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损伤最常用的诊断方法为医生指检和直肠镜检查,但是膝关节损伤患者多数由于肛周剧烈疼痛,无法忍受侵入性检查,但对于复杂性难治性膝关节损伤造成的肛瘘等疾病,可以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确诊[1]。磁共振作为临床诊断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医疗设备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膝关节损伤疾病做的盆腔扫查中,MRI相较于CT有更清晰的图像,有更加好的组织对比度,为了更好的验证MRI的优势,将100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MRI、CT扫查,对比两组膝关节损伤的检出率和图像信噪比,现将研究内容及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选取于2020年6至12月青海省中医院接收的100例患有膝关节损伤疾病患者,其中25例患者来自高原藏区州县地区,55例患者来自西宁本地,15例来自外地的患者。其中年龄19到73岁之间;病程1到3个月;男性41例女性19例。
1.2纳入标准(1)患者本人与家属对研究已知情并且征得同意(2)能给予配合的患者(3)无肛门功能和形态异常者(4)无患有特发性膝关节损伤的患者(5)临床诊断后申请行核磁检查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1)存在沟通障碍,不能给予配合的患者(2)带有金属异物患者(心脏起搏器,胰岛素泵)(3)患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4)体位受限的患者(5)并发性消化道肿瘤患者(6)感染合并严重的患者(7)已有膝关节损伤手术史的患者
1.4 分组方法 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膝关节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MRI组50例和CT组50例。受检者均于MRI组和CT组检查后与手术前结果为标准,MRI组和CT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
MRI组:MRIMRI检查前先做肠道准备,需让患者提前将大便排空,清洁肠道,患者取仰卧位,使用8通道相控阵线圈上包骶髂关节下缘,下包至整个臀部 的软组织,线圈中心位于患者耻骨中心目前,各种扫描序列被用于肛门,研究采用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序列:(1)矢状位T2WI(TR/TE为4 000 ms/72 ms,层厚、层间距分别为3 mm、0.5 mm);(2)冠状位T2WI(TR/TE为6 620 ms/108 ms,层厚、层间距分别为3 mm、0.5 mm);(3)冠状T2脂肪抑制序列(TR/TE为5 620 ms/180 ms,层厚、层间距分别为3 mm、1 mm)。
CT组:所有操作同MRI组。
通过扫查获得的MRI图像由两名主治医师诊断,观察患者膝关节损伤的部位、大小、深度,以及与肛门直肠、肛门括约肌等邻近组织的关系,如果两人诊断结果出现分歧,则通过讨论最后得出统一诊断结果。
2结果
2.1 MRI组与CT组检出率比较
MRI组患者的深部脓肿、复合脓肿及单纯性膝关节损伤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注:两组在检出总数和检出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
2.2 MRI组与CT组SNR值比较
MRI组与CT组对膝关节损伤SNR值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组的信噪比优于CT组
注:两组在深部脓肿、复合脓肿、单纯性膝关节损伤的信噪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
3.讨论
目前膝关节损伤的诊断方式多样化,有临床指检、经直肠双平面超声(TRUS),核磁共振(MRI),为了减轻疾病对患者带来的痛苦,应选择最适合患者本人的检查手段,因为核磁共振与其他两种最大的区别为不是侵入性检查,对于患者造成的疼痛比较小,并且对于深部脓肿有着一定的优势,MRI可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轮廓,与其周围软组织的关系,对于临床大夫提供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郭翠萍,时胜利,陈琬,等.正常小儿及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患儿肛周肌群的MRI应用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37(7):1187-1189.
[2]王军大,张桢,杨华,等.MRI对糖尿病肛管直肠周围感染的诊断价值[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8,43(9):55-61.
[3]殷骅,胡晶晶,魏秀芝,等.经瘘管超声造影在肛瘘诊断中的应用[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2018,15(11):844-849.
沈子翔(1997.02-),男,汉族,本科,山东协和学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
杨凯(1982.02-),男,汉族,山东济南人,讲师,研究生,主要从事针灸治疗颈肩腰腿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