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关怀的重症医学护理模式构建与实践
摘要: 传统的重症医学护理模式多侧重于疾病的生理救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对患者整体健康关注度的提升,人们逐渐意识到这种单一聚焦生理层面的护理模式存在局限性。因此,构建基于人文关怀的重症医学护理模式具有极为迫切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章对基于人文关怀的重症医学护理模式构建与实践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重症医学作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承担着救治生命垂危患者的重任。人文关怀强调尊重患者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患者的心理、情感和精神需求。在重症医学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实施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增强信心和勇气,促进康复进程。

一、当前重症医学护理模式存在的不足

(一)情感与心理关怀缺失

在重症医学护理中,往往侧重于患者的生理指标监测与疾病救治,对患者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关注不足。患者处于重症监护室这一特殊环境,面对陌生仪器、病痛折磨以及对病情的担忧,极易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然而,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繁忙,缺乏足够时间和专业心理辅导技巧,难以深入与患者沟通交流,不能及时察觉并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康复进程,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二)家属参与度受限

现行重症医学护理模式下,家属的参与度被极大地限制。家属通常只能在规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外等待,无法深入了解患者的实时治疗情况和护理细节。这种隔离状态使家属内心充满焦虑和不安,他们对患者的关心和支持难以直接传达。家属因缺乏参与护理过程的机会,无法与医护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协作,导致医护人员难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生活习惯等信息,进而影响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不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和家庭整体的心理调适。

二、基于人文关怀重症医学护理模式的优点

(一)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该护理模式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情感需求,护理人员通过积极的心理疏导,如耐心倾听患者的担忧、给予安慰与鼓励,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在舒适且人性化的病房环境营造下,患者身心得到放松,更利于生理机能的恢复。为患者播放舒缓音乐、调整适宜的光线,可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使其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更趋稳定,从而加快康复进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住院时间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二)提升家属满意度与护患关系和谐度

人文关怀的护理模式注重家属的参与和沟通,医护人员及时向家属通报患者病情进展,并指导家属参与部分护理工作,如协助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给予患者情感支持等。这让家属感受到被尊重与信任,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家属的积极配合也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良好的互动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减少了护患矛盾的产生,为患者营造了一个充满温暖与支持的医疗环境,有利于患者的整体治疗与康复。

三、基于人文关怀重症医学护理模式构建与实践的策略

(一)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

深入了解每位重症患者的独特背景,包括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据这些信息,为患者量身定制护理计划。对于文化程度较高且关注自身病情发展的患者,护理人员可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满足其求知欲;对于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在遵循医院规定的前提下,尊重其信仰习俗,如为基督教徒安排特定的祈祷时间与空间。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计划的灵活性与适应性,使护理措施能精准对接患者各阶段的需求,让患者感受到被特殊对待与重视,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二)加强心理护理与情感支持

培训专业的心理护理人员,使其掌握多种心理评估工具与干预技巧。每日定时对重症患者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及时发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针对患者的心理问题,采用个性化的干预措施。如通过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引导患者倾诉内心的痛苦与担忧;运用放松训练,如深呼吸训练、渐进性肌肉松弛等,帮助患者缓解身体的紧张感;组织患者间的交流活动(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让他们分享抗病经验,增强彼此的信心与勇气。护理人员还应给予患者充分的情感关怀,通过温柔的语言、亲切的眼神、轻柔的触摸等非语言沟通方式,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与支持,建立起牢固的信任关系。

(三)优化病房环境与设施

从患者的感官体验出发,打造舒适、温馨且人性化的病房环境。在视觉方面,采用柔和的灯光色调,避免强光刺激,可安装可调节亮度的灯具以适应不同时段的需求;病房墙壁装饰以舒缓情绪的画作或自然风景图片。听觉上,保持病房安静,设置隔音设施,同时可提供舒缓的背景音乐选择系统,如古典音乐、自然音效等,帮助患者放松心情。嗅觉方面,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可使用淡雅的香薰,但需注意避免引起患者过敏。在设施配备上,确保病床的舒适性与可调节性,方便患者变换体位;增设家属陪护区域,配备舒适的座椅、折叠床等,使家属能够在患者身边给予陪伴与支持;在病房内设置便捷的通讯设备,方便患者与家属随时联系。

(四)促进家属参与护理过程

在患者入院时,详细向家属介绍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以及患者的治疗计划与护理流程,缓解家属的陌生感与焦虑情绪。定期组织家属培训活动,内容包括基础护理知识与技能,如协助患者翻身、喂食的正确方法等;疾病相关知识普及,使家属了解患者病情变化的观察要点;心理支持技巧,教导家属如何给予患者有效的情感鼓励。为家属制定个性化的参与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与家属的实际情况,确定家属可参与的护理环节与时间安排。在病情稳定期允许家属协助进行简单的康复训练、陪伴患者进行户外活动等。

(五)医护团队人文素养提升

开展系统的人文关怀培训课程,涵盖医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沟通技巧等多方面的内容。通过理论授课、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医护人员对人文关怀理念的理解与认知。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参加人文关怀主题的研讨会与学术交流活动,分享国内外先进的实践经验与研究成果,拓宽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建立人文关怀考核评价体系,将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人文关怀表现纳入绩效考核指标,如患者满意度调查中对医护人员人文关怀方面的评价、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质量评估等。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人文关怀的重症医学护理模式是对传统重症护理的深度优化与拓展,在实际推行过程中需持续关注医护人员的培训深化、护理资源的合理调配以及人文关怀理念在不同医疗场景下的灵活应用等问题。未来应进一步探索如何将人文关怀与新兴医疗技术更好地融合,不断完善和丰富这一护理模式,使其在重症医学护理领域发挥更为持久且深远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吴珠娇.持续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养生,2022,22(17):1496-1498.

[2]黄瑜梅,龚美红.人文关怀在重症医学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7):144-145.

[3]李秋娟,栾芳,姚晓静.人文关怀护理对重症医学科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2):51.

[4]李琳.持续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探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3):70.

[5]包红梅.人文关怀在重症医学科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