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优化路径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婴幼儿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婴幼儿托育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关乎儿童、家庭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然而,目前我国的婴幼儿托育服务行业仍面临着人才短缺、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为突破现有困境,本文对大专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培养举措。

一、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1、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

从目前我国高校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安排来看,一般都会出现以下问题。即理论性课程多,实践性课程或实践教学时长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很多高等院校开设这门课程的时间都比较短暂,有些院校只是出于对三孩政策的回应和吸引生源的需要,于是就挑选一些教学成本相对较低的理论性课程,但缺乏实训基地的建设。以基础的婴幼儿奶粉冲兑教学而言,大多数教师采取的是将传统理论与视频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授课,而学生们实践操作的时间非常有限,这就造成学生在奶粉喂养方式和奶粉辅食添加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因此,当很多学生在为婴幼儿以及照护人提供服务时,不能满足服务对象的多元化需求。

2、复合型人才规格专业课程结构有待更新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主干,而幼托专业的发展规划更需要相应的新课程来支持。一些高校的教学内容设置仍然与学前教育类似,仅仅是将课程内容中的儿童年龄简单地划分为0-3岁阶段,从而导致“换汤不换药”课程结构的出现。而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教育科目,其教学内容应当结合实际需要进行再设计,转移重点,与原有的学前教育真正区分开来,进而彰显出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

二、大专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优化路径

1、定位培养目标

在目前的托育机构从业人员中,非专业人员占比较大,与家长需求和期待的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有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背景)有较大差距。行业及企业从业人员认为婴幼儿照护的人才要求是高标准、高复合型的,应该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目标上,注重培养关心爱护婴幼儿的职业道德和科学照护婴幼儿以及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学校应根据托育机构或卫生机构管理者、从业者与婴幼儿家长等对从业人员的标准和具体要求来分析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从工作实际出发,确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其成为市场认可的具备关爱婴幼儿、能掌握婴幼儿照护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业人才,能胜任托育机构保育教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婴幼儿保健与照护人员等岗位要求,以此满足社会及家长的需求。

2、融合医教技素

婴幼儿由胎内寄生转为胎外独立生活,从37℃恒温的母体到冷热多变的居室,从无菌环境到无数细菌、病毒萦绕的不确定性环境,,因此对其的照护需要多学科的保教知识与技巧。(1)以医学类课程为基础,健康养育为目标,开设婴幼儿医学基础、婴幼儿疾病防治、婴幼儿健康评估、小儿中医与保健等课程;(2)以教育学类课程为指导,开设婴幼儿教育学、婴幼儿心理学、婴幼儿家庭教育与指导等早期教育课程;(3)以技能类课程为核心,开设婴幼儿营养喂哺与健康成长、婴幼儿游戏与活动设计、婴幼儿感觉统合训练等课程;(4)以素养类课程为重点,开设婴幼儿托育行业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管理策略等课程。总而言之,课程内容的构建,应厘清医学类、教育学类、技能类和素养类课程的内涵,体现多学科并重、理论与实践同行,分类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婴幼儿保育基础知识;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掌握,使学生明晰专业的功能性定位;通过专业拓展类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融合“医教技素”多学科知识的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凸显专业医、教、技、素的特色,加强各学科间的联系,避免“轻医学、重教育,轻婴儿、重幼儿”。

3、巧用现代设备

第一,教师以及学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可视化展示教学视频的直观性,详细的、具体的讲明婴幼儿托育服务教学知识的内容。例如教师在《婴幼儿心理学》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有关婴幼儿心理学相关的主题纪录片,通过这些纪录片引导学生打开思维的想象力,随着探究教学案例的分析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应用多媒体设备,掌握婴幼儿心理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各种方式,设计相关的习题,引导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综合的回答能力,以及检测学生对本专业课程学习知识掌握的程度。

第二,在智能网络教育平台中给学生布置作业,例如在“慕课”教学平台中可以上传每次作业,并设置作业的提交日期,学生按照日期完成教学任务规定的作业内容,如果学生未按照时间上传作业,系统则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扣除学生的平时成绩分数。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针对学生的专业课程结合智能设备,进行绘画或声乐练习,促进学生结合乐理知识,掌握各种智能化设备如智能平板、手机等,对乐谱进行演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即兴创作能力,促进学生有效掌握了婴幼儿托育服务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实践可以提高学生在趣味性的教学模式中提高自身的思维创造能力。

4、开展多方协作

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是其中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会对最终的育人水平和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开展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具备相应的岗位职业实践能力。因此,在开展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托育机构以及医院之间就要进行多方协同,打造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拓展师资队伍来源,将整个教师团队的综合素养充分提升上来,教师之间分工明确,主动进行沟通和交流,互相之间进行配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在构建教师团队的过程中,学校还可以聘请高层次人才和学术权威,将教师团队的理论水平提升上来,其次还要聘请行业专家和经营,从而提升师资团队的实践能力,提升专业教学效果,促进这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开展教师团队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学校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活动,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开展企业实践,锻炼自身的教学能力。还可以将这些内容与职称结合起来,提高教师的参与积极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不同的培训活动,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形式,才能让教师更加灵活的支配自己的学习时间,更加有助于教师团队的建设工作。

三、结语

在21世纪的背景下,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看护和教育,而是承载了更加深厚的时代内涵。现代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强调科学、人性化的管理。依托先进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结合现代管理技巧,旨在为婴幼儿创造一个既安全又充满关爱的成长环境。在当今社会,这个专业承载了家庭、科学、人权等多重时代内涵,代表了现代社会对于下一代的高度关注和期望。

参考文献:

[1] 王波. 大专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的思考[J]. 科学与财富,2020,12(32):354-355.

[2] 李雪. 大专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教学研究[J]. 高职教育,2021(1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