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学是指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与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具体化的过程,应用于初中音乐课堂中,既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又能深化其对音乐作品情感的理解,对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将情感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意义
(一)功能价值
音乐本身就是艺术类、人文类的科目,从创作到被欣赏都与情感有着密切的关联,只有情感丰富的学生才能够体会到歌曲之中表达的内涵,也只有情感的融入,作品才能打动人。可见情感在音乐创作和鉴赏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上使用情感教学,促进师生、生生、音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整个课堂变得活力又满含感情。将情感作为课程连接的纽带,将课堂中所有的组成元素:教师、学生、内容都联系在一起,这才能够创造出一个高效的音乐课堂。因此,情感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价值,利用情感教学的优势和特点构建了一个和谐、稳定的课堂,更加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现学生的音乐素养与艺术素养,利用音乐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价值
教师可以利用情感教学让学生不自觉地将注意力放在音乐课堂教学上。在音乐课堂上,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随着音乐,以及老师创造的课堂,在乐曲之中释放情绪、表达情绪,正好满足当下他们对于情感宣泄的需求。且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中,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一起互动,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见,情感教学还具有教学价值,可以帮助师生建立良好、友爱、互相欣赏、互相信赖的稳定关系。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实践应用
(一)营造良好氛围,构建情感关系
首先,注重提升自身修养。教师不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还给学生带来良好的榜样作用,往往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言谈举止应大方得体、有礼貌,可以为构建良好的情感关系做好铺垫。其次,注重关爱学生。平时多与学生谈话,了解其音乐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的帮助,使其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与温暖,逐渐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最后,尊重学生个性。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个性、情感等,音乐教学中应认识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能够看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与个性,在课堂上给予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的个性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张扬。
(二)注重授课引导,做好情感培养
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开展情感教学时,应通过授课引导培养学生情感,使学生更好的认识、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能够深刻体会音乐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情感,感受音乐之美,接受音乐情感的洗礼,并能使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一方面,做好充分的授课准备。课前做好教学材料的收集,包括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课堂上先播放音乐作品,要求学生认真聆听,体会伴奏、歌词的特点,而后引导其思考听完音乐作品的感受,并邀请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谈谈音乐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给学生留下初步印象。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音乐鉴赏知识对音乐作品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鼓励其思考音乐作品是怎样通过歌词、节奏快慢、音调高低等表达情感的,并在课堂上留下一些空白时间要求学生认真思考、体会,加深学生对音乐情感的认识与理解。
(三)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情感
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授课方法,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激活学生情感。一方面,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音频、视频播放功能,教学中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可给学生带来听觉与视觉上的双重刺激,更好的加深其印象,尤其视频中展示各种情境、画面与音乐表达的情感联系紧密,学生观看的同时更容易激发其内心情感,使其与音乐作品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创设问题教学情境。问题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热情,有助于其更好的把握与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在课堂上,教师可围绕音乐内容设计问题串,逐渐的引导学生关注音乐情感,掌握用音乐抒发情感的相关方法等。
(四)寻求学生喜好,激发学生共情
共情又译作同感、同理心、投情等。初中学生投入音乐课教学的效率较低,主要也是因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与学生形成共情。学生不能够理解歌曲中的情感,不能和自身产生联系,因此,学生很难能够在音乐中投入自己的感情,这会影响学生学习音乐的效率,影响教师教学的质量。什么样的音乐课程可以与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呢?必定是需要和学生所处的环境有关、与学生内心情感相关、与学生兴趣爱好相关等等,只有在学生生活上去寻找。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之前,先对学生进行统计和了解,利用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普遍喜欢的音乐类型,也可以通过对话交流的方式与学生深入联系,了解当下在学生之间流行的歌曲,从学生普遍喜欢的歌曲入手,通过歌曲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共情。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专业性,会根据课本要求选择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曲目,大部分都是以前的经典曲目。但学生自身收到专业素养的限制,对一些过于专业的曲目了解不充分,自然会减少对课程的兴趣;学生本身与曲目所在年份的时代相距甚远,不太能够欣赏和理解这样的曲目也十分正常。因此,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喜欢的曲目建立起共情,让学生了解情感的表达对曲目演奏的意义,这是学习音乐的灵魂所在。
比如,教师引导学生欣赏《G大调弦乐小夜曲》时,教师可以先列举一些学生喜欢的流行歌曲,选择几首情感表达不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也相关的曲目。通过播放流行歌曲,有的学生还会跟着哼唱,很快就能够融入到课程的教学之中,然后教师再提出问题:“同学们在这几首歌里,最喜欢哪首歌?为什么?”学生可能会从音乐节奏性、情感表达性等方面去评选,教师开始引导学生理解节奏和歌词分别会给大家什么样的情感体验,再引导大家从歌曲音调、节奏上重新体会歌曲的情感。促使学生明白节奏和音调才是引领歌曲基调的重点,从一首歌的前奏就可以判断这首歌的基调大概是悲伤还是喜悦的。这样利用建立与学生之间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慢慢进入到课堂学习的良好状态之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明白情感体验对学习音乐的有效性,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从而使用学生的共情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三、结语
情感教学是一种关注学生情感的教学方式,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时既要把握音乐学科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又要做好应用策略的研究,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加音乐学习趣味性,进一步丰富学生情感,使其能够准确的把握音乐作品情感,为其音乐情感更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潘慧.浅议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中华少年,2020,11.
[2]王璐洋.中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研究[J].报刊荟萃,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