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心脏瓣膜病(VDH)较为常见,该病症一旦发生,则患者极易合并心房颤动(AF),而AF发作后,则极易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心源性猝死、卒中、心功能不全、血栓栓塞等,严重影响心脏手术后近远期效果[1-2]。目前对于VDH合并AF患者,临床治疗时需注意采取有效措施同期干预AF,以保障整体疗效[3]。近些年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射频消融(RFA)与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治疗获得了广泛应用,且疗效较为确切[4]。因此本文试验病例共80例,疾病名称均为VDH合并AF,就诊于2021.01~2022.10内,按排号均分为2组(40例/组),双号对应乙组,单号对应甲组,则探究了VDH合并AF采取RFA与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做以下阐述: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试验病例共80例,疾病名称均为VDH合并AF,就诊于2021.01~2022.10内,按排号均分为2组(40例/组),双号对应乙组,单号对应甲组。年龄项目:35~75岁内;均龄项目:乙组(56.3±10.4)岁,甲组(56.2±10.5)岁。性别(男/女)项目:甲组为23/17,乙组为22/18。入组时2组调查前述资料明细无较大差别,同类对照后P>0.05。参与方式:均为自愿入组;伦理批准:按照惯例已获得通过。
入选条件:均符合AF诊断要求;均经心电图确诊;均存在VDH,且经心脏超声明确;症状显著且药物疗法无效;资料完整;配合度良好。
排除条件:冠心病;手术禁忌;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Ⅲ度阻滞;左心房增大显著;伴除AF外的心肌病,如复杂心律失常;精神疾病;凝血及免疫障碍;资料缺失;失访。
1.2方法
甲组给予心脏瓣膜手术治疗,行全麻+气管插管处理,将手术切口作于胸骨正中,然后对体外循环予以建立,按照患者意愿及年龄对瓣膜置换术中使用生物或机械瓣膜予以合理选择。若患者存在心房血栓,则需先取血栓,操作前需促使心脏停播;若患者存在三尖瓣中重度关闭不全复跳,则需将临时起搏导线缝置在新表心外膜,并实施三尖瓣成形术处理。而乙组在前组手术前提下给予RFA同期治疗,手术入路经胸骨正中进行,在体外循环浅低温下实施RFA,以顺行灌注保护心肌,建立体外循环之后,采取环形消融对右肺静脉前庭加以隔离,采取线性消融处理右心耳、三尖瓣环、右心房小切口至上下腔等。将主动脉以降温阻断,将房间沟、房间隔、右房壁在心脏停播后合理切开,并将Marshall韧带切断,呈环形消融右肺静脉并隔离,然后将左心耳切除,消融处左上肺静脉与左心耳间隙,并将残端缝闭。然后消融处理二尖瓣环下部与房间沟切口下方连线部位及下腔静脉、三尖瓣环下部与管状静脉窦口的连线部位,同时消融处理右下至左下、右上至左上等肺静脉连线部位,使之交合前述消融线后产生Box-Lesion。采取3~5次消融处理各个连线,结束后置换心脏瓣膜,复跳后缝合右房切口,并将体外循环车例,将临时起搏导线留置于心外膜。
1.3观察项目
对照指标包括:
(1)心功能项目:涉及术前、术后半年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房内径(LAD)等。
(2)心率水平:涉及术后运动及静息时心率。
(3)窦性心律:记录时间为术后即刻、出院时、1个月、半年时恢复占比。
1.4分析数据
本次方法为x²、t值处理,对象为1.3中指标,涉及计量和计数值类型,以SPSS22.0为本次软件,涉及[n(%)]、等形式呈现,要求P<0.05为结果,该值提示统计后统计具备相应的意义。
2.结果
2.1对比心功能
对照处理术后半年时LVEF、LVDD、LAD等项目,乙组各结论水平优于甲组(P<0.05);但术前2组数值接近(P>0.05)。见表1。
表1:比较心功能(x̄±s,n=40)
2.2对比心率水平
对照处理术后运动及静息时心率项目,乙组各结论水平均低于甲组(P<0.05)。见表2。
表2:比较心率水平(x̄±s,次/min)
2.3对比窦性心律恢复情况
对照处理术后窦性心律恢复占比项目,乙组各结论水平均高于甲组(P<0.05)。见表3。
表3:比较窦性心律恢复情况[n(%)]
3.讨论
在心脏病变中,VDH较为多发和常见,且患者发病是因感染、退行性变、黏液变性、风湿热等损伤心脏瓣膜所致,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且由于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本病患病人数呈不断增多趋势[5]。VDH发生后因us扭伤心功能,且心房复合加重,存在退行性窦房结改变,所以极易导致AF,从而影响其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6]。在VDH合并AF进行治疗时,常规心脏瓣膜手术尽管可起到一定治疗作用,但无法显著改善AF症状。所以近些年临床多在此种手术期间采取RFA同期治疗,以有效改善AF症状。RFA主要采取线性、连续消融技术减少心房组织中相互连接的折返显露,可对心房同步传输优势予以保障,也可简化手术难度,并减轻操作损伤,还可提升心脏组织透壁性,并且能预防和减少各种并发症,从而促使AF有效转复,进一步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7]。本文结果中,对照处理术后半年时LVEF、LVDD、LAD、术后运动及静息时心率、窦性心律恢复占比项目,乙组各结论水平均高于甲组(P<0.05)。可见,VDH合并AF采取RFA与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治疗呈现出了突出作用和优势。
综上,VDH合并AF采取RFA与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治疗的效果优良,可改善心功能,快速恢复窦性心律,可进一步借鉴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凯,王云涛,刘博,等.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的疗效及术后窦性心律转复的影响因素[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0,18(11):1001-1005.
[2] 张小雨,李莎,刘雅荔.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观察[J]. 健康之友,2022,04(3):37-38.
[3] 韦小勇,葛圣林,朱正艳,等. 瓣膜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50例效果观察[J]. 安徽医药,2022,26(1):147-151.
[4] 李慧. 心脏瓣膜手术同期房颤射频消融的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129.
[5] 糜烨东,张林飞,单立梅,等. 心脏瓣膜病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疗效分析[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7,26(10):738-741.
[6] 魏涛,李学文,王宗超,等. 心脏外科手术同期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J]. 中国医药,2021,16(9):1300-1303.
[7] 冀攀. 心脏瓣膜病伴发心房颤动手术同期行单极冲洗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学工程,2020,28(10):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