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工作的落实对于促进医疗事业发展、保证国民经济正常发展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而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工作在实践落实的过程当中做好生物安全管理是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基础和前提,做好生物安全管理优化十分重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展开分析。
一、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从事与病原微生物相关的实验工作,而病原微生物一般情况下具有着较强的传染性,如果不做好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则很容易会对人类环境和社会造成大范围的影响和破坏。一般情况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生物可以分为四大类别,对于社会和公众安全的影响从低到高依次递升。第四类病原微生物一般情况下并不会对人体或动物产生危害或造成疾病。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容易会让动物或人类产生疾病,但是无论是从疾病所造成的影响还是传播风险来看都是相对较小的,并不会出现严重疾病,或者出现严重疾病的概率相对较低,且针对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所引发的疾病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和处置方案。第二类病原微生物很容易会让动物或人类产生严重疾病,同时传播力相对较强。一类病原微生物不仅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疾病,同时传播力度也相对较强,除此之外,该类微生物往往是并没有发现的病原微生物或者是已经灭绝的病原微生物,在疾病解决上面临着较多的问题和困境[1]。
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所影响的范围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同时对于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社会稳定和公众安全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落实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做出优化和调整。
二、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落实路径
1、质量与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
明确管理体系是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可以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落实奠定保障指明方向,进而确保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规范性开展,而在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需要从实验室准入标准、操作规范、个人防护、健康监护、消毒效果、菌种保管,废弃物处理和意外处置、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等各项制度共同着手展开分析和讨论,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内容。在管理体系优化的过程中,需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方向。
首先,需要强化责任体系建设,明确责任划分,尤其是管理部门、检测部门、保证部门的部门职责和相互关系需要在责任机制中有效体现出来,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相关工作人员更好地明确工作内容、工作方向、工作标准,有效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同时在出现问题时也可以及时的加以处理,快速的进行解决,进而保障各项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落实。
其次,需要加强监督机制建设,考量到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所带来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需要定期的落实安全督促检查工作,分析安全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按照规定标准评估各部门工作执行情况,保障各项工作有效开展有序落实[2]。
最后,在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和优化的过程当中必须参考相应的文件规定,严格按照文件规定程序落实管理工作和监督工作。
2、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人员始终是工作的最终践行者和落脚点,工作人员的素养和能力将会直接影响安全管理的落实效益,而在人员管理上,主要可以从人员准入、人员培训和健康监护三个角度展开讨论和分析。
2.1人员准入
除了实验工作人员以外,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需要加强对客座人员和新工作人员的准入管理,这部分人员在进入生物实验室之前必须了解实验室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范以及实验室潜在风险,在接受相关考核之后才可以进入实验室,尤其是新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而在正式操作实验之前,相关工作人员必须签订知情同意书并由应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才可以进入实验室。在实验室进入之前,需要保证相应人员并非易感人员或感染后容易出现严重后果的人员,例如如果身体出现损伤或者是出现发热情况存在免疫缺陷的人员坚决杜绝进入生物实验室。
2.2人员培训
加强人员培训是保障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重要基础,而在人员培训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需要明确培训周期,通过周期性、系统性、理论性培训,让相关工作人员不断的接触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紧跟时代和社会的步伐更新知识储备,优化能力结构。其次,需要调整训内容,在培训内容调节的过程当中一方面需要加强专业领域的内容培训,例如锐器操作、生物安全柜使用、样本运输、意外事故处理、逃生演练等等,以此为中心强化相应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促进其专业性发展。另外一方面需要加强观念态度的培训,让相关工作人员树立安全防护意识,同时更需要通过培训工作落实让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端正工作态度,树立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责任感、职业归属感、职业认同感,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落实的重要性与影响,进而有意识的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积极主动的优化自己的工作方法,保障安全管理乃至实验操作人员具备较高专业素养的同时端正工作态度[3]。
2.3健康监护
落实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测同样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展开病原微生物实验之前,需要明确病原微生物的危害影响,并且根据病原微生物的特点制定健康监护计划,并且确定并备齐相应的防护药物,通过打针、服药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免疫机能,如果出现患病人员则需要及时的加以医疗干预和医疗治理,避免问题越拖越大,造成更大的影响。
3、菌种和阳性样本的管理
