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疾病术后患者会因为术中麻醉、术后卧床休息以及药物使用等原因出现便秘问题,也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带来不少困扰[1]。针对这一问题,通常会采取一系列的常规护理措施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然而,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有些患者可能对某些常规措施不够敏感或不够有效,因此常规护理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2]。中医情志护理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志特点和体质状况,通过调节情志来达到调理人体功能的目的[3]。在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的护理中,中医情志护理法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情志状态,调节肠胃功能,促进肠道蠕动,从而达到缓解便秘的效果[4]。鉴于此,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法对48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其具体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48例肛肠疾病术后患者,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n=24例。对照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12例,12例;年龄(35-77)岁,平均(45.34±1.96)岁;病程(1-4)个月,平均(2.14±0.36)个月;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12例,12例;年龄(35-78)岁,平均(45.40±1.95)岁;病程(1-4)个月,平均(2.16±0.34)个月;资料可比(P>0.05),研究经医学伦理学审查。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知情同意;(2)年龄不超过80周岁;(3)均进行首次进行肛肠手术。
排除标准:(1)不能完成所有研究;(2)患者已出现便秘;(3)存在其他慢性疾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为患者提供常规的饮食建议,鼓励患者多喝水,保持水分摄入量足够,同时为患者进行标准的体育锻炼指导,并进行常规的康复评估等。
观察组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包括1.中医调理。护理人员通过针灸和服用草药等方式,针对不同的病因和体质特点,选择适当的中药进行调理。通过情绪疏导、心理疏导等情志调理方式,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改善排便困难。2.情志调理。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倾听其心声,提供情感支持。根据患者的情绪特点,采用针灸、按摩、艾灸等方式调理情志,指导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定时进食、适量运动等。3.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交流,了解其内心的压力和焦虑,并给予耐心倾听和理解,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针对患者的情绪状态,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进行情绪调节,如针灸、按摩、草药调理等,帮助患者平复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4.综合护理。护理人员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通过了解患者的情绪特点、体质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用了中医的各种疗法和技术,全面调理患者的身心健康,提升护理效果。注重团队合作,配合中医医师、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等,共同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
1.4 观察指标
(1)便秘程度。给予便秘严重程度量表[5]评估(CSI),包括阻塞性排便、排便结肠乏力、排便疼痛分量表,分值分别为0-28分,0-29分,0-16分,分数越高,越严重。(2)生存质量。给予患者生存质量量表(PAC-QOL)[6]评估,4项内容,分值0-100分,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高。(3)负性情绪。给予焦虑自评量表[7](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8](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总分分别100分、80分,临界值53分、50分,分数与状态为反比。(4)护理质量。给予自制护理评价量表评估,Cronbachsα系数为0.85,5个方面,均0-100分,分数与质量为正比。
给予SPSS 25.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分别用均数±标准差(x̄±s)、率表示,比较分别采用t、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CSI评分比较
观察组CSI中3个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CSI评分比较(x̄±s)
2.2 PAC-QOL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日常活动、社交功能4项 PAC-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PAC-QOL评分比较(x̄±s)
2.3负性情绪比较
观察组及对照组SAS、SDS指标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负性情绪比较(x̄±s)
注:与组内护理前比较,aP<0.05
2.4护理质量比较
观察组基础护理、护患沟通、健康宣教、服务态度、人文关怀5项评价分数分别为90.13±2.32分、89.49±2.12分、89.13±1.90分、89.32±2.03分、89.09±1.15分,对照组分别为85.11±3.02分、84.24±2.09分、82.38±2.03分、84.90±2.32分、83.13±2.10分,t值分别为5.494、6.460、10.129、7.489、10.610,p值均<0.00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肛肠疾病是一组常见的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痔疮、肛裂、直肠脱垂等,其中手术是治疗肛肠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9]。然而,术后便秘作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康复和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术后便秘不仅会导致患者身体不适,还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10]。常规护理措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术后便秘的症状,但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常规护理缺乏个性化,无法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情况变化,导致护理效果不尽如人意。常规护理重在症状的缓解,缺乏对病因的深入护理,容易导致便秘反复发作,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中医情志护理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调节患者的情志状态来达到调理人体功能的目的。在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的护理中,中医情志护理法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病情特点和情绪状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医情志护理不仅注重症状的缓解,更重视病因的深入护理,通过调理情志、调整饮食、运动锻炼等手段,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减少便秘的发生,综合护理患者的身心健康问题,提高护理效果。
本研究中,观察组CSI中3个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中医情志护理法有利于降低1CSI评分,原因在于护理人员利用针灸、中药等方法,根据患者的病因和体质特点,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通过情绪疏导、心理抚慰等情志调理方式,帮助降低患者的焦虑、忧郁等负面情绪,从而改善排便不畅的情况。
本研究中,观察组生理健康等4项PAC-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情志护理法有利于提高PAC-QOL评分,原因在于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心灵交流,细心倾听其心声,给予情感上的支持。结合患者的情绪特点,运用针灸、按摩、艾灸等方式来调理情志,指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定时进食、适量运动等。
本研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SAS、SDS指标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中医情志护理法有利于降低负性情绪,原因在于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的交谈,了解其内心的压力和焦虑,并给予细心倾听和理解,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
本研究中,观察组基础护理等5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中医情志护理法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原因在于护理人员重视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其情绪特点、体质状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运用中医的各种疗法和技术,全方位调理患者的身心健康,提升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中医情志护理法有利于降低1CSI评分和负性情绪,有利于提高PAC-QOL评分和护理质量等指标,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