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背景下高校会计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在现阶段的创新教学观念背景下,我国高校在开展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时,不但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要以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和对就业单位的适应力,在毕业后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工作岗位中。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加强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的管理和关心,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的掌握教学知识点,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考核标准。除此之外,高校教育教学中应对专业技术和专业技能进行共同考核,提高学生在毕业考核中专业技能的重视度,促进学生与就业岗位能够更好的融合,以此避免学生在进入就业单位后在对学生开展二次培训,减少企业的培训成本,使学生就业的方向更为广泛。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单位中,通过在学校接收良好的教育方式,减少参加工作的适应期,使学生能够具有单独工作的实际能力,以此提高工作效率,改变社会中各企业对学生实践和工作能力不强的思维观念,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引言

我国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社会发展需要的会计人才也在发生着转变,所以我国各高校要根据国家的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会计专业的培养。现阶段的高校会计教育模式不能够满足国家相应的人才需求,导致国家的会计人才需求一直不能够得到满足,当下的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正在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针对高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对会计人才培养不够重视、传统的教学模式毫无新意、教师教学水平强度不够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革教育团队,增强师资力量、革新考核方式,注重日常学习、增加实践实习,提高动手能力、职业人士讲座,了解职业岗位、电子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模拟、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等相关的解决策略,为应用型人才背景下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提供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1高校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需要大量的优质会计人才,各大高校应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情况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高校应对应用型人才背景下高校会计教学为教育目标,使学生能够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应提高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全方面培训,保证学生能够有较高的专业水平。

1.1会计转型的含义

近几年的会计工作方式进行了转变,由以往的核算会计转变成了管理型会计。在以往的会计行业工作过程中,大多是以核算为主要的工作内容,其就是记录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出现的内容,工作中主要的运算方式大多以计算机为主。而转型会计逐渐改变了传统会计的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方式转变成为管理型会计,其主要的工作内容包含进行资金运营的管控和控制企业内部的情况以及企业的预算管理和税务的各项工作等全方面的管理。会计的转型发展能够对我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管理型会计能够为财务工作带来巨大的价值,使会计工作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1.2培养会计人才的重要性

由于当下教育行业的不断改革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的增加,所以很多学生在走进大学时选择了会计专业,社会各个企业也逐渐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这种情况下对学习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与学习难度。会计专业在进行学习时,其不单要对理论知识充分的掌握,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受到社会各界的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各个高校也在逐渐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加强了培训,使会计专业的学生专业视野更加广阔,同时将会计专业的重要知识点与合理的教育体系传授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在优质的教学体系中进行会计专业的学习,从中对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实际操作能力进行不断的完善,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基于此,高校中开展应用型人才背景下高校会计教学模式尤为重要。

2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1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在高校开展会计专业教学时,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其是会计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在企业进行招聘时考虑最为重要的一项因素,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体现在诚信和严谨以及责任心上。由于我过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越来越激烈以及现阶段的会计工作逐渐转型等,使社会中各个企业在进行会计人员进行采用时,都会对其职业道德有着较高的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因此,高校在开展教学时要提升对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视度,使学生能够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2应用型会计学专业人才要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

我国信息技术以及市场多样化的发展,使会计工作涉及的方面逐渐增加,相关的会计工作人员不但要能够完成工作中最基本的核算工作,还要有风险管理和企业的成本控制以及投资管理等重要的工作能力。此种情况下,需要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对会计工作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掌握,并对新鲜的工作内容以及事物有较强的接受能力,同时要求学生加强企业中的岗位适应能力,使学生的工作责任心以及法律意识得到提升。基于此,学生要向着复合型的知识结构的人才需要目标进行学习。

3各高校培养会计人才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社会需要大量的会计专业人才,各高校应加强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经济发展输送针对性的人才。但是,在进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时,由于学习任务以及教育任务较重,导致在教育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高校教师及时进行解决。

3.1对会计人才培养不够重视

在应用型人才教育的背景下,财务会计与管理型会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有这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关系,财务会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外部工作,而管理会计主要是负责内部管理工作,将二者进行融合形成完善的会计工作。在当前我国各高校中,会计专业是较为普遍的,但是在现实的教学教育中,管理型会计的重视度不够高,导致学校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不够全面。由于高校缺乏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观念,导致学生在进行知识点学习时不能高效的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更难以实现实践能力以及会计思维能力的提高。基于此,高校缺乏对会计专业培养的重视度,影响了整体的高校教育效果。

