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难点。古诗词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也是我国文化的精粹,在初中语文中开展古诗词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得到思想熏陶,使学生得到思想和心灵的启迪,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深刻感知到中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激发起学生对诗词歌赋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一、培养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常把应该知道和应该学习的知识硬塞给学生,无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同时会让学生对古诗词学习产生一定的的抵触心理,最后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们可以采取分组结对的方式展开小组活动或进行多样教学方法,来增加古诗词学习的趣味性,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木兰诗》时,教师可开展多样小组活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可以提供学生们选择表演的形式,将木兰离家的不舍,木兰为父出征的决心与英勇,木兰立下战功光荣返乡的场景,以表演的形式让学生们沉浸其中,以此来深入地了解《木兰诗》。另一种教学方式为让学生们自主探究,例如学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时,让学生们解释“具”“鸡黍”的意思,提出“诗人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先探究古诗词的基础内容,从而激发他们对进一步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的兴趣。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古诗词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古诗词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关于古诗词的想象力
古诗词通常用词精简巧妙,但是,古诗词的创作年代和当今学生们的生活年代相差久远,有些时候学生们很难用现在的世界观看待诗人当时描述的情景。这时,就需要培养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力的能力。教师们不妨创建一种场景,让学生们仿佛置身其中,古诗词的教学可以以意境为连接学生和古诗词的一个独特切入点。比如,在欣赏“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时,用轻柔的音乐结合电子教学播放照片的形式让学生们展开合理的想象力,想象着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让学生们轻松容易地感受到诗人对可爱的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同时让学生们丰富了自己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们可以在轻松有趣的学习中,逐渐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不仅有利于当前所学的古诗词的理解,也有助于之后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提高学生的想象力,从想象中走进诗人,从想象中走进诗的字里行间,从而使学生真正的真切地感悟到古诗词的独特魅力。
三、提供学生运用古诗词的机会
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如何将课堂上所学内容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教师们可以采取利用一切机会来让学生们来展示自己所掌握的诗词,融会贯通。比如,带领学生们秋游爬到山顶时,问学生们:看见了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各有不同意见,这时有位学生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引发学生们的一阵欢笑。或者教师可采用根据所学的诗画一幅画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晏殊的《浣溪沙》等。或者可以根据诗人与所表达感情的对象之间发生的故事写一篇故事,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这种教育方法,比起考试的应知应会模式,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新型理解与背诵方式,带动学生主动、灵活、多样地运用诗词。并且能够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也可以发现学生自己的优势并加以发扬,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运用诗词能力。
四、技法分析,出情入理
作者在创作古诗词时,常常运用一些写作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世界观含蓄地融入作品中。譬如诗词中常用一些修辞手法(对偶、拟人、比喻、双关、夸张、移情等)把自己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外化出来。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形象,感悟作者蓄积的情感。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比喻和对偶的写法,艺术地再现了南宋王朝山河残遭蹂躏的惨状和自己坎坷起伏的人生经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又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等运用移情手法将诗人的主观感情赋予客观外物。正确分析这些诗句,方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用典也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既使诗词语言精练,又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效果的生动性和含蓄性,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总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出引导和辅助作用,鼓励学生积极的发挥联想和想象,并进一步对古诗词进行揣摩,深刻品味古诗词中独特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诗词知识的同时得到美的享受,实现审美能力、鉴赏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宋蒙蒙.浅谈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12):92.
[2]俞奕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11):97.
[3] 茹鲜古丽·萨乌提 . 网络视域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分析 [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2019 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 [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 :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4] 江麒麟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古文教学策略 [A].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 .2019 年教学研究与教学写作创新论坛成果集汇编 ( 一)[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 : 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