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古诗词的情境性教学——第一学段分析
DOI: 10.12721/ccn.2024.157064, PDF, 下载: 68  浏览: 685 
作者: 杨楠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江苏省扬州市,225009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古诗词;情境性教学
摘要: 2022年新课标中语文核心素养之一的“文化自信”明确提出了要认同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学段的学生学习特点是兴趣性、直观性和情境性,因此古诗词的情境性教学十分重要。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收古诗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浅显平易、通俗明快的咏物(写景)诗,二是即事(即景)而发的抒情诗。对这两类作品,可以采取不同的讲解方法。[1]古诗词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比重大幅提高,它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独特而丰富的美学价值,是培育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资源之一。[2]情境性教学理念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类似的教学氛围,继而让学生达到生命情感体验的一种教学模式。[3]本文探讨核心素养下,第一学段古诗词的情境性教学。

一、第一学段古诗词情境性教学的必要性

(一)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学习特点

《新课标》对九年一贯的语文课程进行划分,分为四个学段,指的是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和7-9年级。小学第一学段指的是小学1—2年级,这一阶段的学习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第二、第三学段打好坚实的基础,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起点。

在感知和记忆方面,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往往会从无意感知向有意感知过渡,注意力受兴趣支配。他们对于书面化的古诗词学习存在记忆困难,难以保持较长的兴趣。古诗词内涵丰富,但由于古诗词简短精炼,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表达不甚相似,甚至学生仅仅为了应付学业才去读古诗。因此古诗词教学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联系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进行生动有趣的、能调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古诗词教学。

(二)符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目标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学,形成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今中国不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词是凝聚了几千年来的文化结晶,一二年级教材中的古诗词更是选择的是读起来郎朗上口的,经典流传的古诗。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在日复一日的持续朗诵中,能够形成优美的语感。此外,古诗词的内含价值是符合当今社会宣传的审美价值观。学生在日常诵读学习过程中,这些普世价值观便能潜移默化地渗透入学生的内心。

二、第一学段古诗词的类型与特征分析

第一学段的古诗词类型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写景诗和抒情诗。在形式上,该学段的古诗主要分为两类:五言绝句与七言绝句。

在一年级学段中,共有古诗13首,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其中二年级学段中,共有14首古诗。包括王安石的《梅花》、胡令能的《小儿垂钓》、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夜宿山寺》、柳宗元的《江雪》、北朝民歌《敕勒歌》。这些古诗皆为写景诗,通过描绘打好河山的景色并向告诫人们哲理等。这些首古诗包含了叙事抒情诗、咏物诗、亲友离别诗,用朴素的文字表达自己对家乡、亲友的思念和不舍之情,寄托着诗人独特的情感色彩。

三、第一学段古诗词情境教学策略

(一)提升古诗词教学能力

教师若想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古诗词教学,则必须提升教师关于情境教学方面的素养。教师之间可以通过组建教研组的方式,教师之间沟通与交流,集体分析文本内容、依据学情、展开讨论。小学第一学段的古诗词虽然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教师应当设计阶梯式的教学重点,由初步达标到简单理解再到最后内容深化,在古诗课堂中教师不应该一味地将教学重点放置于基本的字词理解上,应适当的将教学重点向发散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转移如修辞手法、写作技巧、古诗意境及内涵等。[4]

(二)立足文本,创设情境

1、生活实践创设情境

学生的灵感往往源于生活,教师在进行古诗的课堂教学时,要关注生活情境的创造,越是贴近生活的,越能激发学生兴趣。讲解诗句时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生活和古诗的热爱。在选取情境素材时应当充分关儿童的生活,选取儿童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来启发孩子们。我们把孩子们生活体验和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将语文课堂教学融入到学生生活中的时候,就能自然而然能够激发学生的情境,引发孩子们的共鸣。总之,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直观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在古诗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联系生活实践进行情境创设中,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将学生们体验到的生活情境与教学内容相联系,在情境中促进学生情感迁移和内容联想,在情境中深化理解,学会自主思考。

2、游戏法创设情境

儿童的天性是玩耍,特别是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第一学段的小学生。教师往往被客观理性的课堂所引导,会忽视在课堂中设计游戏环节激发小学生的知识兴趣的重要作用。忽视游戏的情境性实际上会忘却游戏教学对儿童的巨大价值。其实在小学第一学段,将游戏引入语文课堂,符合该阶段儿童的学习特点,有助于教师开展教学。比如设计古诗词飞花令,古诗词消消乐等趣味小活动等。诸如此类的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对古诗词的喜爱。

3、巧用插图创设教学情境

插图是课堂创设情境,展开画面的重要手段教师借助插图引导学生理解古诗,想象画面。总之,在开展第一学段语文古诗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优美的插图来创设情境,在学生的内心搭建古诗小剧场,用优美的插图带领学生穿越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发学生联想,调动学生的直观体验,对提升学生古诗理解与思维发散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4、吟诵诗歌,发展学生诗感

吟诵教学法是语文教学中常见的教学法。古人云:熟读古诗百变,不会作诗也能吟。对于情感丰富,学生较难理解的古诗,教师便可在教学中多加入吟诵环节,让学生在吟诵中感悟诗。情境法教学因其直观性和趣味性是适应小学第一学段古诗词的教学的。学生在字字句句的吟诵中走入作者内心,徜徉在曼妙的古诗中体味其中情感。要想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教师首先要研读古诗情境,查找更多关于古诗的资料与背景知识,让学生知其人更要追根溯源,对诗中蕴含的主题思想产生共鸣。

[1] 黎雪梅.小学古诗词的审美化教学[J].教学与管理,2011(26):40-42.

[2] 陈碧仙.审美素养视域下的小学古诗词层级化教学目标设计[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2(06):56-59.

[3] 李吉林.情境课程的操作与案例[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8:4.

[4] 沈千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第一学段古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