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德育思想在小学思政教育中的渗透
DOI: 10.12721/ccn.2023.157011, PDF, 下载: 137  浏览: 1290 
作者: 王青娜
作者单位: 灵宝市故县镇安家底小学,472500
关键词: 思政教育;儒家德育思想;渗透路径
摘要: 儒家德育思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思政教育中也有着很高的地位。尽管时过境迁,但是优秀的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依然能给我们带来一些启示。将儒家德育思想运用到小学思政教育中,能够改善思政教学的品质,强化学生的信息辨识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文章着重探讨了儒家德育思想在小学思政教育中的渗透,以期促进小学思政教育的发展,从而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前言

思政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思政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教育,要以传统儒家德育思想的优势为依托,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思政教师要充分发挥儒家德育思想中思政教育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对儒家德育思想在小学思政教育中的渗透途径进行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儒家德育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儒家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儒家文化提倡血亲人伦、修身养性、思想道德。其对中国古代的影响甚深,可以说人们的道德观、自我约束力,都来源于儒家思想。儒家传统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了“仁、义、礼、智、信”几个方面,并根据当时的社会需要,在总结和吸取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拓展出了孝、悌、忠、恕等道德规范。丰富的德育思想内容对现代学校思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教育资源。在该思想体系中将仁和义作为价值准则的核心,将礼作为道德规范的核心,孝悌是德育思想的重要基础,修己安人是德育思想的教育目标。小学思政教育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重点倡导孝、礼、信、智、廉、义。其中,孝指孝老爱亲,尊贤敬能,家国情怀;礼指知书达礼,儒雅待人,礼仪天下;信指言而有信,责任担当,知行合一;智指学会学习,学会理解,实践创新;廉指明辨是非,廉洁自律,养正修身;义指公平正义,忠诚合作,互助有为。

(二)儒家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

儒家德育思想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以下三点。第一,儒家教育将政治社会以及教育进行了紧密的结合,主张国家君主应当利用道德教化的方式来感化民众,为政治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第二,在儒家德育思想中融入了深厚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出的文化,能够传承民族精神。 第三,儒家德育思想同时兼具稳定性和创新性,稳定性不会因政治或经济制度的变化而导致儒家德育思想消亡,始终在道德观念方面对人们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创新性是指儒家德育思想融入新时代下新的政治、经济及文化因素,从而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价值引导作用,如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有许多与儒家德育思想相同的内容。

二、儒家德育思想在思政教育中渗透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儒家德育思想教育不重视

当前,我国学校重视知识教学,重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与相关的学科相比,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较少,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学校没有弘扬儒家优秀传统文化,导致学生对儒家德育思想的认识不足,从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二)思政课程教学方式落后

思政课是儒家德育思想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些思政老师在课堂上运用了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很难真正实现儒家德育思想的思政教育功能。第一,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把儒家德育思想和思政课的知识直接灌输到了学生的身上,加重了他们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很难在课堂上建立起长久的知识印象。在教学中,学生没有充分的发言机会,老师不能充分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不能进行有目的的教学,也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第二,老师不重视学生的合作,仅激发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所有的学生都不能参加到课堂里来,从而影响到集体的发展。

三、思政教育中儒家德育思想的渗透路径

(一)加强儒家德育思想教育重视

学校要注重儒家德育思想教育,把思政教育与儒家德育思想结合起来,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效果。第一,学校要加强对儒家德育思想的宣传工作。可以在学校里进行有关儒家德育思想的活动,使师生们能够了解儒家德育思想,并能使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其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学校也要创造一个充满儒家德育思想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二,要把儒家德育思想融入到思政教育之中,扩大与儒家德育思想有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与儒家德育思想有更多的联系,从而让他们能够辨别是非。学校应设立儒家德育思想的教育目标,并根据教育目标来制定教学方案,为教师提供借鉴,从而使思政教师更好的完成儒家德育思想教育工作。

(二)应提高学生自我修养,强调道德践履

道德实践是不断巩固学生思想政治基础的关键方法,只有进行道德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素养水平,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品格的人才。学校可以打造百花齐放的班级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围绕儒家核心思想,提出年级德育的发展目标,强调重点推进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一年对应一个核心字的德育培养。根据这一目标任务,引导班级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班级文化规划,自主开展活动,推动德育课程实施。可以在校内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学生可以了解儒家德育思想中的丰富内涵,不断启发学生,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渗透。学生社团是与学生接触最紧密的学生组织,学校也可以积极组织社团开展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各种赛事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儒家传统文化,深化学生对儒家德育思想的认知水平。

(三)改良思政课程教学方式

思政教师要改进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和效果。第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的位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校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讲解儒家德育经典故事,让学生们了解到其中的道理,激发他们的思考,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儒家德育思想的影片,加深学生对儒家德育思想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第二,重视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互动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知识印象。老师们可以组织课堂辩论比赛,讨论一些有争议的社会问题,从而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过程中把儒家德育思想融入其中,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儒家德育思想的精神力量。

结语

小学思政教育中引入儒家德育思想,既与思政教育要求相契合,又能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相契合,有利于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学校要重视儒家德育思想教育,培养专业化的师资,改革思政教育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儒家文化,让学生实践儒家德育思想行为,加速学生成才过程。

参考文献:

[1]左文东,马莹,陈彪.试论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思政教育的启示[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2):104-106.

[2]余志涛.儒家思想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J].教育现代化,2016(26):269-270+272.

[3]章咏秋.儒家德育传统对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的启示[J].黄山学院学报,2013,01:75-79.

[4]田传信.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106-110.

[5]翟明女.儒家知行观及其对高校立德树人的借鉴价值[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5):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