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机械工程学科,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生活稳定的保障,是国防科技发展的核心,也是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的纽带。机械类专业,具有实践性强、适应面广、就业率高的特点。从近二十年国家及各高校公布的数据来看,机械类专业,是理工类学生报考的热门专业。全国各类具有理工科的高校及各类职业技术学校,都大规模地招生机械类专业。但是从近十年的教学效果来看,发现机械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急速下降,不少学生难以保持入学时的积极主动。尤其到了高年级,专业学习的兴趣大幅下降,从事机械领域的思想不断丧失,学习怠慢。我们需要分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影响机械专业学生学习效果及学习兴趣的几个问题
为了掌握真实的原因,我们对肇庆学院机械类专业四个年级的学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回收了106份问卷.通过对问卷统计的分析,可以看到,机械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三个问题,较为突出。
1.1学生未能将专业知识融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缺乏学习方法
可以看出,学生认为自己能有效吸收专业知识,并融入自己知识体系的比例只有15.2%,这个比例非常低。偶尔会有高年级学生提出这样的一种说法:大学四年什么都没有学到。其实不是没有学到,而是没有构建出属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面对工程实践问题,不能自然地反应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专业专业课的设置,都是围绕培养目标进行的,前、后序课程之间除了递进之外,还会相互关联影响,各专业课程形成了整个专业教育体系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但在现在的教学活动中,不少教师单一地完成一到二门课程,对前、后序课程的关注程度不高,知识的关联性没有体现,使得学生将每门专业课程独立进行学习,知识点分散,不能转化成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导致不会应用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1.2学生对专业不了解,缺乏学习的信心
可以看出,60%以上的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对机械专业几乎是不了解的,所以未能设定合理的期望值.入学后,通过与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交流,认识到机械类专业学习过程枯燥,学习任务繁重,毕业后就业虽然容易,但是整体的就业层面不高,工作条件艰苦,收入要比其它一些热门专业低.这种认识上的转变,导致不少学生失去了专业学习的信心。
1.3学生未能建立起专业学习的责任心,缺乏学习的动力
它们分别是对问卷题目“在机械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你是否产生了国家富强的民族自豪感和振兴民族工业的责任感?”及“在机械专业学习的过程中,你是否建立了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求真创新的社会责任感?”的调查结果分析。
2创新创业背景下高职“机械创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1讲好绪论
绪论是对本门课程背景、课程内容和学习要求的概括和总结,尤其对绪论中知识应用背景的讲解非常重要,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起关键作用。机械设计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在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对机械设计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讲解课程学习内容时,特别要以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关键技术实例为主,结合“大国重器”深刻阐述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让初学者感到耳目一新,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最后选择典型先进设备的关键结构与本文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本门课程的应用前景,让学生对学习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产生美好的向往。总的来讲,绪论的讲授决定了学生对课程、对机械专业的兴趣,只要产生了学习兴趣,那么在后期学习中必然会下功夫。同时讲好绪论也是对任课教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一个挑战。要求教师广泛深入掌握机械专业前沿知识,并且对科技发展实时动态有足够的了解。
2.2找好项目
机械设计课程是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实践支撑,单纯以理论知识讲解,容易使得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大大下降,并且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的程度也很低。为了能够很好的实现理论联系实践,将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同步到机械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以项目形式驱动学习,以项目带动学习兴趣。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是命题式比赛,每一届的题目都是来源于生活实践,非常适合作为机械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学生自己根据日常生活需要,提炼出的具有创新性的实践项目。因此,这两个项目来源都是非常适合作为同步训练的实践项目。
2.3做好融合
如何将创新实践项目与课程融合是非常关键的问题。每个项目完成需要团队协作完成,因此,在课程教学第一节课时,将全班根据学生意愿分成若干个小组,确定项目组长,要求项目组长在一周内根据当年机械创新大赛题目或者自行确定项目名称。一周以后,在课堂利用20分钟时间,对各组的项目实施计划进行答辩。利用四周时间,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项目的方案设计,同时,课堂每节课预留15分钟时间,教师和学生讨论在方案设计时的问题,并且在课后,学生随时和老师沟通方案进展情况,教师利用线上和线下进行指导。课程教学进入第五周时,教学内容主要是各种机械传动知识的讲授,而各项目组此时也进入到传动部分设计,课堂上教师可以联系学生项目中所需的传动展开机械传动部分的理论讲授,这样学生在聆听教师讲课的同时,也在不断思考项目中传动的设计和选择,由此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并且可以和教师在课堂就实际问题展开互动,这样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理论讲解,而是在解决学生的问题中穿插理论教学,因此学生兴趣得到极大提高。后期教学中的轴及轴上零件的讲解也是和项目进度相契合。总之,课外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以指导为辅,课堂上以学生问题为主,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授。
3总结
(1)将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学科技能竞赛与理论课程教学相结合,不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学生以后的科技创业奠定了基础。(2)以项目带动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挑战,激发教师再学习的热情。(3)此项改革,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愿参与,因为了让全部学生参与此项改革中,后期改革内容仍需要创新完善。
参考文献:
[1]梁栋,陈星.智能制造背景下机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0,40(10):183-184.
[2]邓斌,吴景春,胡美玲.基于“智能制造”时代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教学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33):73-75.
[3]刘军,张涛.基于新工科背景的机械设计课程创新[J].机械设计,2020(11):268-270[4]朱立达,巩亚东,于天彪.新工科视域下机械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思考[J].高教学刊,2020(15):31-36.
[5]陈志强.新工科背景与能力培养下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的改革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