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策略的研究
摘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栋梁和国家的希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培育,还应当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在对听障学生进行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情况的特殊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方案,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特殊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普通教育一样,近年来特教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听障教育是特殊教育中与普通教育最为接近的教育事业,更是在努力地对接素质教育。然而,对于听障学生的教育教学需要采取较为特殊的育人方式,特教学校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传递知识,更需要传递出温暖与关怀。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在其听、知觉能力以及知识的接收能力与感知能力方面有一定的缺失,导致其在学习中经常遇到各种困难,特教学校教师需要具有更多的耐心,也需要在教学中采取相关的方法,帮助听障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突破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提升数学学习的有效性,让听障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1]

一、听障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特点

(一)知识理解及掌握较慢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严谨的心态、十足的耐心、精细的计算能力等素质。然而对听障学生而言,本身学习能力较弱,数学思维系统存在欠缺,对教师阐述的数学理论知识,很难完全理解,长时间循环下去,会引起学生学习的抵触情绪,甚至会导致其学习心态出现偏差,对学生的正常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

(二)缺乏自信和自主学习性

与普通学生相比,听障学生自主学习性较差。在社会中,听障学生属于弱势群体,尤其在教育、就业上自信心不足。由于自身因素,听障学生很难自主规划未来的学习目标、就业目标、人生目标,使得学习意识被动,缺乏自主性。

(三)学习行为无序

与正常学生相比,听力障碍的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理解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障碍,以至于在学习数学中无法理解题意,随意性较强。学习数学需要学生具有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由简到繁的知识结构,听障学生很难理解把握。

二、基于特殊教育学校听障学生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深入把握教材,灵活实施教学

特校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一定要把教材研究清研究透,深入把握教材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数学教师要清楚教材中的重难点,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授给学生。要想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不仅需要深入研究教材,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与运用。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结合听障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相互补充,以全面提升听障学生的认知能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一些抽象难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和听障学生的实际生活关联起来,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从而提升学习趣味性,减轻学习负担。此外,教师还要对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拓展,摆脱机械式、按部就班式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因材施教

在教育教学中,课堂是最主要的阵地,而学生是最主要的教学主体,所以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必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有所得。在一般情况下,任课教师需要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注在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学生身上,如果忽视了这两个层次的学生,这对班级整体水平的上升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也违背了公平原则。在课堂上,教师需要更加积极地和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互动[2]。对一些课堂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以及肯定,而对于中等生以及沉默寡言的学生也要使其拥有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并且给予鼓励。

(三)设计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听障学生听力的特殊性,教师可以采取并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打破听障学生只能通过视觉或手语获取信息的尴尬局面,通过设置游戏环节,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提升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听障学生虽然听力存在一定的障碍,可是他们对游戏的热情并不比普通孩子弱。

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成员集思广益画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比一比哪个小组画得更多。

(四)信息教学方法的引入

在实施特殊教育时,教师要全方位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构思出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实施的学习计划。在构思教学方案时,教师可以适当引进一些信息化的授课方法,全方位提升授课质量,实现出色的授课效果[3]。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施放映和教学内容有关的视频和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所学的知识,方便学生有效地掌握。

如在教学“电子表格与数据计算”时,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演示,让听障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清晰的了解和掌握电子表格的操作过程和计算方法。

(五)应用直观的教具

由于听觉障碍,听障学生必然地就会由视觉来代偿听觉的一些功能,所以造成他们具体形象思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直观的教具,能够给听障学生带来视觉上的刺激,因其听觉上存在障碍,固特教教师可以从视觉方面入手,以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在课堂上准备相应的教具,将相同类别的形状放在一起。如将墨水盒、魔方等正方体的实物放在一起,将笔筒、可乐罐、圆柱形的水杯等圆柱体放在一起,将皮球、篮球等球体放在一起。通过直观的教具以及相应的分类摆放,能够让听障学生直接看到和感受到图形,也能亲手触摸到图形,在建立直观认知的同时,也能让其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提升数学学习水平。

(六)引导学生善于总结规律,积累经验

数学学习有许多方法和技巧,这些方法与技巧并不能直接获得,总是隐藏在各种问题的解决中。盲生积累的经验较少,单纯靠他们自己很难将这些方法总结出来。所以教师应当发挥引导作用,启发盲生去发掘这些方法和技巧,对这些方法技巧进行精练。初中数学中有很多解题方法和技巧,比如公式法、配方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除了学习新知,还要注重复习,加强对知识的巩固。

 (六)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数学是一门跟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用到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要把课本知识跟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特别是对听力障碍儿童来说,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大大提升他们的自信,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聋校小学生是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到其特殊性并践行于日常教学之中,将最真诚的关心和最温暖的关怀融入到数学教学之中。同时,考虑到数学的抽象性以及聋生的听力障碍,教师应注重生活情境游戏的构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直观的教具辅助数学教学,尽可能地弥补学生在听力上的缺陷,强化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让他们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克服数学学习中的困难,收获更多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 2016 年版)[S].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6.

[2]娄德 .让聋儿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30):45.

[3]刘春燕.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J].科学中国人,2017,(23).