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DOI: 10.12721/ccn.2023.157077, PDF, 下载: 149  浏览: 1509 
作者: 徐玲玲
作者单位: 深圳市宝安区荣根学校,518104
关键词: 初中;古诗词;教学
摘要: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一种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或委婉含蓄,或饱含感情地表达作者的丰富细腻的情感,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人情思想,具有一定节奏美、韵律美和情感美的文学体裁。中国是一个“诗之国度”,自古以来,古代诗词就占据着中国文学的主导地位,中国文化的精髓可谓是“诗”,正是“诗”营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文思想、精神世界。因此,古代诗词已经成为了我们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古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古代诗歌进行教学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教师应该在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论指导下,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相结合,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古诗词教学策略,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豪感。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初中语文教学方面有关古诗词的教学,我们要对古诗词的美学教学方式进行创新。这就要受到语文老师的关注,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学习需要,并与语文知识的特征相结合,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寻求初中语文教学方式新的突破口。

一、浅谈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古诗词教学是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当前初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古诗词部分的教学题材十分丰富,内容也较为多样,而且在形式上也有较大的区别。在初中阶段,进行古诗词教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古诗词中可谓“字字凝练,句句精到”,学习如此精准的语言文字表达可促使学生这一运用语言文字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地提高。另一方面,古诗词教学还可以对学生们的心理情感进行培养,使他们的思想情感得到完善,并对他们的人格完整进行塑造。初中语文课本中所收录的古诗词教学内容,都是经过权威教育专家精心筛选、仔细斟酌而挑选出来经典篇目。无论其内容形式、语文要素,还是人文思想、价值导向都是十分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就拿部编七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来说,杜甫《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诗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不仅描绘了恢弘阔大之景,写出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巧妙,“海上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更是充满了哲学意味,自然真理,除旧迎新,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给人以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艺术鼓舞力量。这首诗歌,对于弘扬和发展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次,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积极的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进行古诗词内容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古诗词教学既有利于学生语言思维的发展,也有助于其提高审美情趣。当前初中古诗词的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通过诗歌情境充分地体验感受诗歌中的美,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提升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初中教学中,通过对古诗词的审美教育,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美,去创造美,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新路径的策略

1.重视朗读环节,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文本,体味文本的美,体会作者的情感。与记叙文和说明文相比,诗歌不仅寄托了诗人更丰富的情感,还具有独特的韵律美,更适合朗读这一形式。这就需要教师对朗读这一环节给予足够重视,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够理解诗歌的意思,在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在读的过程中能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产生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黄鹤楼》时,教师在介绍了作者的生平和黄鹤楼之后,就可以让学生一起阅读,把不懂的地方圈画出来,先初步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然后,老师就可以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对《黄鹤楼》诗进行分段朗读,从而掌握诗的韵律。在这个环节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根据诗歌的内容来体会诗歌的节奏美。与此同时,在学生有节奏的朗读中,诗歌中的情感也会逐渐被学生理解。因此,教师利用朗读这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诗歌的形式美,并与诗人产生了情感共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率。

2.改革教学方式,实行趣味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打从心底里主动地去学习。在古诗词教学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就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挖掘其深层的含意。否则,学生只能对古诗词的表面意思进行理解,学到的也只是些皮毛,而不能真正理解古诗词的真谛。当前,有一部分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认知,并不能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情感美,反而觉得古诗词得背背记记,乏味枯燥,有畏难情绪。因此,语文教师更要想办法,采取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等方式,来改变他们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比如:

教师可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走进诗歌,体会诗词之美。让他们意识到,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文明,是需要我们去传承和发扬的。有了这样的文化认知,文化自豪感,学生们能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古诗词,欣赏诗词之美。

教师可通过设置一个悬念来吸引学生,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将他们带入到古诗词学习的情境中,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来,并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对作者的思想情感的探索之中,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背后的含义。

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里,积极地搜集诗词资料,丰富自己的诗词认知,以不断地提高学生在古诗词方面的知识储备,进而促进学生去发现古诗词的魅力,并对古诗词产生更大的兴趣。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悟诗词内涵

我们诗人在创作诗词时总是把主观感受寄寓在客观的景象中,因此,要真正欣赏品味古诗词,还必需把握诗词的意境。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入境、入情、会意、悟神,步步深入领悟古诗词的意境美。诗歌的语言以高度凝练著称,在寥寥数语中蕴含深刻的思想内涵,真可谓“字字珠玑”。假如不展开想象,我们就不能融入诗人创设的意境,不能体会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精神内涵。如教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时,对于第一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们可引导学生从这里用的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去品味,“醉里”“挑灯”“看剑”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这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渴望保家卫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从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感受词人的心境,来体悟这首诗的深层含义,意味无穷。

4.拓宽教学渠道,实施多样化教学

学生要想在古诗词的学习上取得长足的进步,就必须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充实自己的知识库。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也应以此为基础,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一方面,语文教师应努力充实古诗词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在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时候,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诵,帮助学生体会不同类型古诗词的内在韵味和思想情感,感悟字里行间的哲理和智慧,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诵读中获得更深刻的感悟及思想上的启迪。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经典诗篇,让学生养成随手记录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及时总结和分享。其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温故而知新,引导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好习惯。最后,语文教师不能仅将教学内容固定在课本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拓展和延伸学习,以丰富学生的古诗词储备,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们的收获会很大,分享起来也会更加积极,乐于将自己平时的积累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为了增强古诗词课堂的吸引力,语文教师应积极引进多种教学方式。在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要灵活掌握学习内容,避免学生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学习。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古诗词,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诗人的情感共鸣。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秒懂百科、诗词配乐诵读、动画短片、唱古诗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资源来充实我们的课堂,步步引导学生来欣赏古诗词,润物无声中帮助学生慢慢走进诗词,体悟诗词的精髓。

结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包含着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文化都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有趣的新课,创设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进行一些有创意的课后练习,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其次,教师需要实施丰富的古诗词朗读,在刚开始时,教师要以身作则,示范、领读,并将重要的朗读技巧传授给学生。在古诗词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力,展开想象,让自己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环境,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

参考文献:

[1]石海霞.如何实现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最大价值[J].课程教育研究,2019(41):57.

[2]张福林.初中语文古诗词的高效教学探讨[J].名师在线, 2019(24):29-30.

[3]马德山.以趣入境 走进诗意——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6):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