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理护理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冠心病在临床上较为复杂,患者在接受护理时护理难度较大,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形式评估冠心病患者接受护理时,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入组对象选取时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录入的研究对象均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录入数量为200例,所有患者符合实验要求,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处理,将其分为均等的两组并记录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0);对照组内患者接受护理时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患者则选择心理护理开展护理工作,护理完成后医务人员常规记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血压变化状况,借此判断护理效果与实验结果。结果 研究完成后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差异明显,从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来看,观察组的各项数据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优(c2=9.155,P<0.05)。而在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各项基准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相较于对照组来说,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更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后,对控制患者的血压以及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积极的效果,值得参考、借鉴。

冠心病的发生与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尤其是在近年来我国老龄化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患有冠心病。冠心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冠心病在近年来被认为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高血压在目前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这一疾病的发生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高血压性心脏病。在临床中,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的心脏病,斑块积聚过多,会引起冠状动脉管腔变窄[1]。在长期冠心病的影响下,患者会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引发患者出现进一步的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症状。认知是从幼儿时期开始,贯穿于人体日常活动以及生活环境的一种可成长素质,包括家庭和家庭的环境,随着各种类型的学习(例如,条件反射、建模和训练)和成长而发展起来的。故而医务人员建议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患者的护理中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这也是近年来相关临床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2]。本次选取时间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且获得良好的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组对象选取时间在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录入的研究对象均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录入数量为200例,所有患者符合实验要求,采用数字随机法进行处理,将其分为均等的两组并记录为对照组(n=100)与观察组(n=10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详细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截图1742281417.png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护理,指导患者如何对自身的血压以及血糖值进行控制,并按照医嘱要求患者进行相应的复诊。

观察组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内容如下。

建立信任关系:建立信任关系是心理护理的第一步。护士应该通过关注患者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担忧,并尽可能给予回应和支持。护士还可以在交流中主动表达自己的关注和理解,例如通过问候和关心患者的家庭、工作和生活状况等,加深与患者的关系。

提供支持:在提供心理支持时,护士应该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和安全。护士可以使用积极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来鼓励患者,例如称赞患者的勇气和决心,传达对患者的关注和支持。同时,护士应该倾听患者的感受和需求,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并帮助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

着重于患者的个性:不同的患者需要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护士应该尊重患者的个性和需求,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社会支持网络和健康知识水平等因素,以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例如,有些患者需要更多的鼓励和赞扬,而另一些患者可能更需要听取护士的建议和指导。

提供信息:提供冠心病相关的信息对于帮助患者理解和应对疾病很重要。护士应该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向患者传达冠心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等。此外,护士还应该向患者介绍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等。

培养积极态度:护士应该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例如,护士可以通过鼓励患者参与康复训练、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乐观的心态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和勇气,积极应对疾病和生活中的挑战。此外,护士还应该教育患者如何调节情绪和缓解压力,例如深呼吸、冥想和放松训练等。

1.3  评价标准  在本次研究完成后,研究人员针对所有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进行记录,分析患者的差异。研究人员针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记录,分析患者的评分值,采用SDS、SA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状况。

1.4  统计学处理 研究人员在针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时,涉及到的计量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应用X2和T值,统计学数据计算方法,按照相关计算步骤进行判断,最终结果与P值关联,<0.05则记录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的恢复状况更为良好,实验组患者的不良情绪评分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恢复状况对比

截图1742281439.png在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各项基准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相较于对照组来说,研究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明显更优,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完成后各项心功能指标对比

截图1742281506.png3  讨  论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可以使冠状动脉狭窄部位或闭塞部位再通,恢复冠状动脉血流,改善机体心肌供血情况。但实施冠脉介入治疗过程中,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会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短暂急性闭塞,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血压长时间增高,患者体循环动力压力增高,进而促使左心室负荷加重,引发患者的左心室由于带长逐渐增厚扩张,最终形成器质性的心脏病。

心理护理模式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这一护理模式将护理工作延伸至患者的日常生活中,属于一种特殊的延续性护理。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内患者在接受护理后不仅心功能和血压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P<0.05)。除此之外,实验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患者在接受护理时能够获得来自于医务人员的有效健康教育支持,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主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进而改善患者的护理质量。并且在开展心理护理时,护理人员通过微信或者QQ等形式与患者直接交流,能够提高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交流度,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和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在社区的日常生活中的护理工作一直是临床护理的一个难题,而为了使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提升,护理人员建议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得到有效的护理支持,对于控制患者的血压以及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来说有积极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媛媛,刘文娟,马丽嫦,齐艳丽,朱艳梅,苗须,王琳. 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病人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22,20(23):3288-3291.

[2]林茹萍,陈琳琳.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9):69-72.

[3]陆传玉.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行个案护理对心功能指标的影响研究[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9):81-84.

[4]杨欢. 协同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良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06):1107-1109+1113.

[5]丁丹丹. 临床护理在冠心病抗血小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黑龙江中医药,2022,51(01):187-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