样本管理主要可以从保存和运输两个角度来展开分析。从保存的角度,相关工作人员在菌种和阳性样本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标准,一类菌种或阳性样本需要及时上交给国家部门,由国家菌种保藏单位落实保存工作。而二类、三类、四类菌种则需要建立保管是单独存放,保管室的保管原则为双人双锁,加强对菌种保管式的安全防护建设,避免菌种丢失或被盗窃的情况出现,例如可以通过控制人员出入、备急救药品、建立销毁领用制度等等,菌种保存与管理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落实执行[4]。
从菌种运输的角度来分析,在菌种运输的过程当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标准配备安全防护措施,尤其是在跨省运输且运输菌种属于二三类菌种时还需要填报申请材料,在经过相应职能部门审核之后才可以落实运送工作。
4、环境与设备管理
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所涉及到的设备是相对较多的,且大多属于精密型设施设备,加强设施设备管理既有助于各项实验工作的有效落实,同时也可以更好的保障人身安全,而在设施设备管理的过程当中,一方面需要保证设施设备质量,确保设施设备符合与《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一般情况下,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所涉及到的设施设备需要满足生物安全二级标准,这类设备在生物实验中应用频率最高且使用最多。除此之外,还应当设置生物安全柜,配备洗眼设施、高压蒸汽灭菌器等等。生物安全柜在设定和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防止啮齿类动物或节肢类动物进入,可以通过设计自动关门、可视窗或防虫纱窗等多种方式避免生物进入破坏生物安全柜中的设施设备,也避免其中的设施设备遭到污染产生细菌[5]。
其次,在生物实验室设备管理的过程当中需要落实设施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确立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机制,定期的落实设施设备的维修保养。一方面保证设施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避免设施设备精准性受到影响或出现运行故障的情况。另外一方面可以延长设施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施设备的投入成本。
最后,需要加强对设施设备操作上的规范和管理,保障相关工作人员操作的规范性在实验操作的过程当中合理使用耗材,同时如果涉及到高浓度的感染材料时应当在安全柜内进行操作,明确各类消防灭菌的放置地点以及使用方法,锐器的摆放位置和使用方式也需要严格规范,以此为中心加强设施设备管理。
5、废弃物安全管理
废弃物安全管理是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核心内容,废弃物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则很容易会危害公众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在废弃物安全管理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落实管理工作。
首先需要抓住废弃物安全管理的重点与核心,例如实验室的培养物、储存物、垃圾等等,这些废弃物在处置的过程当中需要以安全为第一要件,有效落实废弃物的处置工作[6]。其次,需要明确废弃物安全处置的流程,第一,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对废弃物进行毒灭菌,在此之后进行无害化处理,如果废弃物中包含锐器,则应当将其置放于有盖密闭兼顾防漏的容器当中,在运送出实验室之后需要及时消毁。最后,考量生物实验室废弃物处理带来的社会影响相对较大,很容易会造成社会安全事件,疾控中心需要针对废弃物处置和管理方面的问题加强制度建设,例如废弃物的消毒制度,在废弃物处置的过程当中严格按照制度规范落实处置方法,同时必须配备消毒剂,在消毒剂正式使用之前必须保证消毒剂仍旧处于有效期内,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分析消毒剂是否具备应有的消毒效果,在此基础之上落实消毒工作,保障废弃物处置和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6、个人防护和应急预案
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在落实的过程当中不仅需要考虑其公众影响,更需要考量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不容否认的是,尽管各项安全管理工作都有效落实于实践当中,但是还需要分析是否可能会存在突发性事故和随机性事件,针对于这类问题加强个人防护设置应急预案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情况下,在不同工作内容中,对于安全防护和应急预案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在生物实验市必须配备至少一套安全防护用品,保护实验者的手部、面部、足部、身体、头部的安全。
在生物实验操作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考量到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在实验中采用的安全设备,例如防护手套、护服等定期要进行检查,保障防护服处于有效期内,同时需要做好防护服等相应防护设备的储备工作,避免在应用时出现没有防护用品或防护用品过期的情况。
在展开生物实验之前需要做好应急预案,针对不同生物实验问题明确应急预案手段,提高突发性问题的应对能力,将风险控制在最低,将影响控制在最小,一旦出现突发性事故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由现场指挥官指导调度。同时在日常工作落实的过程当中,还需要对应急设备加强控制和管理,例如应急照明、应急报警、维护、急救、消毒等方面的设施设备需要始终保障其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除了需要针对不同生物实验确立应急预案以外,还需要针对常规性、常见性风险事故建立应急措施,例如火警、盗抢、水险、设备故障、样本泄露、人员暴露等造成的感染问题都需要确定应急预案,并且明确处置方法和解决手段[7]。
结束语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中生物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社会安全稳定以及相应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需要从人员管理、样本管理、设备管理、废弃物安全管理、个人防护和应急预案等多个角度共同着手,对安全管理策略方法做出有效优化,加强对其的关注和重视,完善规章制度,随时检查,通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专项稽查等多种方法保障安全管理工作有效落实于实践当中。
参考文献:
[1]杨慧娟,王建华,乔恩发,雷媛,黄玉芬,白斌.云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21,48(02):354-358.
[2]蔡亮,陈长,贺健梅,湛志飞,邓军卫,王革生,陈曦.2018年湖南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调查与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1):1400-1402+1409.
[3]宋莉,赵敏婧.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20,30(06):586-588.
[4]贺学俊.基层疾控机构对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20,18(03):23-24.
[5]李萍,李俊青,吴文广.2017年东营市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8,24(04):284-287.
[6]徐少华,黄凤珍.重庆市开州区22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现况调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14):157-158
[7]张弘,王丽,张双宅,徐保红,高伟利,李秀娟.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及建设发展现况[J].医学动物防制,2014,30(09):1062-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