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摘要: 群文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作品的鉴赏,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古诗词文化知识面。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古诗词作品,了解古代文学的传承与创新,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及传承意识。

群文阅读为培养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提供了重要途径。通过广泛的文学阅读,学生可以从不同侧面感知、理解和欣赏古诗词作品,从而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学生在群文阅读中通过品味优秀的古诗词作品,逐渐形成对古诗词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不断提升对古诗词的鉴赏和解读能力。

一、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群文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它鼓励学生同时阅读多篇古诗词,以此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效。这种阅读策略不仅使学生能够在同一时间段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快速有效收集信息的能力。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古诗词,了解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和技巧,从而拓宽阅读视野,提升阅读素养。

(二)深化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韵味、意境和情感。他们可以比较和分析不同作者、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诗文,发现其中的共性和差异,从而更全面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这种深入的理解和欣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拓展历史文化视野

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广泛的历史文化内容,如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风土人情、价值观念等。这有助于他们拓展历史文化视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古诗词作品,学生还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的脉络。

二、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培养古诗词诵读能力

古诗词教学中,诵读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授古诗词时,指导学生朗诵并教授他们朗读的技巧,如掌握韵律、节奏和重读等,对于提升他们的诵读水平至关重要。这样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学习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并深入感受诗词所营造的意境,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深刻情感。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古诗词诵读教学,教师可以先设定一个明确的教学主题,然后围绕这一主题精心选择多篇古诗词,形成群文阅读文本。例如,以“送别”为主题,可以选择《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以及《芙蓉楼送辛渐》这五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在诵读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感悟这五首古诗共同表现的“送别”主题,还要让他们体会到每首诗在写法上的共性与特性。共性在于五首诗中均有优美的景物描写,作者通过自然景色的渲染,进一步烘托出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之情。而特性则在于每首诗在营造送别氛围和场景时所选用的载体各不相同,各具特色,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船”、《赠汪伦》中的“歌”等,这些不同的载体为每首诗增添了独特的韵味。为了营造浓厚的课堂诵读氛围,教师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如声情并茂的范读、领读或利用多媒体播放朗诵音频等。在诵读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给予学生指导,让他们掌握诵读诗词时应该注意的停顿、节奏和重读等技巧,从而更好地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情感。

(二)提升古诗词理解能力

群文阅读教学与单篇阅读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如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能够多维度地提升小学生的古诗词理解能力。古诗词,作为高度浓缩的古典文学形式,对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策略,以突破群文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难点。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其与《示儿》进行整合,形成群文阅读文本,从而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策略进行有感情的对比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两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还能够深入感受到诗中所表现的思想主题。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自主探究和交流互动。例如,可以提问:“作者写黄河和华山的用意是什么?”学生结合所学的作者信息及古诗的时代背景,经过思考、探究和分析,最终能够理解到,作者通过描绘黄河和华山的雄伟气势,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之情。

(三)深化古诗词鉴赏能力

鉴于小学生学习的古诗词数量有限,且他们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和想象力仍在发展阶段,因此,古诗词鉴赏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一大难点。为此,教师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抓诗眼和意象、抓表现手法、抓作者的思想感情来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以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三首”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尝试将《宿建德江》与《枫桥夜泊》组合成群文阅读篇目,通过师生合作整合和对比阅读,分析这两首诗在内容、主题及写法上的共同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诗,随后播放与诗歌内容相对应的课件画面,并配以诗歌朗诵音频。这样,学生就能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和意境。接着,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进行朗诵,解读诗歌内容,并鼓励他们在小组内展开合作探究,发挥想象力,深入感受作者在夜晚泊船时的孤独和愁绪。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出示《枫桥夜泊》一诗,组织学生进行对比阅读。通过引导学生找出两首诗中所描写的具有相同意象的景物,如“月”、“烟”等,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对比分析中,不仅能发现这些相似意象的共同指向—“愁”,还能学会从共同的意象中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运用的表现手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群文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作品的鉴赏,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古诗词文化知识面。教师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来实施群文阅读,为古诗词教学提供更多的展现形式,丰富学生的古诗词阅读体验和感受。

参考文献:[1]高育欢.以群文阅读为桥梁,走进古诗词的意境[J].语文课内外.2020,(8).

[2]帕都玛.小学古诗文教学中群文阅读的实践与思考[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11).0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