3.2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毫无新意

当前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有较多的高校对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了优化与创新,其教学方式也是多元化的。但是,在实际的高校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高效在进行会计专业教学时依然采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以“灌输式”为教育的主体,使会计教学课堂变的过于单调,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这这种枯燥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失去会计知识点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对会计专业只是当成一门课程来学习,并没有对会计的工作技能以及重要的工作方式进行深刻的学习。

3.3教师教学水平强度不够

高校开展教育教学中,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优秀的教师团队占据着主要的教育地位,只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才可以推动学校的发展,使高校的教育水平能够得到提升。在应用型人才背景下的会计教学中,院校对学生的会计人才培养任务逐渐加重,所以对院校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不但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会计知识基础,还需要教师拥有较强的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的基本能力,通过教师有较高的专业能力水平,从而推动学生的会计人才培养效果。

3.4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学

在较多高校的教育和教学中,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从而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无论是在普通职业学校还是在高等院校的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都高于学生的课堂实践教学,导致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低,对新时代的教育以及教学水平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开展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相关的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减小理论知识的传授占比,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教学,使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专业技能水平均得到提高,进而使高校教育能够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优质人才进行输送,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我国各行各业的持续性发展。

4 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4.1 电子信息技术,助力学生模拟

在高校开展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时要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工具,通过信息技术的模拟系统让学生实现实际动手操作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会计工作在企业中的工作责任进行指导,并通过信息技术的虚拟实践方式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降低学生在进入工作企业中的压力以及各种的不良因素。除此之外,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并且还能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感受,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就业。

4.2 革新考核方式,注重日常学习

高校在开展教育教学时,应加强学生的日常学习考核,以此控制学生的课堂出勤率,监督学生自主学习,避免学生出现应试性学习的问题。教师应将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和课堂学习的参与度以及出勤率等融入到考核内容之中,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教师应积极采用课堂表现分数和学科的考试分数相结合,进行对学生的课程综合学习效果的评价,使学生能够对课堂教学加以重视,并重视教师的日常课堂测试,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学习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

4.3 改革教育团队,增强师资力量

高校要想开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需要对自身的教育体系进行改革与优化,对教师队伍进行创新改善,使青年和中年以及老年三个年龄段的教师相结合,提高院校的师资力量,并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提升院校的教学水平。通过老和中以及青三个层面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让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老中年教师辅助相对青年的教师进行教学工作,使青年教师尽快的掌握教学方式以及经验,能够很好的把握课堂教学重点,使青年教师尽快的开展教学工作。除此之外,青年教师应利用自身的优势,学习更多的新鲜事物并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在课堂中应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青年教师帮助中老年教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进行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以此使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4.4 增加实践实习,提高动手能力

高等院校教育中,学生的最后一年学习期是实习期,院校大多采用集中实习的方式使学生走入到企业工作岗位中,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但是,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时,由于学生的的专业不同,实习的岗位以及企业也各不相同,同时会出现有一些实习企业为了保护企业的工作机密不愿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也不愿意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指导与培训,导致学生在实习企业的实习质量效果不理想,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基于此,高等院校要积极的与实习企业进行沟通交流,加强学生和学校以及企业的三方协作,使三方共同受益。以此提高实习企业对实习生的重视度,增加学生的实习和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很好的将学生身份转变为工作人员,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5职业人士讲座,了解职业岗位

在高校开展应用型人才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会计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较高,而实践操作能够与理论知识相比较较低。教师位居教育岗位多年,对企业中的职位工作内容以及工作需要缺乏新的认识,导致教师的专业能够水平小于企业中的工作人员。所以,学校应将企业中的优秀职工聘请到高校中对学生对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培养,从而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使学生通过优秀职工的工作经验讲解从中获取更多的会计职业工作技能,以此保证学生能够在企业中得到良好的发展。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时代发展背景下,促使我国各大领域企业快速发展。进而我国高校应针对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加大高校教学质量。以高效会计教学为例,全面提高高校会计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将现代化教学模式融入到高校会计课堂之中。除此之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高校会计教学方向,从课程内容中融入微型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可以科学、合理的提高人才方面的培养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岩.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高校会计教学模式构建思路探索[J].科技视界,2021(25):7-8.

[2]陈晨.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域下高校管理会计教学改革研究[J].就业与保障,2021(10):95-96.

[3]陈佳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投资与合作,2020(12):153-154.

[4]伊秀明.“互联网+”背景下应用型高校税务会计教学改革[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06):228+230.

[5]彭雪.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高校会计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技经济市场,2019(12):133-134.

[6]王淑美.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下高校会计教学模式的探索[J].纳税,2018,12(3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