他们很难理解,也很难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诵当中。因此,在进行诗词选题时,教师必须能够与目前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选取适合于小学阶段的诗词来进行创作和呈现。比如,老师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选取几首赞美大自然的诗句。在这个地方,老师可以挑选一首《忆江南》作为自己的作品。在选择了这首诗之后,老师可以结合自己所写的“红胜火”、“绿如蓝”来进行解析,并试图引导学生体会到这一句诗的韵味。

(二)重点关注节拍展现,引导学生感受韵律

“古诗新唱”的节奏感是一个很重要的点,它的音乐价值也体现在它的节拍上,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要引导学生对它进行分析,让他们去寻找它的节奏,去体会它的内涵。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手势、鼓掌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去探究古典诗词的韵律。这样,在学习的前期,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到诗歌的节奏,从而达到吟诵的目的。比如,在“情系天山”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朗诵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老师首先将整首诗歌的结构介绍给学生,然后让学生确定诗歌的整体基调,在确定了歌词的大意之后,老师让学生确定诗歌的节奏,并设定歌曲的曲调。这样,学生才能掌握这首诗歌。而要引导学生,则需要通过鼓掌来引导。

(三)以情景剧的形式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

情景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创设场景,使学生能够进行场景模拟,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记忆。这在音乐课堂中是一种很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式,音乐和场景的结合是很普遍的,例如音乐剧。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环境,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情境,让他们在情境中进行,使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到音乐的魅力。如:五年级下册《花木兰》一课中,在教学中学生们对花木兰的性格,背景等都有一个大致的认识。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引入“诗境”,并在网络上整合教学资源,创造出一种“情景模拟”的脚本。老师首先把剧本中的人物介绍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挑选。经过一段时间的彩排与讨论,同学们将自己所了解的角色特征以表现形式呈现。通过这种情景模拟的方法,可以帮助同学们将古典诗歌与音乐相结合,同时也能体会到古典诗词与音乐的完美融合,降低了对古典诗歌的理解,从而提升了音乐对学生的艺术修养。

(四)新词老歌的创作与教学

教学一体化是一种教学的“过程”,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艺术修养”,必须把“创造性”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中去。在音乐课上,老师们往往是根据音乐教材授课,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创造性的特点。教师可以运用音乐的再创作特征,实现古典诗歌与音乐的有机结合。在音乐课上,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在欣赏古典诗词的同时,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创造性和主动性。让同学们在音乐课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比如,通过《古诗朗诵演唱会》中的“读唐诗”的教学程,可以让学生从自己喜爱的古典诗词中挑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品,进行一种全新的朗诵。这种创新的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使他们对音乐、古诗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在他们的创造性的古典诗歌与音乐的影响下,提高了他们的文化修养和鉴赏水平。

结语

总之,将古诗词与小学音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可以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同时也可以在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音乐修养,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充分挖掘其艺术魅力与美育价值,精心策划教学计划,提高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以及学生的音乐修养。

参考文献

[1]秦筠. 古诗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 甘肃教育,2020(18):136.

[2]林华玲. 古诗词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与渗透[J]. 基础教育研究,2021(21):73-74,78.

[3]余海军. 小学音乐课堂中古诗词歌曲教学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6):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