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骨外科手术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中老年患者成为其中的重要受术群体。在手术室护理环节,中老年患者因其特殊的身体和心理状况而具有独特性。他们的身体恢复能力较弱,对手术的耐受性较差,同时心理上可能存在更多的担忧和恐惧。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给手术室护理带来了一系列风险。因此,系统研究护理风险并制定相应干预对策迫在眉睫。
1手术室骨外科中老年患者的特点
手术室骨外科中老年患者具有独特的特点,在生理方面,骨骼肌肉系统出现退行性改变,骨质疏松使骨折风险升高且影响内固定效果,肌肉力量减弱不利于术后康复;心血管系统中,高血压、冠心病等常见疾病患病率高,降低手术耐受性,术中易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呼吸系统功能减退,肺活量和通气功能下降,增加麻醉和手术难度,也易引发术后肺部并发症;神经系统功能改变,认知障碍影响护理沟通与配合,感觉减退加大护理评估难度。心理上,对手术存在恐惧和焦虑,担心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及残疾风险等,这会影响生理指标,并且从中年到老年的角色转变带来心理适应问题,他们对家庭和社会支持的需求较高,这些特点都对手术室骨外科护理提出了特殊要求。
2手术室骨外科护理中老年患者护理风险
2.1术前护理风险
术前护理中老年骨外科患者存在不少风险,评估风险,中老年患者身体机能衰退,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若评估时未全面考量这些因素对手术的影响,易造成疏漏。而且,对患者心理状态评估不足也较为常见,中老年患者对手术的担忧、恐惧心理可能影响手术顺利进行。术前准备风险,皮肤准备时,因中老年患者皮肤松弛、弹性差,若操作不当易破损感染。同时,术前用药管理不善,像抗凝药、降压药等调整不合理,可能引发术中出血或血压波动。健康教育风险,若未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相关知识,如术前禁食禁水时间、术后注意事项等,可能导致患者术前准备不充分或术后恢复不良。
2.2术中护理风险
术中护理中老年骨外科患者面临多种风险,体位相关风险,中老年患者身体柔韧性差,骨外科手术中特殊体位摆放时,容易造成神经、血管受压。例如长时间侧卧可能压迫上肢神经,影响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并且长时间保持一种体位,中老年患者皮肤薄、抗压能力弱,极易引发压疮。麻醉风险,中老年患者生理功能改变,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和代谢能力降低。麻醉药物可能加重心肺负担,引起呼吸抑制、血压骤降等严重并发症。而且,麻醉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中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较差,应对这种突发状况的能力较弱。感染风险,手术室环境若清洁消毒不到位,手术器械、设备存在污染,加上中老年患者自身免疫力低,极易引发手术部位感染,影响手术效果和患者康复。
2.3术后护理风险
术后护理中老年骨外科患者存在病情观察风险,中老年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慢,一些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例如术后深部感染,早期可能仅表现为低热、轻微疼痛,容易被忽视。而且,中老年患者多伴有慢性疾病,术后可能并发心脑血管意外,但早期症状易被手术创伤后的正常反应掩盖,护理人员若观察不仔细,可能延误救治。疼痛管理风险,中老年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和表达可能与年轻患者不同,有时疼痛可能被低估。同时,由于中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退,镇痛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受到影响,若不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药,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或镇痛不足。康复护理风险,中老年患者康复能力较弱,若康复护理计划缺乏个性化,如康复训练强度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可能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问题。
3手术室骨外科中老年患者护理风险的干预对策
3.1术前干预对策
术前针对手术室骨外科中老年患者护理风险,应采取全面的干预对策。,构建多学科协作的评估体系,由骨外科医生、麻醉师、护士、营养师等组成团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医生评估患者骨骼肌肉状况及手术必要性,麻醉师评估麻醉风险,护士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心理状态,营养师评估营养状况。例如,对于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营养师可制定术前饮食调整方案。同时,利用有效的评估工具,如老年综合评估量表,准确掌握患者身体机能、认知功能、社会支持等情况。完善术前准备工作,在皮肤准备方面,采用温和的备皮方法,如使用脱毛膏或剪毛,避免刮伤皮肤。对于术前用药,医护人员应密切沟通,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抗凝、降压等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确保患者以最佳状态迎接手术。
3.2术中干预对策
术中干预对降低手术室骨外科中老年患者护理风险至关重要,优化体位管理,在摆放体位前,护理人员应详细评估患者身体状况,如关节活动度、皮肤完整性等。摆放时,采用合适的辅助工具,如体位垫,确保患者体位舒适且符合手术要求。例如在脊柱手术中,使用特制的脊柱体位垫,既能保证手术视野暴露良好,又能避免神经、血管受压。同时,定时检查患者体位,每小时调整受压部位,预防压疮。强化麻醉管理,麻醉师应根据中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剂量。在麻醉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如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精准判断麻醉深度。一旦出现麻醉意外,如呼吸抑制或过敏反应,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进行抢救。
3.3术后干预对策
术后对手术室骨外科中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干预需要多方面的措施,加强病情观察,护理人员要提高对术后并发症的认识和警惕性,制定详细的观察计划。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引流液等。例如,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要重点观察下肢肿胀情况,警惕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鼓励患者及时反馈身体不适,以便早期发现问题。优化疼痛管理,采用合适的疼痛评估工具,如数字评分法结合面部表情量表,综合评估中老年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患者的疼痛评分、身体状况和药物耐受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在使用镇痛药物时,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逐步调整,同时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手术室骨外科中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是多方面的,但通过深入分析并实施有效的干预对策,可显著降低风险发生率。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康复质量,也体现了现代护理对特殊患者群体的人文关怀与专业素养,推动护理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白鑫.风险管理对临床骨外科护理工作的影响[J].甘肃科技,2022,38(17):108-110.
[2]杜楠.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2,39(03):292.
[3]魏娜,王晨月,牛丹.强化风险安全意识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人员PICC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产业,2021,18(28):68-71.
[4]丁青芳.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及降低护理风险有哪些?[J].家庭生活指南,2021,37(06):87-88.
[5]冯容.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2):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