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时期,诗人面前,酒已上升为一种精神的物化形式而存在着,孟浩然的酒诗中诗人并不因为喝酒其意蕴就单在酒中,而是通过酒意来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把生活的苦楚与辛劳都融入了酒中,酒入思肠,五味七出,通过系列的艺术表现,描摹生活的感知和感遇。
一 酒为兴,以酒传情
酒为寄托,行径风雅,喝酒即成一种品味,酒意能让人产生波澜壮阔、纵横变换的思想,酒后所发观点表现着不一般的色彩。酒中可把思想与现实脱离,思想上可行一切想为之事,可为尽烂漫之思,然而,酒梦一逝过,愁雾顿生,所语不能畅言,虽然说盛唐国势清明,但对于浩然这样“奋而不能仕”的文豪来说,思想上还是具有着某种局限性,而酒是诗人寥落精神的最佳抚慰品,虚虚实实,环环相生酒意成就了浩然酒中的风雅之诗。“上以风化下, 下以风刺上, 主文而谲谏, 言之者无罪, 闻之者足以戒, 故曰风。”“雅者, 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诗人在酒诗中的真正用意在于酒后冥迷中虚实结合的反映生活内涵。
1 以酒为眼、象征
孟浩然的酒诗表面上看来都是很平淡的,就像他的人生历程一样,很少出现激烈汹涌的场面,虽然是酒诗,诗仙李白笔下就是激流澎湃,豪迈万丈,但在孟浩然这里,就显得更为亲和与幽淡,在这平凡的字影之中呈露的是一种诗人独特表现生活的方式,正因这种平凡,才把感情梳理的淋漓尽致,真挚与自然。
把视线转到浩然的酒诗上来看,《九日龙沙作寄刘大虚》是开元24年所作(736),“客中谁送酒?棹里自成歌;歌竟乘流去,滔滔任夕波”,时逢重阳佳节,身边没有亲人与美酒,只有自己荡桨呤歌,以此消遣无奈时光,顺着滔滔江水离开慢慢龙沙,伴着残阳顺着流水而下。描写的就是这样一个平凡而孤独的场面,就在这个场景中,映射出了孟浩然凄凉和寂寞的怀感。孟浩然凄凉和寂寞的怀感在诗中没有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通过一种艺术手段从另一个角度来表现主旨,无酒的悲戚象征生活现实的惨淡。
2 侧面、背面反衬
孟浩然生于盛唐,但是其人生路途甚是不顺利,特别是仕途之路,坎坷多舛。长安应试之时,本已经年上中年,应试落地,给他的打击相当之大,他借酒意的蕴养,从侧面反映自己的人生抱负。《从张丞相游纪南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十里届宾馆,徵声匝妓筵。何意狂歌客,从公亦在旃”。这首诗写于开元25年(737)冬,此时诗人与裴迪等幕友陪张九龄从荆州出发,经纪南城,前往当阳,松滋等地巡视途,诗人有心仕途,但是对官场的荣贵、显赫与奢华等等的世情看不惯,因此只得只能在酒中寄托这份情感。
诗人虽未能入仕,但是心思却未忘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孟浩然虽然不醉心于仕途,但他和盛唐时代的许多士子一样,也有济世报国的宏图,也有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一显身手的理想。”,写于开元23年(735)底或24年(736)初的《同卢明府饯张郎中除义王府司马海园作》,这一首诗是为好友张子容所写的送别诗, “豫愁轩骑动,宾客散池台”,这表现了为朋友升任时喜忧参半的心情,为国家得到贤良之才而喜,为楚国失掉人才而忧,这种忧国的情操恰是诗人要为此事的真正用意。
二 乐为伴、人酒共醉。
孟浩然喝酒,尚好以乐为陪伴,乐在孟浩然的酒诗中占着重要的地位,乐助兴,酒后易抒情,酒和乐的结合,塑造了孟浩然酒诗独特的一翻涵养。孟浩然爱酒,超出了喜欢喝酒的定位,其意义在于迷离醉意中的那一份警觉与领悟,他“借助酒制造了一层特殊的政治烟幕,在此庇护下,诗人们率性地袒露真情,随着感性思维任意宣泄人的精诚本性。”酒能醉人而人愿意醉,这种物镜与人意的和谐统一是孟浩然酒诗中善用的手段。
1 歌驰兴,妓佐酒
盛唐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很大程度的影响着文人的情怀,“唐帝国的兴盛,带来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皆丰实”(杜甫《忆昔》) 的物质富庶,带来了国家近三百年统一安定的大好局面,为社会各项文化事业的兴旺发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条件。在此基础上日益繁荣的唐代诗歌,逐步形成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时代风貌。”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写的是诗人和朋友在一起以乐伴酒的情形,听朋友抚琴,一曲以一杯酒作为尺度,不知不觉中,夕阳已经西沉,诗情显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借着乐音的意蕴来抒发胸中的郁闷,反映出自己无奈的人生际遇。乐中忘悲,在那份歌舞声中得到心魂的片刻安宁,越是纵情欢歌越映衬出诗人内心的苦痛。
2 巧用双关语
孟浩然的一生清幽平淡,无功名无利禄,但是从诗人整体的诗中来看,诗人不甘如此,加之他“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于是出现“四十游长安”壮举,说明诗人有心入仕,然而仕途不顺,其酒诗中出现了诸多若隐若晦的词语,这些词有的用作双关、有的用作象征,要能清晰的解释其诗,诗与其人生背景结合起来,就能发现其合情性,领悟诗的真正内涵。
《送王大校书》中, “维桑君有意,解缆我开筵。云雨从此别,林端意渺然”,友人要回乡,摆下筵席为其送行,在渺然的林端分别。“渺然”一词巧用了双关的修辞,这个词用的却有深度,描写了眼前烟波渺茫的景致,另一面又写了再见面的机会渺茫,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把对友人的关怀之情写的不露痕迹。《过故人庄》中“就菊花”,这个“就”子也是耐人寻味,一种解释可为:回来观赏正盛开的菊花、回来品味菊花酒;另一种解释可为:回来过菊花品质的生活,菊花,它本身酒象征着一种品位。“菊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特殊象征意味。
3 情与境相合
孟浩然的酒是为了尽至抒情,酒激发了诗人万般浓烈的情怀,酒后诗人思亲想友,感慨多坎人生,此时产生的千头万绪之感最终或归惆怅或归无奈,现实幽秀的川山河景是诗人心中仅存的一点精神的安慰,诗人把感情融入环境,因而给了诗人无奈之余的乐趣。“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由幽转寂,幽兴转幽情,思心别切,寥落之感难静,两种感情的结合表现出了诗人的辗转难为的情怀,浩然的这种写法使得其诗别有一番趣味与涵养。情感从景色的描写中体现出来,进而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完整意境。在这种独特的情境中所创作出的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比起理性时的违心之作更能够反映出“真实的艺术”和作者真实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1]叶天洪.孟浩然集[M].吉林:时代文艺出版社.
[2]王志清.盛唐生态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谢真元.唐诗三百首鉴赏[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