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摘要: 一直以来,古诗词都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其也因为语言环境、章节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比较特别而成为学习难点之一。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结合古诗词的教学意义,加强创新策略研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古诗词的学习中,掌握古诗词的思想情感,品味古诗词的独特魅力,感受古诗词的审美价值,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文化理解能力、审美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等。

我国是一个崇尚艺术、富有诗情的国家,古人为我们留下的数不尽的优美诗词都是历经漫漫历史长河的洗涤和打磨凝练总结出来的。古诗词有着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韵味,古诗词教学是使学生了解历史、学习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弘扬和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究丰富教学方式的途径,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一、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

由于古今语言环境、表达方式的差异,学生常常感到古诗词学习有较大的难度,有的甚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导致学生觉得古诗词学习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学习兴趣。学生的这种学习状态会直接影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高效开展。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古诗词学习的意义,使他们从思想上改变对古诗词学习的认识,转变被动的学习态度。具体来说,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字词,还要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中蕴含的文化的独特魅力,了解古诗词的写作背景和作者通过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其学会用恰当的古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以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明白了学习古诗词的意义,感受到了古诗词的艺术价值、文化魅力,就会产生持续的学习动力,这不仅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使学生主动承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以情入诗,感受诗词的独特美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其灵活多样的句式结构具有节奏美、韵律美,丰厚的意象内涵下隐藏着深刻的哲理情思,押韵、平仄、对仗等诗歌形式代代相传。古诗词最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比如在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时,学生需要反复揣摩诗词表达出的“愁苦”情感基调和音韵节奏,设计形成自己的朗读方案。教师指导学生诵读,为学生进行朗读示范,最好是配乐和配图进行诵读,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同时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获得审美体验,在鉴赏品读诗歌中提升审美品位,逐渐过渡到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上。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想象力

古诗词的创作年代距离现在较远,在历史发展和时代变化的过程中,人们使用的语言文字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学生在学习和理解古诗词的过程中会感到较大的困难,如语言理解困难、内涵领会困难、意境分析困难、文化理解困难等。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想象力和联想力,降低他们的学习难度,提高他们的古诗词学习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借助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媒体设备来营造典型的场景,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词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其意境之美。以《春江花月夜》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播放配乐朗诵音频,之后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现诗中描绘的场景,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在月光的映照下,江水、花林、流霜、白沙、白云、小船、鸿雁、落花等多种景物组成了一幅渺远幽美、朦胧迷离的画卷。这样一来,学生就能直观地感受到江水浩瀚无垠、月光洒在江面上的场景,进入作者所描绘的美妙幽深的意境中,体会到真挚动人的离别情绪。

(三)课堂内外有机结合,提升文化素养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多数学生推崇的。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单一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语文教育可以在跨文化、跨媒介的实践活动中开阔学生视野,在更为宽广的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合理规划教学环节、完成教学任务之外,也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鼓励学生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如借助网络知识平台、文化节目如央视开设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好诗词》《典籍里的中国》等,拓展知识外延,丰富认知精神,提高文化素养。

(四)举办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思维活起来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应注重时代性,构建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建多种有趣的课堂活动,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迁移、提升与运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例如语文教师可以设置“知识趣味”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述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借用多媒体设置以下活动环节:他曾经发出“大江东去”的慨叹,也曾高歌“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被朝廷重用的心愿;他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又与黄庭坚、蔡襄和米芾并称为书法“北宋四大家”;他被诬入狱,人生多遭贬谪,写下举世闻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通过向学生展示关于诗人的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名家对诗人的评述等等,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课堂学习,激发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热情。

三、结语

总而言之,古诗词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哲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面对体裁不一、题材多样的古诗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应当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多个角度运用不同的方式来展开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思想美,使学生明白古诗词学习的意义,进而促进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永战.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8(6):12.

[2]潘行斌.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1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