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实践路径分析
DOI: 10.12721/ccn.2021.157031, PDF, 下载: 473  浏览: 2578 
作者: 顾文婷
作者单位: 绍兴市继昌幼儿园
关键词: 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实践路径
摘要: 幼儿园通过音乐教育生活化,一方面是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另一方面是将日常生活中诸多元素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让幼教音乐中带有生活化特点,这样易于幼儿理解、快速学习和记忆,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认知和思维能力,还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对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缺陷作出简要分析,同时也提出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践路径,旨在更好的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音乐教学活动中,从幼教早期开始培养幼儿综合音乐素养能力。

在开展幼儿音乐教学时,教师立足幼儿的年龄、对生活认知的程度,将生活中的点滴融入到音乐教学中,使音乐教育呈多样化教学方式,不仅充分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还有利于幼儿感受生活,同时还实现了教学目标的多样化。所以说,教师一定要掌握幼儿对生活认知的程度,对幼儿进行针对性引导,使其从小就受到音乐熏陶,从而不知不觉地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一、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存在的缺陷

(一)音乐教育功能化

在实施音乐教育中,幼儿教师往往安排幼儿学习过多的音乐知识,虽然幼儿音乐知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但是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在幼教早期学习过多的音乐知识,是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也违背了教育理念。造成这种教学状况的原因是教师不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注重其功能化,超出了幼儿的认知和理解范围。因此,我们不能为了教育目标,而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和了解幼儿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感受音乐的快乐。

(二)音乐理念与现实脱节

在实施音乐教育中,不少幼儿教师未能将音乐理念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例如,不少幼儿教师在选择音乐教材时,没有将教学主题与实际的地域风俗、自然生活或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此外,也有一些幼儿教师缺乏幼儿教育活动的开展经验,忽视了游戏在幼儿成长中的互动作用和智力作用,不能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

三、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实施路径

(一)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方式

1.现实生活

好的音乐创造不是凭空捏造,而是源自生活赋予的灵感,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生活的细节,带给我们听觉的享受。在日常生活中,如做饭声、走路声、洗漱声、车水马龙声、街头吆喝声等都是幼儿接触和学习音乐的源泉。因此,教师应明确选择音乐内容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适当引导孩子学会模仿,让幼儿通过体验不同的声音来区分不同的音色,如高低音、轻重音、长短音等等,培养他们对声音的敏感性,以及学会用声音进行表达。在此音乐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状态,从幼儿自身特点出发,与现实生活元素结合起来,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以便在音乐教育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自然环境

庄子言“天地有大美”。所以说,大自然赋予了我们美的源泉,带给我们多姿多彩的自然之美。在大自然的诸多元素中,我们常听到山泉、鸟鸣、落叶、雨声、小动物等等许多不同的声音,各种声音都是自然而动听。在幼教早期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生活化,幼儿可以通过认识大自然来学习模仿各种声音,也可以辨别大自然的声音。因此,教师应关注美妙的天籁之声,借助大自然的声音进行教学,引导幼儿感受大自然,让幼儿在自然的生活中聆听到大自然之声,体会音乐赋予生活的魅力所在。

3.地域文化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璀璨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传承,自然也有不同的语言和音乐,这些遗留下来的音乐元素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后代的成长和发展。在幼教早期,教师应有效利用各种音乐教育的资源,对幼儿所在地对地域文化有所了解,挖掘出与地域文化相匹的音乐内容,如民谣、戏曲、杂技等,幼儿通过看、听、玩等形式的教学,在现实生活语境中对幼儿进行指导。地域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培养幼儿的乐感和民族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音乐教育让幼儿感受和理解地域文化,增强幼儿的音乐创造力,同时继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幼儿综合音乐素养能力。

(二)选择幼儿喜欢的生活方式开展音乐教育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天性喜欢玩,所以幼儿园在教育模式上往往丰富且多样化,玩对幼儿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学习方式,也是效果显著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应选择幼儿喜欢的生活方式开展音乐教育,如游戏、猜谜语、扮演角色等与音乐教育结合起来,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模式。通过组织玩游戏活动,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激发思维潜力,促进幼儿间的情感交流。在这个玩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作为幼儿的伙伴,或是以个人参与到幼儿游戏中来,对幼儿进行间接的指导和帮助,使幼儿感受到小伙伴间自由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从小培养幼儿的集体感和团结意识。

(三)选择与音乐教育相适合的教学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教育关注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的参与音乐学习。音乐教育的开展与幼儿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将音乐教育渗入到幼儿日常活动中,并与其他主题活动互动结合,为幼儿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例如,在实例教学中可选择充满生活气息的音乐作品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循序渐进的引导幼儿接触和体验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小技能。可以说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不仅激发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也让幼儿积累了大量的知识。

(四)通过音乐教育培养生活习惯

音乐本身来源于生活,幼儿学习音乐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触,所以说音乐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教师在开展音乐教育时,引导幼儿听多样化的音乐,让幼儿感受到不同旋律和节奏所表达的具体情感。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音乐逐渐培养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对生活的认知,使幼儿在欢快的音乐中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在培养幼儿日常生活习惯时,不仅要结合幼儿对生活的认知,还要把音乐教育融入其中,使幼儿既学习音乐,又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结束语

总之,音乐在幼教早期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音乐教育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促进幼儿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对幼儿思维和认知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开展音乐教育时,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幼儿进行逐步引导和帮助,使幼儿理解音乐内涵、并通过学习音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幼儿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静.幼儿园音乐教育生活化的实施路径分析[J].黄河之声,2019(24):130-131.[2]吴周婷.幼儿园有效开展音乐教育的探讨[J].当代家庭教育,2021(06):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