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在纳米材料课程中的探索
摘要: 在纳米材料课程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包括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指导、考核机制四大模块。本文基于材料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体系等方面实施了混合式教学研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纳米材料”是面向本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拓展课程,是“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无机化学” “物理化学” 等课程的后续课程,是对材料经典理论知识的补足与深化。本文将结合笔者的自身教学经验,探索混合式教学在纳米材料课程中的运用,以期能够提升纳米材料课程的教学质量。

1、传统纳米材料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纳米材料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手段单一。主要还是采用“填鸭式教学”,如果学生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应付状态。 (2)考核模式单一。目前的纳米材料最终成绩是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依据为上课回答问题情况及出勤率,学生的最终成绩主要由期末考试成绩决定。而这又容易造成学生考前突击复习,平时学习积极性不高。如何解决目前纳米材料教学存在的问题呢?这需要任课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要认真钻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使学生真正理解纳米材料的理论知识及并加以熟练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智慧化教学平台,将线上和线下教学的优势相结合,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2、纳米材料课程中的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主要环节:课前学习、课堂教学、课后指导。上课前,充分利用线上学习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让学生根据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提前发布的学习视频及课程资料进行预习,大概地了解各章节背景及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则充分发挥传统课堂的面对面优势,教师重点讲授章节重难点,梳理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并答疑解惑;课后指导可利用线上网络教学平台,及时线上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发布关于重点知识内容的小测验题,及时得到学生的掌握情况的反馈信息。

2.1 课前学习

在课前,教师首先需要全面梳理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整合并优化章节知识点,选择其中的通识知识点及重点导入知识点录制微课视频,并精选网络资源放进网络教学平台,视情况融入科学前沿动态,并配套预习自测题。根据教学安排将学习资料及时发布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课前学习。教师可通过学习通平台查看学生的任务点及预习自测题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选择生动有趣的短视频资源,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

2.2 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将一次课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会通过点名或主动分享的方式请学生讲述预习内容,也可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第二个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情况进行总结,并针对课前学习的重难点内容展开讲解。第三个阶段主要开展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完成例题解析。

2.3 课后指导

每节课结束后,教师会在学习通发布作业及测试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提交。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课后的分级指导及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

2.4 评价机制

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精准考核,从而实现评价考核贯穿教学全过程。线上考核项目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直接统计成绩,学生在完成任务点及预习测试题后,可以看到评分及参考答案;课堂授课环节的评分需要由教师线下完成。

3 结论

纳米材料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将学习通等网络教学平台引入课堂,不仅丰富及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还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模式,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侯学会, 陈亚静, 马志伟, 等. 混合式教学在有机化学课程中的实践运用[J], 广东化工, 2023, 24(50):167-168

2. 张威, 张璐, 胡宇强, 等.有机化学“双线”混合式教学的探索[J], 中原工学院学报, 2022,33(05):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