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
DOI: 10.12721/ccn.2021.157026, PDF, 下载: 432  浏览: 3916 
作者: 叶斌
作者单位: 福建省浦城县富岭中学,353400
关键词: 初中音乐;情感教育;课堂教学
摘要: 为了更好地保障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还需要充分认识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将情感教育引入课堂中,通过情感教育来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音乐知识水平。本文立足于初中音乐教学角度,分析了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引言:音乐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素质类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十分关键。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不高,导致音乐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不利于提升音乐教学的质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1.提高教学效率

音乐的独有魅力,就在于其自身通过简单音符的排列组合,将悲伤、欢快、喜悦、郁闷等不同的情感传递出来,以此引发聆听者的共鸣。因此,关键还是在于音乐中蕴含的情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主题,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好奇心。在有效地引导下,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触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也有效渗透了鉴赏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促进作用。

2.塑造正确三观

正如前文所言,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音乐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对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有效的引导与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情感教学,一方面可以顺利推进课堂教学进度,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在情感渗透的过程中,可以有效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塑造其性格也大有帮助。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

1.介绍背景,体悟情感

顾名思义,情感教学法就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为出发点,引发其情感共鸣,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音乐教学中,进而体悟音乐作品中的情感,顺利实现教学目的。而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有效方式就是,教师向学生介绍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在特定环境中带领学生理解并感受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为此,教师可以从音乐作品的创作时间、创作目的、创作特点以及作者生平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地带领学生解读音乐作品,理解其中的思想和情感。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体悟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

以《保卫黄河》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呈现歌曲的创作背景,带领学生一起走进特定的历史年代,感受当时历史环境下人们的思想状态,了解歌曲的创作缘由。而且教师通过为学生展示相关史料,让他们了解歌曲在当时产生的轰动效应。即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冼星海站在民族斗争的前列,坚信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鼓舞了士气,振奋了人心。学生在对作品内容有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并带着这种认知去学习和欣赏作品,更有利于他们与作品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也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深刻内涵,加深对作品的情感体验。

2.创设情境,彰显魅力

情感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而这种情感主要是依靠学生的听觉来实现,这对学生的音乐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音乐教学受重视程度较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基础技能有限,仅靠听觉来感受,难免会产生理解不到位、出现偏差等情况,导致不能产生情感共鸣,直接影响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对此,为有效实施情感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创设音乐情境,让他们自主走入音乐情境中,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利于他们在情境中体会音乐内涵、感受音乐魅力。

以“你是这样的人——纪录片《百年恩来》主题曲”的教学为例,教师在立足作品背景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故事情境,触发学生的情感,为课堂的顺利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该作品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因此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相关的介绍视频,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展示音乐教学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真正内涵。学生在对歌曲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释放情感,走进音乐作品,以此调动其音乐学习的情感热情。

3.通过音乐故事升华学生情感

音乐来源于创作者的实际生活,且融合了很多的故事情节。这样,教师在情感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跌宕起伏的故事,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爱上音乐课程的教学。由于目前初中生已经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且接触到手机、电脑等现代化电子设备的机会也较多,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可组织他们自主搜集相关的音乐故事,在挖掘故事素材的过程中,促使初中生产生更多的感触,实现他们情感上的升华。

例如,在学习《爱我中华》时,这是一首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歌曲,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共建祖国繁荣的豪情壮志。而在中华民族广袤的土地上,五十六个民族之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故事,这样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结合《爱我中华》创作时的背景和各民族之间的故事展开讲述,以促使初中生对五十六个民族多一些了解,并逐步培养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总之,借助音乐故事进行情感教学,符合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规律,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可在夯实初中生音乐基础的同时,实现他们音乐素养的大幅度提升,从而增强整体教学效果。

4.借助多媒体营造教学氛围

音乐是一种有声的艺术,借助多媒体设备的声音、动画等,可调动起初中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有助于他们全面了解音乐知识,可感染他们的情绪,使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更高。

例如,在学习《青藏高原》时,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充分体会歌曲的意境,感受音乐风格和歌曲情绪,以欣赏祖国锦绣山川的美好,从而激发初中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多媒体展示青藏高原巍峨的高山、潺潺的流水、皑皑的白雪、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等,促使初中生对青藏高原的了解更深入,在后续进行歌曲演唱时,他们会流露出更多的情感。此外,教师还可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展示初中生家乡的相关景物,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唱一唱,以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总之,借助多媒体设备可营造生动有趣的教学氛围,能使单调的歌词变成一幅幅多彩的画面和视频,这可以调动起初中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在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出初中生更多的个人情感,可促使他们真正做到我口唱我心。

结论:综上所述,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实施情感教育更加符合新课改要求,也能更好地将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调动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价值观,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刘玲.情之所至,音之所生——论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07):48-49.

[2]林萍.略论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以《国威国魂》(苏少版教材九年级上册)为例[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9(11):56.

[3]邱亚君.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9(09):51.

[4]林芬特.如何实现信息化初中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的融合[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8,2(02):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