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古诗词是一种用高度浓缩的语言,或婉转、含蓄,或充满激情地将作家的丰富感情进行表达,可以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进行浓缩,并拥有固定的节奏和韵律的一种文学体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古诗词”一直占据着中国文学的主导地位,中国的文明可以说是一种“诗化”的文明,它孕育了我们的民族,因此,“古诗词”也就成了小学阶段教学的一个主要部分。所以,对古代诗词进行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当代教师应该把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引,与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相联系,从而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古诗词教育对策,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和学生的诗词鉴赏水平。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对诗词的要求较高,对诗词的要求也较高。一直以来,在小学语文中,古诗词的教育主要是背诵和简单的诗词欣赏。上课时,老师们会给学生们一些简短的解释,但是最后的重点还是在朗读上面。学生在背诵方面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常常是学生将古诗词背诵得倒背如流,而对诗词的意识和深层的含义却不理解。长期机械式地学习和背诵,会降低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忽略了对学生文艺欣赏的教育
古诗赏析是古诗教学中的一个主要环节,也是小学语文中的一项课程。古代诗词是一种极简、极富内涵、极富情趣的语言。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小学生诗词欣赏水平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古诗词鉴赏存在着模板化问题,不利于学生开拓思路,不能真正深入文本,与作者进行直接对话,所以,鉴赏往往流于表面。
(三)课堂提问太多
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要讲授的知识更多、更细,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彻底变成了一个学习机器,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不利。此外,有些老师还会提出一些比较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很好,所以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在忙着去寻找这些问题的解答,根本就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吸收这些新的知识,这样就不能提高他们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通过朗读,感受韵律
诵读是学习古诗词的一种主要方法,因为古诗词具有一定的节奏感,要让古诗词的教学充满着一种令人陶醉的香味,就一定要注重诵读。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要做好组织、合作者和助推器,引导同学们把握好“诗眼”和重点词语,用心体悟课文,逐步进入好的境界,体会到古诗的神韵,从声音中感受到感情,从声音里感受到意境,进而加深对古诗的认识,提高同学们的综合素养。读书并不只是读得高声,读得准确,要有感情。以下是关于大声阅读的5个技巧的简要说明。
窍门一:基础技巧一。想要在基础发音上有所进步,每天都要刻苦训练自己的声音,除了音准以外,还要加入自己的情感,即使是简单的四个字,比如“祖国伟大”,就需要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技巧2——理解含义。在朗诵前,必须把原文理解透彻,否则,就像一个小僧人在诵经,虽然声音洪亮,却没有任何情感。技巧3——注入感情。古代诗词的感情层面要高于当代诗词,阅读古代诗词的时候,一一定要倾注感情,千万别看到文字就说出来。以《静夜思》为例,由于其情绪是哀愁的,所以在朗诵时,不可能有高昂的激情;除了抒发感情外,朗诵也要有一定的变幻(虚实,高低,节奏,留白,回环,吐字等等),而非一成不变的声调。技巧4——回环往返运动。一句一句地重复,一段一段地重复,就像是人世间的味道是清欢一-苏轼的《浣溪沙》。念的时候,一遍又一遍的“是清欢”。技巧5——发音。把表情提升到对文字的把玩,才是大师之作,如五花马,千金表,呼之将出以佳酿,与尔同销万世愁。在念“马”的时候,要把一个音符的音调完全地念出来,才能把“马”字完全地扯开。“千,酒,万愁”也是这个意思,让听众从声音上感觉到说话人的字里行间的雕琢,玩味。
(二)感情的传达和回忆的深化
常言道:“暴怒出诗”。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这些古代诗词都是经典之作,并不是那些毫无意义的哀怨之作。这些诗词中,大部分都包含着作家们丰富的私人感情,包括了诗人们的羁旅思乡之情、忠君爱国之情、感怀往事之情、思念友人之情等。在对古代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去感受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感情,利用诗人在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含蓄的、真挚的个人感情,来对学生展开情感教育,让他们的感情得到充实。
比如,在讲授一首名为《示儿》的诗词时,我会先在讲台上放上一首悲伤的曲子,再展示一幅画面,画面上是一名年迈的老者,他自知寿元无多,便拼着最后一口气,将自己的儿子叫到跟前,对他说了几句话,而他留下的遗书,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示儿》,而躺在床上的老者,就是陆游。从而,第一次实现的情绪经由音乐与图像的传达而得以传达;通过朗诵,让同学们自己去找出诗词中的陆游的传记,然后让他们自己去找。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看那首诗,“人死了,一切都成了泡影”,陆游早就明白,钱财、权势、名利,都是浮云,他并不在意,可是,他在意的是什么呢?在朗诵中,同学们在这首诗中,寻找到了“九州同”这两个字的答案,从而进行了二次感情的传达。陆游虽然满腔的悲哀和愤怒,虽然明知自己时日无多,却仍存有一线希冀。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素养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在课堂上,老师们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将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展现出来,从而形成一种非常逼真的、有意义的、能够将学生引入到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去,这样才能够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到这首诗词的内涵,从而引发他们的情感和思想的共鸣。老师在让孩子们想象情景的同时,还可以给他们一些关于古代诗词的背景知识。又或是在指导的时候,老师们可以提出一些有关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和同学们进行更多的交流,这样老师们就可以更快地获得反馈了。
结语:
总之,中国古代诗词蕴含着丰厚的文化与精神价值,同时也蕴含着精湛的写作技法,老师们应该把“核心素养”作为一个主要目的,对古代诗词进行改革,使其能够真实地体现出古代诗词的本质价值,对其进行很好的教育与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曾春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分析J花炮科技与市场, 2020(3):241.
[2]马元浩.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解:析[J],教育观察,2020(11):113.
[3]胡文斌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古诗文教学探析.当代教研论丛,2019(2):22.
[4]谭甲文,娄春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