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群文阅读是改变原来古诗词教学模式单一,把学生从“在阅读”引向“学阅读”和“会阅读”。它一般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教师和学生围绕所选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构建,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在初中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中,探析如何挖掘古诗词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情趣的策略,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在高度重视古诗词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审美感受能力是审美主体根据自身艺术修养、生活体验、审美趣味有意识地对审美对象进行鉴赏,从中获得美感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多种尝试,努力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认识诗词,激发兴趣。诗词能激发不同年龄段人的感情共鸣,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悸动,给人的心灵以美的熏陶。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古诗词的妙处及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性,自然会重视古诗词的学习。
二、在吟诵古诗词群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人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也称艺术鉴赏力,而吟诵是学习古诗词的重要途径。在吟诵中,注意吟诵节奏、重音、音韵等对表达情感的主要作用等技巧指导,引导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所描写的自然美、家国情怀美、哲理美等。
(一)深情吟诵,陶醉自然美景
在所任教班级开展“每日吟诗一首”活动,提前布置上台吟诵的学生做好准备,根据文人笔下描写得自然景物进行选择,每天语文课前轮流上台吟诵一首诗,说出诗意、情感、写法等,并谈谈自己的感悟。循序渐进,步步推进。随着兴趣的培养,吟诵水平的提高,由吟诵一首诗,过渡到“吟诵群诗”,如“水”“山”“月亮”等。以水为例,那奔流不息的大江,烟波浩渺的大海,那绚丽的湖光山色,潺潺的小溪……常常使文人墨客为之倾倒,读了荡气回肠,震撼无比,因为它是那样的变幻多端,那样富有生气。李白笔下的“水”多情而又气势磅礴,一泻千里,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王维笔下的“水”多秀丽清新,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勃笔下的“水”如画般美丽,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作者的笔下,这些“水”仿佛都有了生命,有了情感,是那样的清明透彻,那样的鲜活可爱。此外,那些秀岳名山、辽阔草原、迷蒙烟雨、小桥流水、落叶残花,无不向人们展示出一幕幕美景。在这里,尽情地让学生想象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个如诗如画的优美境界中。
(二)在吟诵中,引导学生感受群诗中所展现的家国情怀美
放声高歌,感受家国情怀美。古诗词适宜放声高歌,它能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轻轻吟唱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感受词人借月抒怀,表现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以及乐观豁达的精神;吟唱李白的《静夜思》,眼前仿佛浮现那充满浓浓思乡之情的李白正在屋内抬头望月;吟唱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岂能不被诗人的爱国情怀所打动?“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所震撼!
三、在鉴赏古诗词群文中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含英咀华受熏陶。数学家苏步青在《苏步青谈如何学语文》中说:“作为中国人,总要先学好中国的语文。中国的语文有特别好的地方。譬如诗歌吧,‘绿水’对‘青山’,‘大漠孤烟直’对‘长河落日圆’,对得多么好!外国的诗虽然也讲究押韵,但没有像中国诗歌这样工整的对偶和平仄的韵律。一个国家总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作为中国人,怎能不爱好并学好本国的语文呢?”
(一)每日必读,日积月累
每日让学生坚持阅读一篇诗词鉴赏性文章。人手一本《唐诗三百首鉴赏》《宋词三百首鉴赏》,从熟悉的唐诗宋词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古诗词蕴藏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的价值观、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审美情趣。坚持课前演讲、检查督促背诵,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丰富了想象,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又使语言构建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二)摄取消化,活学化用
开展群文阅读鉴赏实践,感知古诗词魅力,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下的《送友人》为例,根据“送别”的主题,和“诗情画意”的议题,将《送友人》与《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进行群文阅读教学。采用“求同导入”“比异赏析”的方法,引导学生从这组群诗中发现它们都选择融入作者情感的意象,构成一种韵味无穷的诗意画面,表达浓浓的离情别意,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充满诗情画意,富有很强的感染力,给人以美的熏陶。体会五首诗犹如千古绝唱,流传至今的魅力。它们体现了诗人各自不同的情思,再读此诗,虽然时隔千年,但那一幅幅送别的画面却又浮现在人们的眼前,使人不得不感慨诗歌中的诗“情”画“意”之美。
总结
对于教师来说,群文阅能促使教师的职业角色更加多元化;并且群文阅读能够激活教师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从教学层面来说,“群文阅读”带给语文教学的价值不可忽视。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无论是从教学过程、教学模式、还是教学效果看,“群文阅读”都为我们展示了其独特的价值,它等待着我们去发现、挖掘、探索。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06):62-66.
[2]佐藤学.课程与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赵镜中.从“教课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