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
摘要: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历经岁月的洗礼与文化的积淀,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文化。在这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中,古诗词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小学语文学科而言,古诗词教学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的任务,更肩负着培育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使命。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引导小学生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韵味与内涵,提高他们的文化感悟力和欣赏能力。本文将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探究。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结晶。其中,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承载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内核。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基础阶段,古诗词教学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形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古诗词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教师在展开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时,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这样才能充分激活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主动参与古诗词的体验及探究实践,借此提升古诗词学习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地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立足于自身的知识文化基础,形成对古诗词的具象认知,而后激发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热情,从而让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落实,辅助学生实现对古诗词内容的深层探究。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教学情境

新形势下,随着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在日常课堂教学环节应用到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这受到了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与喜爱。巧妙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古诗词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从而营造浓厚的文化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视频学习中更好感受到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再搭配上特点的传统文化音乐,这样就可以营造出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课堂教学意境,促进学生的文化思想不断拓展与延伸,进而加强对古诗词内部文化情感的认识与理解。以《望天门山》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呈现出天门山的整体情境,引导学生更好感受到山川、流水的意境,从而给静态的语文课堂赋予动态的意境之美,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奔放与豪迈的思想情感。巧用信息技术可以引导学生直接进入到浓厚的文化情境中,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与融入,加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思考与理解,切实提高课堂实际教学成效。

(二)品析鉴赏词句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尝试引导学生积极地品析并鉴赏古诗词中的词和句,让学生在词句分析中深刻地领悟古诗词的语言意境,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效能。古诗词有着十分深刻的语言意境,能够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一些古诗词的用词十分考究,有时候一个字就能展现古诗词深厚的意蕴和内涵。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古诗词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反复推敲,感悟古诗词作品的意境,让学生透彻领悟古诗词独特的语言风格,以实现对传统文化艺术特色的感悟,在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领悟,最终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成对本首古诗词的品析及鉴赏。从字词的角度来说,教师要选取一些能够高度概括的关键词,将其作为切入点,实现对整首诗的解读。比如,开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点出了一个“独”字,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联想全城人沉浸在热闹的氛围中,一个踌躇满志的少年在茫茫人海中举目四望,内心孤独与惆怅。随后联系“异”字,让学生思考一句话中连续出现两个“异”字的原因,因为诗歌最忌重复用字,但是王维特立独行,他想要强调什么?教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作者的用意,顺势引入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尽管作者离开家乡多年,但是在异地依然会有一种陌生和不习惯的感觉,两个“异”字能够真切地展现作者内心的伤感。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品析句子“每逢佳节倍思亲”,思考为什么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却能够成为千古名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古人对佳节的理解。古人十分重视佳节,而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且古人有着十分浓重的亲情观念。所以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写出这样的诗句就能引起很多游子的情感共鸣。而这种情感从古代传承至今展现出了中国人独特的亲情观念,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和体会,深切地领会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而达成传统文化教育渗透的目的。

(三)结合生活实践

在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性可以接触到不同古诗词的独特思想情感及文化背景,在这个环节可以有效挖掘与融合传统文化,从而加强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深刻理解与认识,帮助学生更好感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与文化价值。在实际课堂教学工作中,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实践内容,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实现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这样可以更好感受到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与情感。以《望庐山瀑布》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简单向学生描述一下该古诗词是李白在第一次游历庐山的时候进行创作的,在这首诗中大批量运用了夸张与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展现出庐山瀑布的恢弘气势,紧接着要引导学生深入挖掘该首诗歌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元素,更好体验到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多元化与丰富性,不断提高学生的精神文化层次。

(四)开设专题学习

要想充分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正确地审视传统文化,让整个古诗词课堂绽放光彩,教师应该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程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开设专题式的教学,基于特定的古诗词教学主题,整体拓展学生的实践学习活动。而相关的学习主题要始终遵循“弘扬传统文化”这一条主线,设计更鲜明的文化主题,让学生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达到传统文化拓展的目的,引导学生实现更有意义的古诗词学习。以《惠崇春江晚景》为例,教师应该立足于教学内容,积极地展开专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获得对传统文化的深层认知。对此,教师可以确定“相约题画诗,传承古典美”的学习专题,让学生展开多元化的实践探索。首先,读诗句,感受韵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朗读古诗词,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古诗词的节奏。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互相朗读,而后互相评价,获得积极的品读感悟。其次,赏诗画,走进诗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展开绘画活动,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想象惠崇的春江晚景描绘的画面,以此让学生展开小组活动,借助各种美术素材完成绘画创作。随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上台分享自己的画作,阐述自己对古诗词画面的解读,展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结语

新形势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发展,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识到传统文化融入的价值,并采取有效的策略,积极地渗透传统文化,保证古诗词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感知力。

参考文献:[1]陈清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简析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J].天津教育,2023,(23):37-39.

[2]王吉平.小学语文古诗词朗读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关系[J].教育艺术,2023,(12):61.

[3]韦韬.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以《题西林壁》为例[J].教育界,2023,(3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