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的研究策略
DOI: 10.12721/ccn.2021.157068, PDF, 下载: 173  浏览: 1984 
作者: 杨芳
作者单位: 大理州财贸学校 671003
关键词: 中职;物流服务与管理;教学改革
摘要: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中,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利好政策,中职学校要利用好政策,积极进行改革。中职学校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智能化物流实训室的建设,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编制精品课程,大胆创新,从而培养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针对物流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现存的建设基础弱、产教融合欠深入等困境,需健全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联合行业企业共建,优化团队结构,选强配优团队领军人,加强师资能力提升培训,增强团队凝聚力。

教育部在2019年5月13日正式出台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建设方案》)中明确提出:经过三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针对当下如何有效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俨然已成为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及学校办学水平的当务之急和重要举措。中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技术人才的主要单位,随着社会发展与需要,其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也逐渐提高。因此,为了适应时代发展,能让学生快速投入工作中,中职院校往往通过校企合作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性与实践能力,达到学生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一、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意义

(一)提升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物流产业升级发展需求

近年来,随着中职物流专业教学改革持续深入,高素质物流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逐年提高,但与蓬勃发展中的现代物流行业相比,人才供给仍难以满足用工需求。要进一步增加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数量,支撑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高水平的专业教师。我校依托大理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项目,大胆实践探索,坚持“强生必先强师”的思想,集中资源力量重点打造一支具备理论、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二)总结教师建设成果,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转变中职物流人才培养思路及培养模式智慧物流引入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多项先进技术,大量物流专业人才的引进促进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1]。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兴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智能机械臂、智能送货人、智能三维仓库等智能设备应运而生。人工分拣、配送、仓储等物流环节将会逐渐被先进的机器生产力取代。目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传统的仓库管理员、信息员、运输调度员、配送员、叉车工等,但是这些岗位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科技的发展,已经在慢慢消失,如京东物流已经采用机器人配送、苏宁物流的自动化分拣等,取而代之的是智能仓库操作员、机器人操作员、物流仓库货架“蜘蛛人”操作岗位、智能分拣设备操作员等。中职学校物流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要以智能物流为基础,转变人才培养思路,要以市场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以岗位为能力核心的课题体系,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化物流岗位的物流专业人才。

二、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的研究策略

(一)健全体制机制,建立标准

在“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建设背景下,学校应建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符合团队培养的管理模式,为团队发展构建良好的制度环境。研究制定《大理白族自治州财贸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认证标准》。着重从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出发,丰富“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内涵,依据职业教育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际需要,因地制宜科学制定“双师型”教师认定及聘用标准。采取“双师型”教师资格动态管理制度,使教师依照相关要求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实施相应的教师管理配套政策,将资格认证与职称申报、岗位聘任、期末考核评优相衔接,与“物流专业建设”项目及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实现真正对接。

(二)建立产教融合“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搭建校企行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能否达到长期的合作机制,取决于教学手段及方法的可操作性,为了跟上社会步伐,满足企业需要,学校应及时更新教学,确保学生学到的是最新知识。首先,学校可根据企业提供的物流管理资料作为课堂教学素材,为学生讲解最新物流管理知识,使学生对企业工作具有一定认识;其次,对学校教师进行专业性、系统性的培训,使其拥有最新的物流管理知识,掌握物流管理的实操技术,学校可令教师去企业进行实操训练,不但使其拥有专业技能,还可增加工作经验,为教授学生带来有利条件;第三,邀请物流企业有经验、有能力的工作人员为学生授课,增加学生实践能力,或引进专业的“双师型”人才,增加师资力量;最后,邀请物流行业有经验、有能力的专业人员以讲堂形式为学生授课,使学生看到物管企业的发展方向,增加其学习动力与信心。

(三)创新物流专业教学模式,鼓励物流师生创新创业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战略下,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将理实一体化运用好,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中职学校的评价体系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积极进行创新,也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目前,社会的创新发展推动了学校知识的更新,我认为,要慢慢改变这样模式,将创新技术运用到实践,从而推动企业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技能大赛也推行了“创新创业”项目的比赛,目前,高职和本科院校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在中职学校还推广不足,中职学校的师生要加强重视力度,通过技能大赛推进师生的创新创业工作,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教师应主动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要求,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

三、结论

中职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不能一蹴而就,任重道远。在“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项目建设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效果直接影响专业群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政、行、企、校四方协同,需要教师积极面对,凝心聚力为促进物流行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Z].2019-5-13.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1-24.

[3]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大理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计划的通知[Z].桂教职成(2019)61号,2019-12-21.

[4][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7.

[5]欧才学.中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12(1).

[6]况漠,况达.中国智慧物流产业发展创新路径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