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班主任管理教育
DOI: 10.12721/ccn.2024.157065, PDF, 下载: 162  浏览: 1060 
作者: 皮娟娟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第三小学,722300
关键词: 小学数学;班主任管理;渗透
摘要: 随着传统教育的革新,班主任管理工作作为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也在点滴中发生着转变,尤其是近几年,随着融合思想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践行,如何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优化两方面工作的效果,就成为了当下小学班主任教师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和班主任管理结合的价值入手,思考小学数学教学与班主任管理有效结合的策略,希望能对后续课程展开予以帮助。

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尚未成熟,价值观尚未形成,理解和判断能力受家长和老师的影响。为此,必须从小学阶段加强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同时小学生的主要特点是生动活泼,这一特点会对小学数学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教师的教学课堂进程。为此,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与调整,加强学生自我约束能力。与此同时,班主任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让学生在教师的督促下茁壮成长。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班主任管理教育的重要性

小孩子天生就爱玩,特别是小学生。若不能很好地理解和管理,将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些课程对小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老师既要重视学生的课堂表现,又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班主任的工作更容易从内心深处去关注孩子,所以这就需要把小学数学教学和班主任管理有效结合起来。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自律,还能运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提高班主任的管理能力。与此同时,二者的结合也能创造双赢的局面。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班主任管理教育的途径

(一)明确班主任与数学教师的关系

要实现班主任管理和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必须明确班主任和数学教师之间的关系。数学学是小学生学习系统中的一门基本学科,是培养学生思维和智能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堂教学。而数学教师作为班主任,既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以数学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另外,老师也要积极与学生交流,了解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并尽可能地给予帮助,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此,班主任要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改变数学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

班主任要正确认识课堂管理和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而小学数学更多地是以知识为中心,而课堂管理更多地是对学生好习惯的培养。在外表看来,这两个人并无关联,但实际上,内在关系是紧密的。高年级的班级管理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自觉遵守各种制度、规则。因此,整合的课堂管理能强化学生的知识学习,并能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总而言之,把数学教学和课堂管理结合起来,能更好地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营造积极、健康的课堂环境。

(三)围绕教材开展教学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也是重要载体。老师组织课堂活动,开展教材教学。然而,小学数学教材在运用上存在着一些缺陷。材料掌握不够、模式单一、教材运用不灵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课堂参与程度低,严重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教师职业能力的提高。所以,作为班主任和数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结合年龄、兴趣等因素,让课堂更有吸引力,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百以内的加减法为例为例,教师在解释百以内的增减时,可通过课堂游戏、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们扮演一个个数字,增加师生沟通的机会,同时增加课堂气氛活动,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这对于教师的课堂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班主任要在教学中主动和其他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交流教学经验,对于促进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育观念不断创新的今天,学生不可能独立地去认识知识,当学生理解了其来源,运用知识,才能真正地学习。班主任与老师主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他们都是课堂的主体,但是,实际上,教师、班主任都要认识到学生是主体,以促进学生成长为根本宗旨。为此,在数学课堂中,班主任要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积极思考,教会学生解决问题,并在面临问题时寻求帮助,这不仅对数学学习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将来学习其它学科、发展都很有帮助。所以,在教学中,通过生活教学,教师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采用生活化教学,加强与学生沟通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这对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数学教师要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理念,改革、创新数学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实际的需求,数学家应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数学教学。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智力、心智发育尚不成熟,生活经验有限,好奇心强,长时间专注力较差。教师应从对学生的认识出发,采用生活本位的教学方法,把数学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举例来说,在学习“统计与概率”课程时,老师可以把学校的一些日常工作介绍到课堂上,并且让学生统计班级上红领巾佩戴的情况、各班及各班的卫生状况等。这几个较常见的例证放在数学教学中,它们都和学生紧密相关,而通过例题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对其更加熟悉,这不仅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使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为密切。

三、结语

简而言之,新《教学法》提出了把小学数学教育与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这既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数学教师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学科教育,要主动地将道德教育要素与教学手段相结合,注重课堂上的实践性教学,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对其进行一种隐性的道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厚银.浅议小学数学与德育教育的有机整合[J].读与写,2015(3).

[2]张磊.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J].祖国:教育版,2013(4).

[3]于国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4).

[4]杨光.数学思维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20(07):202-203.

[5]段家云.寓德育教育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读写算:教研版,2014(13):121.

[6]何晓霞.浅析素质化教育视域下小学数学班主任加强数学教学管理的策略[J].考试周刊,2022(19):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