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群文阅读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它克服了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诸多弊端,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及知识面,而且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语文阅读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对初中语文而言,古诗词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因此,探究初中语文古诗词的群文阅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整合相同题材古诗词开展群文阅读
观察初中语文的教材可以看出,其所纳入的古诗词的素材范围是相当广泛的,其中人教版教材中主要包含写景抒情诗、送别友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等古诗词题材,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不同诗人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其所书写的作品也分别具有不同的特色。将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按照题材进行分类整合,然后开展群文阅读,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同种类型的古诗词的写作方式。例如,在初中阶段学习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古诗词题材是送别友人,其中主要包括李白写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及王勃写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阅读这四首古诗词,并据此给学生布置具有针对性的阅读任务:首先,要求学生将这四首古诗词中送别的景色、人物、地点、时间等要素找出来,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异同;其次,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三位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以及所采用的写作手法的异同。我们发现群文阅读是有内部关联的,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时,这样的特点更为明显。因为我们要去寻找“群”的点,在多篇文本中建构同一个关联处,以一带多,重构整合,阅读才可以生效。段曾勇教授说:“群文阅读教学就是要把学生带进一片阅读的森林,在一种结构化的状态里,去感受阅读世界的丰富与广阔,去辨析阅读内容的纷繁与驳杂,以获得真知灼见。”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何尝不是如此呢?多首诗词议题的确定,必定要对每首诗词的内容、情感、主旨、意象、手法等方面予以把握,在不同作品之间找到内在融合的点,然后组成新的教学内容,阅读的认知也由此生发。这些点就是关联。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李清照的《渔家傲》,这三首作品看似没有什么勾连,但是细读不难发现,三首作品都在使用典故。“亲射虎,看孙郎”一句苏轼以孙权自比,描绘自己狩猎沙场的豪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化用“冯唐出使”的典故,词人以魏尚自比表达渴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的宏愿。李白“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则借姜尚、伊尹受朝廷重用的事实,表达自己期望得到明君赏识,施展才能的强烈愿望;“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则借宗悫“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来表明自己终将实现远大的理想。李清照则在“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借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比喻自己的腾飞之志。有了“用典”的通过这种群文阅读的方式,有助于学生从不同的诗词中感受作者所传达出的真诚劝勉、美好祝愿以及依依不舍等情感,对比阅读相同题材的古诗词,能够帮助学生快速、高效地理清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进而有效提升其赏析古诗词的能力。
二、整合相同作者的古诗词开展群文阅读
作者是影响阅读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更加深入、透彻地学习古诗词,就必须做到对作者有所了解。在同一本教材中相同作者的古诗词所占的篇幅并不会很大,通常按照教学需求分门别类地分布在不同的教材当中。在学习古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同一作者的不同题材作品进行多方面的学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相关古诗词的具体写作背景,进而提升学生记忆和理解古诗词的水平。例如,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作者杜甫为例,依据课程要求,学生需要理解并背诵《江南逢李龟年》《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石壕吏》等古诗词。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多媒体课件一一列举出中学阶段涉及的杜甫的古诗词,并将其大致的写作时期标注出来。在对每一篇古诗词进行解读时,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不同的阅读资料进行辅助学习,结合作者的经历和时代背景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通过对比同一作者不同题材的作品,有助于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作者的主要思想和生平,基于宏观视角把握作者的创作风格和形象,更加深入地了解知人论世的技巧和方法,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三、整合相同意象的古诗词开展群文阅读
在学习古诗词时,必须重视诗词的意象,伴随着古诗词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创新,很多常见的意象也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在初中语文古诗词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整合归纳不同类型意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意象的作用,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古诗词中所传达的美学思想,通过不断积累古诗词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水平和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通过总结归纳古诗词中的意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地理解古诗词,更加牢固地掌握赏析古诗词的方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学知识储备。
四、结语
关于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已经有很多专家作了深入系统的论断。通过学习前辈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内容聚焦,巧选议题;以一带多,关联整合;任务驱动,丰富体验。三者互为关联,缺一不可。古典诗词内涵丰富,意蕴深远,它是中华文化经典流传的重要载体。在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语境下,我们一线教师还需要开拓视野,大胆重构,创新教法,深度学习。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层面重新审视语文的育人功能,让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体现得恰到好处。
参考文献
[1]杨镜潼.真正走进古诗词: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策略[J].魅力中国,2020(24):2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