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改善效果分析
摘要: 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后对于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范围确定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研究对象以年龄大于60岁的糖尿病患者为主,入组样本共计86例,经系统随机化法将其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占43例,前者实施常规护理,后者选用护理模式为综合护理,评估整体护理效果,具体内容包含睡眠质量、遵医行为评分。结果:护理实施后,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观察组各评估项目测定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遵医行为评分,观察组测定数值明显偏高(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予以其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睡眠障碍具有确切的改善效果,可提高患者疾病认知以及遵医行为,具有较高借鉴价值。

糖尿病属于全球范围内较为多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患病群体,因炎症刺激、病毒感染等多因素影响自身免疫系统,导致蛋白质、脂肪不能正常代谢,机体胰岛素异常分泌,导致血糖处于升高状态[1]。患有糖尿病者临床症状表现口渴、多尿,夜间频繁上厕所、喝水,影响睡眠质量,大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伴随睡眠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还需加强护理干预。常规护理模式依照患者病情加以干预,护理模式单一,难以满足患者护理需求,而综合护理干预模式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护理评估、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内容环环相扣,能够保证护理服务质量[2]。为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于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本文展开对照试验,研究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本院年龄大于60岁的糖尿病患者,入院诊治时间范围于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抽检样本共计86例,应用系统随机化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纳入43例,分析其基本信息。对照组入组43例患者中包含男性29例,女性共计14例,年龄最小值为60岁,最大年龄者为82岁,平均年龄(71.32±2.89)岁,病程4-15年,平均(9.65±1.52)年。观察组收治患者性别构成为男性27例,剩余16例为女性,年龄最小者62岁,上限值为79岁,平均年龄(72.05±2.63)岁,病程3-15年,平均(9.71±1.64)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X2、t检验,统计值为(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本组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2)入组患者年龄大于或者等于60岁;(3)入院时患者表示入睡困难,频繁夜醒,PSQI评分大于7分;(4)沟通能力、视听功能正常,病历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合并发生严重脏器功能性疾病者;(2)患有感染性疾病;(3)认知障碍、意识障碍;(4)伴有其他慢性代谢性疾病;(5)沟通障碍;(6)治疗依从性较差;(7)临床资料缺失以及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研究方法

1.3.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主动向患者、家属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包含治疗期间所用药物、胰岛素正确使用方式、作用机制,促使患者遵医嘱用药,此外调整患者膳食结构,采取适度有氧运动形式,如有负性情绪发生加以安抚,指导患者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在患者出院以后定期随访。

1.3.2  观察组  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睡眠干预:在患者睡前,护理人员予以肢体按摩,按摩区域以足底、腰部反射区域为主,至少按摩5min。此外对患者实施睡眠指导,尽可能减少患者日间平躺于床上的时间,在清晨时安排患者适当运动,午休时间控制于30min左右,除日间活动以外采取文娱活动以及睡前阅读等方式,告知患者如有睡意及时上床睡觉。(2)环境干预:患者入院以后,护理人员主动介绍医院环境,告知入院须知,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为患者构建安静以及整洁的病房环境,在护理操作时确保动作轻柔,将病房内的噪声控制于30-40dB,尽量避免在夜间执行护理操作。适当于患者病房中放置绿植,每日开窗通风,定期灭菌消毒,确保病房日照充足,控制室内温度为27℃,湿度为50%-60%,提高患者护理体验。(3)心理疏导:入院后,护理人员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其主要心理特点以及临床表现后,依照负面情绪选择合理的心理支持手段。例如,对于表现为情绪低落、孤僻的患者,护理人员与其多加沟通,促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医护人员予以的关怀;存在焦虑等负性情绪者邀请预后良好的患者讲述成功经验,提高疾病认知;表现为抑郁者,了解抑郁发生原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应用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疏解患者负性情绪,促使患者于治疗期间始终保持乐观的心理状态。(4)认知干预:大多老年糖尿病患者表现为认知不足,依照其实际情况实施健康教育,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构建沟通交流的渠道,促使护患之间彼此信任,介绍糖尿病症状以及概念,促使患者充分意识到糖尿病并发症以及保健措施。认知不足者简单介绍糖尿病相关内容,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促使患者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积极应对糖尿病。(5)营养支持:限制热量摄入,构建合理的膳食结构,严格按照患者体质量、年龄、活动量计算热量,依照患者护理需求调整膳食结构,保证其饮食规律。(6)运动干预:依照患者机体耐力制定针对性的运动方案,确保患者机体可耐受,尽量选择可操作性强、安全性高、可长期坚持的运动方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有氧运动形式为主。

1.4  观察指标

1.4.1  睡眠质量   以理查兹-坎贝尔睡眠量表(RCSQ评分)为评估工具,用于测评患者睡眠质量,评估内容包含觉醒次数、睡眠深度、觉醒时间比例、整体睡眠质量,单项指标记作0-20分,数值越高睡眠质量越高[3]

1.4.2  遵医行为评分   应用科室自行设计的调查量表评估患者遵医行为,评估内容包含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戒烟戒酒以及定期复诊,单项指标记作0-100分,数值越高表示为遵医行为越强。

1.5  统计学方法   经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版本为SPSS22.0的统计学软件统计数据组间差异性,计数资料用构成比(n、%)形式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呈现,如统计结果为P<0.05或P<0.0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睡眠质量比较  观察组5项睡眠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86例患者睡眠质量评估(x̄±s,分)

截图1737686308.png2.2  两组间遵医行为对比  以对照组为参照,观察组5项遵医行为评分较高,数值对比存在较大差异(P<0.05),如表2。

表2遵医行为评分对比结果(x̄±s、分)

截图1737686319.png3  讨论

随着老龄问题加剧以及人们生活习性的转变导致老年糖尿病发生率逐年提升,已经发展成了影响老年人群健康的常见疾病,因糖尿病需要终身治疗,长时间用药导致患者面临巨大挑战[4]。再加上老年患者肝脏功能降低,药物代谢也随之减缓,长期应用降糖药治疗损伤身体机能,效果不够理想,还需配合护理干预。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相应的干预计划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以及遵医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出现此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常规护理措施较为单一以及片面,无法满足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综合护理措施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依照患者个体差异采取环境、睡眠、饮食、运动、认知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确保患者整体睡眠质量得到提升,可保证护理操作安全性[5-6]。此外,综合护理将患者各项护理操作集中于日间,注意给予患者睡眠指导,改善患者因糖尿病相关因素引起的睡眠质量变差等情况,促进其睡眠质量加以改进,能够确保机体处于稳定状态,为患者及早康复提供外界环境,能够全方位满足患者认知需求、心理需求,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为改善患者预后创造了较好的条件[7-8]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患者经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睡眠障碍以及遵医行为,可提高患者认知水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吴美玲,徐婧,张丽.全科理念下连续动态随访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19):107-110.

[2]张颖,任亚梅.循证护理在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6):138-141.

[3]陈琳燕,陈云峰.老年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14):141-144.

[4]涂金珠.多平台综合护理教育干预在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14):145-147.

[5]王莹,上官修齐,何锦.多学科协作模式联合个体化饮食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23,26(09):136-139.

[6]何艺珍.胰岛素强化治疗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遵医嘱用药和合理膳食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9,31(12):152-153.

[7]黄金燕.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效果[J].中国误诊学杂志,2021,16(01):62-63.

[8]林茹萍,陈琳琳.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9):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